争囊熬气,一心砣实,指星望月︱皖北解词
争囊熬气,一心砣实,指星望月︱皖北解词
争囊熬气
方言读音:zhěng nāng ào qì
简明释义:争气的过程。
人来世上,要懂得“争囊熬气”。这话,是旧时的颍淮老辈人,常对晚辈苦口婆心说的一句话。
囊,皮囊,也是脸面。争囊,就是争面子。怎么个争法呢,就要熬气。颍淮人说出来,近于“傲气”——我觉得,该就是“争囊熬气”。熬,是苦熬,苦熬的过程也最难熬。也正因此,“熬”过来了,才算得上争气。
具体地说,一家人老老少少都踏实苦干,尤其是小辈的日常生活中,不奢华,不攀比,勤俭方能持家。不沾染不良习惯,尤其是赌博的恶习;不败坏家业,不游手好闲,不交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正干正业。饭吃稀一点,没有怨言;衣服穿破一点,不嫌贫穷。只要埋头干好自家的事,不走歧路,不走邪道,“熬”过苦日子,迈过人生的一道道坎,未来就会一片艳阳天。这个苦熬的过程,就是争气的过程,就是“争囊熬气”。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当然,这有农耕传统的支撑。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这里的人稀饭还能喝得上;却也是一代代颍淮人,“争囊熬气”的见证。他们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原本清清苦苦的日子,“熬”出来的却是热气腾腾。
一心砣实
方言读音:yī xǐn tuō shī
简明释义:一种高度信任。
俗话说,吃了秤砣铁了心。秤砣,其实就是个实心的铁疙瘩。所以人们才那样说,表达一种决心。
颍淮人呢,则用实心的秤砣,当作衡量一个人是否守信、是否值得相信的衡器。不守信的人,他们说他靠不住,“一个屁股两个谎”;值得相信的人,他们就拿他“一心砣实”。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需要别的人帮把手,才能办好。几乎没有人一辈子不求人,单打独斗过一生。但求人,也得掂一掂求的是啥样人。有的人吹起来没边,门路多,人脉广,或者啥都懂,没有他干不了、干不成的事;或者干事毛毛糙糙,没有个稳重相。讲真,这样的人其实干不了啥事,人也很少求他。有的人为人实诚,忠厚,干事一板一眼。颍淮地面上,这样的人,人家才会拿他“一心砣实”。把事情托付给他,心里才能踏实。“一心砣实”的人呢,做起来也必定不负所托,事情就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颍淮人那里,“一心砣实”是人们对一个人信用的定性。它也可以视作一个人的“无形资产”。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一个好口碑。当很多人都对某个人“一心砣实”,那他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就重,人都拿他沉甸甸的。
指星望月
方言读音:zhí xǐng wàng yuě
简明释义:长辈对晚辈的批评用语。
一个人立于世,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关注现实,后者关乎情怀与理想。不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会一脚踩空;不懂得仰望星空,人生就没有方向。
颍淮话里有个词叫“指星望月”,揉合了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关系。
它是把指望和星月,分拆开来,再叠加组合的。表面上看,指着星星望着月亮,该有一番诗意的浪漫,或者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其实,憨憨厚厚的颍淮人少有浪漫的情调,理想也没有星月那么遥远。他们说的“指星望月”,不过是老辈人对晚辈的指望和期待——知情达理,居家节俭,闷头劳作……上学的,好好念书;做工的,勤勤恳恳;务农的,起早摸黑。这样,一个家庭才有指望,也不枉费老辈人“指星望月”的盼头。
由此,“指星望月”该就是颍淮人家设定的生活“小目标”:稀饭喝得上,不饿肚子;破衣穿的上,不冻着;茅屋住得上,不睡在露水地,就成。而这些“小目标”,都要靠勤劳、节俭、踏实、肯干才能达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指星望月”这个词,颍淮人一般不说出口,只是在心里默默念叨。等到晚辈犯了错,闯了祸,或者不干正事成了习惯,老辈人才用这话来批评,还不忘在后面加上“唉……”以表达失望的情绪,看来比指着星星、望着月亮还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