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宣痹汤临证运用

上焦宣痹汤

作者︱黄希

这个方子非常不起眼,方子很简单。出自《温病条辨》的46条“

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但是实际上是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来的。我们来看看药物组成:

郁金,枇杷叶,射干,通草,香豆豉。

用刘英锋老师的话说,没有一味将军药,即没有所谓的很有偏性的药,但是用起来却又大天地。不要小看这个方子,有时候用起来能够派上大用场。

方子虽然是吴鞠通的,但是真正发扬的却是姚荷生老先生,首先推广的是姚梅龄,然后伍炳彩用的很多,刘英锋老师用的也很多。

神方上焦宣痹汤

理论依据应该是姚荷生老先生的少阳三焦膜腠理论。主治病证有: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具体而言,运用范围推广到了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湿热性胸痹、心悸、多汗和眩晕等疑难杂病。上焦湿郁有热的很多病证都可以使用。

此方有几个辨证要点:

有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郁热的现象, 具体如:

①自觉咽梗或喉阻, 局部或有微痛, 或有漫肿暗红, 或咽干不欲多饮;

②自觉胸闷不舒, 或有微咳不爽, 或胸微痛, 或喜深透气或叹气;

③常喜咳咯清嗓, 有痰感, 但咳咯不爽, 痰白而粘稠不易出;

④舌象、脉象不一定有突出改变, 比较常见的是:舌质稍暗红, 舌苔薄白腻;或脉两寸独沉, 或一寸沉而另一寸浮。

上焦宣痹汤平淡的药物,轻灵取胜,简单的五味药物,能够宣透上焦的湿热,清解上焦的郁热。

我们摘出一点进行分析,凡是有

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的郁热现象

都有使用。很多人都有,喜欢清嗓子,但是呢,又不会太不舒服,有时候感觉胸里面有个东西,想要咳嗽出来,但是用不上力,感觉不在喉咙里面。

梗阻感。那么怎么分辨梗阻感呢?

觉得胸咽部位有点不通,或者梗或者闷,或者有压迫感,或者感觉胸前有点东西,但是病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

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

,这个是需要鉴别的。一般而言,梅核气无形,而这个会发现比如有感冒病史,用电筒看看咽壁,可以看到

滤泡或者漫肿大

(就是有形了)。

喉痛的梗阻感病人其实特别多,问咽喉一定要问梗阻感。因为现在一般都去用西药,可能痛也消了,痒也消失了,但是呢,遗留下来了梗阻感,而且越用抗生素越梗。这个时候就要想到这个是不是湿热上焦了。如果用上了半夏厚朴汤,那么你喉咙可能就更干,然后更痛了。

郁热现象,比如会有点烦,有点口干,咽喉有点红,睡觉有点不踏实,或者摸这个脉搏,会有点快,或者一吃点辣的东西就喉咙痛等。

喜欢咳咯清嗓子,有痰感,但是咯痰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出(因为痰在角膜里面,不在气管里面,所以固着在那,很难搞出来,也是病在焦膜的一个特点)。

舌象脉象可以没有什么,或者舌质有点暗红,舌苔薄白腻,或者脉两寸都是沉的,或者一寸沉一寸浮的(如果两个都浮,那么就可以考虑下银翘马勃散)。

内容虽然仅仅都是很小的部分。但是希望让你引起对上焦宣痹汤的重视。

不仅是在碰到所谓的梅核气,只会想到半夏厚朴汤,下次还知道有个湿热上焦的上焦宣痹汤

。要从辨证论治角度认识和说全,有点难度。大家取一瓢也好。

案例分享

湿阻咽痛

官某某, 女, 45岁, 2005年1月27日初诊。

主诉:咽痛咽干9个月。

缘于2004年4月牙龈脓肿, 然后出现咽痛、咽干。牙龈脓肿穿刺后已愈, 唯遗咽痛至今未愈, 语多则痛, 干甚, 如食辣椒感,

舌根部有异物感

, 喜饮温水, 无咳无痰, 咽痛甚则引颈项、肩背酸;咽有血丝、滤泡, 不甚红, 扁桃体略肿,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略细弦滑、偏沉, 左寸沉甚。

此上焦火热未清, 复为湿郁, 湿热郁滞少阳经脉。

治以舒气宣透为主, 方选上焦宣痹汤参小柴胡汤加减:

郁金15g, 枇杷叶、射干、柴胡、法夏、桔梗、秦艽各10g, 黄芩、连翘、生甘草、白通草各5g。

日服1剂, 7剂后, 咽痛咽干大减, 肩背酸减, 脉细弦沉已无, 仍略滑, 寸稍沉, 右稍弦, 咽壁仅见少许滤泡。上方再进7剂善后。

按:

咽痛者, 多从火、热论。一般或曰风温、实热, 或曰风寒、痰火, 病程日久则曰虚火, 多着眼于肺胃, 殊不知还有

火为湿郁

, 病属三焦者。因三焦之腑, 游行相火, 其上焦并于咽中, 湿滞三焦, 火失疏布而郁积上炎, 即可使咽部受灼而痛。若此等咽痛, 热重者, 可以银翘马勃散、甘露消毒丹之类治之;但若湿偏重而火不盛者, 唯上焦宣痹汤轻清宣达、化湿透热, 而无寒凉碍湿之弊, 可谓恰到好处。

(0)

相关推荐

  • 《温病条辨》——承气合小陷胸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 ...

  • 漫谈丑未之岁疫气方,及夏季、湿热杂病治法与方药

    据<清史稿·災异志>记载,清朝雍正,前后共13年,中国发生了三次疫情,第三次是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寶山大疫. 朝廷派出的抚吴抗疫使者,嘱当时 ...

  • 温病条辨——杏仁滑石汤

    四二.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汤主之. 舌白胸痞,自利呕恶,湿为之也.潮热烦渴,汗出溺短,热为之也.热处湿中,湿蕴生热,湿热交混,非偏寒偏热可治,故 ...

  • 运气临证 ▏冯献周论治湿剂上焦宣痹汤

    病机十九条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薛氏医案>:"肺主皮毛而在上,是为娇脏,形寒饮冷则伤肺.若湿热之邪郁滞于肺,则肺气壅塞不畅,宣降失职,或气逆动膈而为呃 ...

  • 吴鞠通上焦宣痹汤合三香汤治疗食道反流

    吴门验方宣清降浊汤专治热中型胃食管反流. 方药: 枇杷叶9克,射干12克,淡豆豉9克,桔梗6克,栀子9克,降香6克,瓜蒌12-30克(通用壳,秘用实),法半夏6-30克,黄连3-6克,枳实6-30(通 ...

  • 上焦宣痹汤

    江西的姚派用这首方最为有心得. 下面分享刘英锋老师指导的黄希和胡任飞医生写的<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 ...

  • 一张神方“上焦宣痹汤”

    用药习惯和用方习惯,每个成熟的中医都会有.这是不可避免的.一则因为地域特性,二则因为经验成熟.通俗的说,就是用起来顺风顺水又顺手.在江中,有几个方子用的很有特色,一个是上焦宣痹汤,还有一个是银翘马勃散 ...

  •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黄希 胡任飞·2016-06-25 15:12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结 ...

  • 在四川行医, 你必须知道的“上焦宣痹汤”

    作者:黄希 胡任飞 编辑:胡编 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 广告 来 源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 ...

  • 《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中焦宣痹汤

    清代名医吴鞠通,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在坊间,素有"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之说,吴鞠通通晓温病,著有<温病条辩><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

  • 每日一方之上焦宣痹汤

    江西的姚派用这首方最为有心得. 下面分享刘英锋老师指导的黄希和胡任飞医生写的<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 ...

  • 甘露消毒丹加上焦宣痹汤治疗咽喉异物感

    甘露消毒丹加上焦宣痹汤治疗咽喉异物感 王某,男,32岁,2018年7月4号,四川绵阳涪城区人,患者因为咽喉干,咽喉有异物来就诊.患者由于咽喉部异物,有痰,伴有口干,口苦,口臭,四处治疗没有效果,听人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