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蛊”的各种故事,来自于金庸的小说,最善于放蛊的来自苗族五毒教教主蓝凤凰,一个弱女子,特别娴熟地掌握了一系列生化武器,并能收放自如,实现大家所热议的,某国或某人阴谋放出病毒云云。

古籍中,关于蛊的记载:

蛊是制造出来的,造蛊之法,就是把很多毒虫放在一个器皿中,让它们互相吃对方,吃的剩下的就是“蛊”。

老万画过一幅关于蛊的图,非常精彩!

老万这幅图中的大蛤蟆,最终成为了王者,就是“蛊”,这个蛤蟆体内有各种动物的毒,自己百毒不侵,其实就是《天龙八部》里的莽牯朱蛤。行文至此,我不得不佩服老万,敢情这位英国人,住在大理,已经熟读天龙八部了。

莽牯朱蛤,形似蛤蟆,长不逾两寸,全身殷红胜血,眼睛闪闪发出金光,声若牯牛,全身朱红,故名“莽牯朱蛤”。后段誉误食以致百毒不侵。

突然想起那些吞食蝙蝠的男男女女,一定是看过天龙八部,也知道蝙蝠是进化了几万年的一个蛊,然后就吃下去了,自己一定百毒不侵了。再根据《极度恐慌》https://w.url.cn/s/AMd03Ec 的剧情,这些人就是那只白面猴子,在他们身上取血清,就可以获得这次蝙蝠病毒的解药了,而不是双黄连。那是蝙蝠骗大家的。

以前在黎族的时候,听当地人讲过黎族人下蛊的故事。如果想拴住一个男人的心,就下蛊,让他在见不到的时候,就各种百爪挠心。具体是取早晨草间的蜘蛛网上露水,早晨、草地上的蜘蛛网、露水,是关键词。然后,用一种黎药和一种咒语,一起施加给那男子,他就永远成了你的——后来考虑到,永远成了你的,比较麻烦——那里的女子终于是没有去学这个蛊,最后估计失传了。

蛊的字形如下:

在甲骨文中,就是器皿中放了虫子。看来这种黑巫术,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

中了蛊毒的人,根据王士禛的记录,“两广、云、贵多有蛊毒,饮食后,咀嚼当归即解。”用当归就可以解毒了,不知道和双黄连的效果一样不——不过,王士禛说的蛊毒,应该是两广云贵之间的瘴气之毒,不是爱你的人给你的下的那蛊,所以,当归肯定没用。

沿着下蛊思路,就有了蛊惑。蛊惑人心的一般都是邪魅之术。

当然,我们人类可以试着把自己制作成一个“蛊”,从现在开始,食用水仙、郁金香、夹竹桃、曼陀罗、蛇、蜘蛛、蝙蝠、蛤蟆、果子狸、穿山甲、鳄鱼、猫……各种非人类食物,经过你家几代进化,就可以顺利地成为“蛊”,百毒不侵,还能毒害别的没有成为蛊的人类——祝野味爱好者成功!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