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荆轲,和他刺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北国的风,像刀子一样锐利,一下下掠过荆轲的脸颊。比脸更冷的,是心。
小船悠悠地在易水上推开一道道波澜,荆轲看着水中的自己,自知这颗头颅,恐怕是保不住了。因为,他即将前往的,是六国几十万雄兵都不曾踏足的秦土。而他,却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一切,都是燕太子丹的错误谋略。
在战国时期,各国互换人质,是常有的事。燕太子丹就曾经作为燕国的人质被留在秦国,遭受着秦国人的欺凌。后来,丹逃回燕国,成为太子,誓要报秦国人欺凌之耻。
丹向师傅麴武求计,麴武认为,为今之计,只有联络其他五国,再北求匈奴,共同抗秦。然而此计一来太缓,二来百十年内先人们已经多次证明过此计不通,因此丹并不采纳。
麴武无奈,推荐了田光。
丹将田光请来,十分恭敬,一步步恭请田光落座,向他求计。田光说:“臣已经老了,精力不济。但是臣家中有一人,可托大事,此人名叫荆轲,可为太子驱驰。”
丹大喜,马上求田光请荆轲来。田光应允,起身离去。
然而,就在此时,丹却说道:“此事乃是机密,还望先生不要泄密。”
没有人注意到,田光嘴边的肌肉,轻轻抽搐了一下。他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说:“遵命。”
田光回家后,就对荆轲说:“太子请我商讨对抗强秦的计策,然而我已经老了,无法为太子效命。燕国上下,无人不知足下与我交好,我私自决定,将足下推荐给太子,希望足下能去拜访太子,商讨大事。”
荆轲没有任何表情,只说了一句:“谨奉教。”
田光又说:“我临走时,太子叫我不要泄露这个机密,这是在怀疑我。如今,我只好一死以明志。”说罢,将身上的佩剑摘下,将冰冷的剑锋在脖颈上划过。一道碧血凌空飞出,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滚烫的热血了!
荆轲静静地向田光拜了拜,便去拜访太子丹。
太子丹同样热情接待,便向荆轲吐露心声:“如今秦国有贪天下之心,如今已东灭韩国,南侵荆楚,北伐赵代。中原诸国早已无力抵抗,赵国早晚要亡,赵亡而燕危。在下心中有一计:愿求一勇士入秦,以重礼求见秦王一面。若能劫持秦王最好,叫他还回六国土地;如果不能,将他刺杀,也能叫秦国大乱,诸国趁势而起,必能破秦。举目大燕,只有荆卿你最合适了。”
荆轲深知太子丹疑心极重,导致田光不得不自杀以明志。他说:“这是国家大事,在下愚鲁,恐怕不足以担任此大事。"
丹起身向前,倒身便拜,连连请求,言辞恳切。荆轲无奈,只好允诺。
为了获得秦王的接见,荆轲选择了秦王最想要的两份礼物:燕国重城督亢的地图、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又备了两份礼:勇士秦舞阳、著名铸剑师徐夫人(姓徐名夫人,男)锻造的匕首。
然而,手握4件“宝物”的荆轲,在出发那一日,却迟迟不肯上船。寒风凛冽,直吹得荒草卷在空中,打着旋儿,似乎不知何往。眼见得日头从东到南,从南到西,寒意愈浓,荆轲依旧不肯出发。《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正在等一个人共同刺秦王,然而此人却久久不来。
丹久久望着荆轲,实在按捺不住,上前道:“夕阳西下,荆卿何待?若是不便,不如叫秦舞阳先行出发?”
荆轲怒道:“太子何故催促?刺秦而不能全身而退,乃是莽夫!我之所以不出发,是在等一位朋友。太子既嫌我出发得迟,我此刻便上路!”
言罢,荆轲做了个揖,望了望远处一棵老树下,那个沉默的故友——高渐离。
高渐离是战国著名的音乐家,也是荆轲的莫逆之交。他知道荆轲今日将要出发去刺秦,也来到这里送行。
两个人遥遥地对视了片刻,不需要任何语言,便心意相通。荆轲转过身去(《史记》记载),“就车而去”。
斜倚着老树的高渐离将身子站直,取身边的筑(古代乐器,13弦),奏一曲最壮烈的音乐,送荆轲离开。为“轲”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在夕阳的斜照下,波动的易水像一腔热血,起伏不能平。
荆轲毅然决然,并不回头。当高渐离的音乐转为“徵”声时,荆轲满怀豪情,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深知这次刺秦准备不足(友人未到),却依然义无反顾。为了心中的义气,不辞杀身成仁!
秦国的大殿恢弘壮丽,一根根巨椽架起高耸的屋顶,两旁的卫士铠甲嶙峋,虽然手上没有武器,却气势凌人。身后的秦舞阳从未见过如此阵仗,早已吓得肝胆俱裂,浑身颤抖。
荆轲不动声色,上前进献地图,为秦王指点地形、地貌。当地图的最后一圈卷轴摊开时,徐夫人匕首赫然反射出凛凛的寒光。荆轲用摊开卷轴的右手顺势操起匕首,左手去抓秦王的衣袖,挥刃相向。
秦王大惊,忙起身躲避。好在衣袖极长,虽被荆轲抓住,却没有限制行动。荆轲第一次挥刃,斩断了秦王的衣袖。
殿内群臣大惊,骇然伫立,竟忘记了护驾。两旁的侍卫由于秦国规定,无法将武器带进大殿,秦王慌乱中又无法下令,是而皆不敢上前。
荆轲紧紧追着秦王,秦王衣服拖沓,跑不过荆轲,只得围着大殿的柱子转圈躲避。
此时,秦国医官夏无且临机应变,将手上的药箱扔向荆轲。荆轲躲避之时,秦王终于得到喘息之机。又听群臣提醒“大王身上有剑”,于是抽剑挥向荆轲,一剑刺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在剧痛之下,倚靠在柱子上。无可奈何,将匕首当做飞镖,甩向秦王,做最后一搏。这把匕首不仅锋利,而且淬过剧毒。一旦划破,伤者立死。然而秦王反应机敏,躲过了匕首,回身斩杀了荆轲。
1400里外,赵国邯郸。
当时世上还有一位剑术大师,名叫鲁勾践。他曾经与荆轲狭路相逢,一声断喝,荆轲当场逃走。鲁勾践听说了荆轲被杀的消息后,叹息道:“可惜啊!他剑术太不专精!当初我不知他是如此的义士,他一定以为我不是个君子吧!”
然而当我们回头来看,荆轲刺秦王,到底为何失败呢?
首先,正如鲁勾践所说,荆轲剑术不精。在秦国大殿上,荆轲手握利刃,又出其不意,最终却被秦王反杀。
其次,燕太子丹过于心切,导致荆轲没有与同伴汇合便只身上路。缺少了好搭档,也影响了荆轲的发挥。
说到底,丹的心切归咎于他的多疑。所谓用人不疑,求助于田光又多嘴让他不要泄密,导致田光不得不自杀以明志。后来又担心荆轲反悔,提出秦舞阳先行的荒谬言论,迫使荆轲独自刺秦。对于一个剑术并不顶尖的荆轲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然而,时过两千多年,荆轲依然是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战国“四大刺客”。他并不善谋,也不精武,但是在大义面前,他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史记》载,当荆轲唱起《易水歌》的时候,护卫太子丹的士兵无不怒睁圆目,发竖冲冠。那是怎样的一种豪情,才能感染这些热血之士,为之一振。
直到今天,当那首《易水歌》再被吟唱的时候,它依然能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那种决心,仿佛两千年前的易水,依然能洗涤我们的心。荆轲那种执着和勇敢,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理想与信念面前,所不可或缺的一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