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打赏主播5万、充游戏1.5万:“孩子小”就可以任性?

近日,河北石家庄的刘女士要气死了。

她12岁的儿子,在上网课的4天时间里,不仅偷偷打赏主播5万,还充值了游戏1.5万。

当刘女士发现微信余额不足的时候,还以为是手机中病毒了。没想到,是孩子上网课的时候偷偷花掉了。

通过进一步交涉,平台退还了这笔钱,并且将引导孩子消费以及短视频有着不良内容的作者封禁了。

这件事情暂告一段落。但是,仔细想来,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还小”、护短,导致孩子完全没有担当呢?

01、舍不得让孩子承担责任,只会害了他

前不久,一个15岁男孩朝电梯门上吐口水的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柳州某小区,有业主坐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门上有口水的痕迹,随即请求物业调取监控。

这才发现,吐口水的原来是一个15岁的男孩。

疫情期间,本就是要警惕飞沫传播的时刻,这个男孩,却在电梯里摘掉口罩,故意朝着电梯门吐了好几口唾沫。让小区的业主们十分气愤。

很快,孩子的父母出来道歉了,说孩子已经知道错了,但随即又说

“他才15岁,何必为难他……你们想毁了他吗?”

一句“孩子还小”,似乎所有的人就该迁就,孩子还小,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被过于宠爱和被人忽视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误导的,他们经常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可见,孩子犯错,父母的正确引导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多重要。

02、父母护短的后果

父母护短,似乎天经地义,但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

孩子固执、任性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果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都选择纵容、护短的话,孩子就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而且,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还会习惯性地用哭闹、发脾气来作为要挟,不达目的不罢休。

所以,父母在抱怨孩子固执、任性的同时,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则。

犯错后屡教不改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

犯错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不能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有的孩子犯了错,父母不仅没有很好的引导,反而将孩子的错误大包大揽,或者以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为由,作为推脱责任的借口。

几次三番下来,那么,孩子即使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也可能不会改了。因为孩子知道,不管自己做错了什么,父母都会善后。

有父母护短和善后的孩子,当然不会反思自己的过错,更不要提会虚心改正了。从曾经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就可见一斑。这样的孩子,又如何期盼他们在长大以后成为有担当的人呢?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担当精神呢?

03、培养孩子的担当精神,4步就足够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总是想着逃避和推卸责任,不妨这样做:

首先,不护短。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有句话:“没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父母先不要急着为孩子撇清责任:“孩子还小,不懂事”、“明明是你们家孩子先动手的”……

这样的言语,无异于是在教孩子推卸责任。

父母不妨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再来评判是否是孩子的错,错在哪里。

其次,不直接告诉孩子“结论”。

“别爬高,会摔跤的”、“不要玩这个,会弄脏衣服”,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想要帮助孩子避开成长路上的这些坑。

但是,告诉孩子“结论”,并不能代替孩子自己的“经验”。所以,许多父母会发现,不管怎么说,孩子依旧会我行我素,不撞南墙不回头。

其实,只要不是原则性、或者有危险的事情,父母大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后让他们体验自己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思考,才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孩子内心的觉醒,远比父母的唠叨要管用得多。

再次,少责骂、多沟通,提出补救方案。

孩子犯错,父母的斥责打骂最无济于事。

因为,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做错了事,也是会内疚不安的。父母的责备,只会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父母的坏情绪上,而忽略了如何去补救自己的过错。

所以,孩子犯错之后,不妨先沟通,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提出补救的方法。

最后,言传身教。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父母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因为,孩子是最擅长模仿的。

如果孩子能够看到父母犯错后,是如何弥补、如何勇于担当的话,那么他们自然也就能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