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的作用~三国濮阳之战的突袭与反突袭。

#聊聊战争史#

突击队,是现代战争中的军事用语。

古代,称之为选锋,又称陷阵之士

临阵战斗突击,披甲执兵、摧锋破阵,斩将夺旗。凡能担此任务的,都是军中千里挑一的勇士,精锐中的精锐。可称为大将的利爪,又犹如钢刀之上的刀尖。

古今战争中的历次战役,在战斗最激烈的胶着之时。于关键点上,投入少量精锐突击队,往往能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能左右一场战斗的成败,有时也能扭转一场战役的成败。

三国历史,可称军事家第一的,无疑就是曹操。而曹操,也是最擅长在战斗中使用突击队的。

《李卫公问对》论曹操用兵,向来善将部队分为二部,一曰正,一曰奇。每战皆以奇正相合,是为其克敌制胜的妙法。

曹操征徐州时,张邈与陈宫等,阴相连结,叛曹而迎吕布,袭取了曹操的老巢兖州。从此,就拉开了曹操与吕布之间的连番激战。

与演义中不同,正史上的陈宫,并没有半道上离开,而是一直跟着曹操,直到勾连吕布叛曹。

…………

下面,我们就曹操吕布两军。在濮阳交兵中,发生的一场突袭与反突袭、包围与反包围战斗为例。从中看一看,少量精锐突击队,在万人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

曹操打仗,有亲自率一部精卒为奇兵,对敌发动突袭的习惯,这也是深合兵法的。

濮阳之战,尚是曹操战争生涯的早期,后期他灭袁绍、北征乌桓、平马超,等等战役,皆有亲率部队突袭,然后一击制胜的战例(此处略过)。

而濮阳城外这一次突袭战,却是异常惊险的,差点儿就陷入了吕布的反包围之中,最后,就是靠营司马典韦率一支50人的突击队,激发了士气,终于撑过了危局,得以全身而退。

三国第一猛士典韦,也由此战,登上了历史舞台,被载入了史册。

接下来,来详述一下此战经过。

战前双方兵力对比。

古代战争投入兵力数。这是历史迷们话题之一,演义中的动辄十万上,肯定是假的。

(1)曹操军总兵力。一万余人。

有人不信,问:什么,曹操只有万余兵马?

据《三国志》.程昱传。曹操因与吕布数次交战不利,又蝗虫灾起,使得军食不足,一度起了依附袁绍之心,并已经开始安排,准备将妻儿送往河北,以示效忠。

然后,程昱劝曹操曰:”…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

曹操闻此语,称善,遂坚定了战守之心。

由此知,时曹军战兵,不过万余人左右!

也別小看了一万人。训练有素的战兵一万,那绝不容轻视的。

(2)吕布军总兵力。推测为三万人。

吕布哪儿来的三万兵马?

史书记载,凉州军反攻长安,吕布兵败,率数百骑逃出长安。这数百骑兵,便是吕布的基本部队。

也別小瞧了这数百骑兵,吕布出身于并州军中,正牌职业骑兵军官出身。凉并骁骑,乃汉帝国最精锐的骑兵。

汉以强亡。汉室虽衰,汉军作风,可一点儿也未衰,仍一如既往地强!

那吕布这数百骑,究竟为几百?

可参考东汉五校军制,屯骑、越骑与长水,三营骑兵编制,大概就在八九百人,千人以下。

吕布率领这近千骑,先投袁术,为袁术忌惮。再投袁绍,助袁绍大破黑山黄巾。然后纵兵掳掠,大肆为自己扩军,也让袁绍忌惮。

这吕布就是一头食人猛虎。待他离开袁绍南下兖州时,部众必定已扩至步骑万余。

没有万余步骑,他也无法威慑并与陈宫合谋,夺取兖州。兖州为曹操大本营。曹操留守兖州兵力,不会少于一万。而留守兖州这一万兵,大多数亦让陈宫挟持,属吕布了。

而为防曹操反攻,必然又要整兵扩军,所以,吕布总兵力,应在三万以上,符合逻辑!

曹操的用兵方略,突袭战的由来。

古代兵法曰:守城必立寨。凡欲守城,就必要在城外各处方向,择要地立寨屯兵,以为犄角之势。这是古代守城的原则。

吕布重兵驻于濮阳城中,又分兵于城外,筑別寨守御。

而曹操欲攻濮阳,就必定要先攻克城外的敌军別寨。破掉了城防的犄角之势,就如同拔了敌军城防的牙齿。然后方可攻城。

此时,吕布于濮阳城西四十里处的一座军寨,就成了曹操的攻击目标。

于是,曹操发扬了他一贯的战斗作风,亲自率一部精锐,趁夜前往突袭。

別以为,曹操是演义戏文中的白脸文人。两汉时期,从来就没有纯文人。老曹勇猛的很,打仗向来身先士卒。

突袭战,从选部众、半夜行军、扺近敌寨,再发起攻击,到破寨。战斗刚结束时,已是天亮。

曹军刚要准备返回。

吕布却亲领大队援军赶至,将战斗了大半夜的曹军,三面包围,然后发起攻击。

曹军未得休息,由是连曹操本人在内,统统陷入日夜连续的苦战之中。

《三国志》.典韦传,对这一场由突袭,变成被包围,然后又反包围的战斗,作了很详细的描述。能让惜墨如金的史官,大费笔墨去写战斗细节,这也是史书中罕见的。

(一):先推演一下曹军突袭出动的兵力

(1)吕布军別寨中驻兵。古代军队皆以营为单位立寨。参考东汉別部司马,一营兵力为千余左右。故而,吕布军別寨驻兵,推定为一千。

(2)曹操突袭出动兵力,在五千以下。

曹军总兵力不过万余,由于袭击目标为敌军別寨,寨中之兵不过千余。所以,曹操应分一半兵力往袭,最多步骑五千,或只有三千。

后来官渡大战中,曹操往袭乌巢,也只不过步骑五千。而官渡大战时,曹操亲领骑兵也不过六百,此时则曹军中骑兵更少,以步兵为主。(所以,吕布能以八九百骑兵纵横中原,就因为中原地区骑兵少。)

(3)吕布亲自率领的援军兵力,至少不下五千。

吕布当时,总兵力优于曹操。其以大将亲领援兵,推定不少于五千,或许还有后续援兵正在赶来。

(二):以下,就是反包围战的战斗经过了。根据《典韦传》记载。

按照军事常识,前往夜袭的部队,经整夜激战之后,又陷入敌军反包围中。那就是兵法中说的“兵临绝境”!

若是,曹操一个应对失措,那就必定将面临万死之地了。

而此战结果如何呢?

史书上说,吕布亲自率队攻击,身自搏战,矢飞如雨,攻杀甚急。

而曹军因久战疲惫,士气渐沮。土卒逐渐军心沮丧,那就非常危险了。

不过,这样的关头,若惊慌无主,那就不是曹操了!于是,曹操从诸营之中,亲手选拔,募集陷阵健儿。意图组织一支突击队,用一场反突击来振作军心,

战史中无数次战例证明,一支精锐突击队往往能在关键时扭转战斗形势。

其时,夏侯惇营中的司马典韦,率先应募!其余又有五十余人应募。

须注意的是,军队五千兵力,并非五千匪众,而是以营为建制,分別有各营校尉将领,以及部曲军侯屯长等统领的,这叫经制之兵。

曹操就从诸营五千之众中,选拔五十余人,人人皆被重衣两铠,就是披双层铠甲。弃弓弩,执长矛撩戟,逆行突击吕布军,所到之处,无不摧破,极大的振作了士气。

陈寿给典韦作的专题战斗描述。是这样写的:

阵线西面又告急,于是典韦等数十人又赴之。吕布军弓弩齐发,矢飞如雨,典韦视而不见,只挟十余小戟,背敌而坐,谓等人曰:贼至十步乃告之。

片刻后,等人呼曰:十步矣。

典韦曰:五步时再说。

部众大急,齐声疾呼:敌已至矣。

典韦跃起,以小戟掷敌,掷一戟则毙一敌,皆应手而倒。然后身先突进,左右俱奋发争先,于是,又击退了吕布的进攻。

典韦率领这五十重铠武士,曹军阵线哪儿告急,他们就在哪儿发起反突击。

你确实是没看错,就是五十余人。

在两军总兵力达万人规模的战斗中。这支五十人的突击队,以其骁勇,改变了局面。

使陷入重围、又久战疲惫的曹军,重新焕发出了斗志。

战斗从早晨至日暮,持续一整天。

吕布一看,曹军难克,便撤围而去。曹操也得于有惊无险,引军返回。

这就是精锐突击队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而现代战争中的突击队,主攻连,尖刀连等等,在大战中有何作用?

那更有无数经典战例可证,数不胜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