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阳光,何惧忧伤
秋风阵阵,落叶片片,天已寒凉!中医讲,秋为容平,这个环境对于一些人能够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满足感。但也有人感受到秋天落叶,天地潇潇,生出无限惆怅。这是秋天的两个感受。人,不同的人,性格不一样,秋天来到时,反应也不一样。乐观的人会更加乐观,他们看到了果实;而悲观的人会看到悲观,他们只有眼中的落叶。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身心愉悦,自然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经过了春夏的喧嚣热闹,到了秋天就该从容些。所谓秋天“容平之气”,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春天万物复苏、茁壮发展、纠缠;夏天朝气蓬勃,动物们你抢我夺;到了秋天,动物们也开始安静,各自收集食物,归巢打算过冬,世界开始沉寂,纠缠的东西被拆分开来,各自开始退去。这种让事物安静、沉寂、收敛,把纠缠的东西拆开的能量就是容平之气或金之气。然而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百花凋零,难免促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秋之情,加上今年庚子年肝气郁滞,情绪波动较大,大家更易心烦、不安、焦虑。所以,在心理上,需尽量让自己的精神志向收敛回归,趋于宁静平和,尽量不要心神外散,不要因“秋风肃杀,落叶萧萧”,就在心中想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然后陷入无尽的忧愁之中。
从天人相应来分析,肺属金,与秋相应,肺在志为悲为忧,故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更加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假若有人逢秋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感觉,那是肝代肺志,反逆四时之道,其肺必伤。林黛玉有诗曰:“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我们看这个“愁”字,“愁为心上秋”,上面是“秋”,下面是“心”,相叠而成。秋天是天气转凉、草木凋零的季节,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此情此景,映照在人们,尤其是远行人、羁旅人眼中,便触目伤怀,因景而添愁。古人逢秋皆寂寥,悲秋伤秋文章不少,心上的秋可不就更加让人悲伤惆怅了么。为什么秋天心境容易发愁呢?现代医学也研究认为,人的大脑底部有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入秋后若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遇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导致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了。
春去秋来,是生命的循环,亦是生命的成长。有些东西如果终究要失去,那么既来之,则安之。来到了就欣然迎接,留不住就默然接受。这世间很多事物都是一个轮回,来来去去,周而复始。绿叶终枯萎,夕阳近黄昏,人亦会孤芳老去,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积极乐观的心。生命本就是一场悲欢离合的交替,但只要我们心有阳光,又何惧忧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