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题|我的妈妈就像一枝梅

母亲诞生在正月十四,距离元宵节仅差一天,就像一枝梅,在还未复苏的春天,提前给外公外婆送上一份惊喜,因此外公给母亲小名取为晓梅。母亲就像很多孩子一样,幼小的时候,被外婆外公小心呵护着成长。然而这一切,随着我爷爷那年的到访戛然而止,从此妈妈的童年及青少年过上了赤日炎炎或是天寒地冻的生活,很少有着春光明媚或秋月春风的待遇。
那一年爷爷上街赶集造访外婆家,他被门口迎接的母亲吸引,爷爷火眼金睛看着幼小的母亲乖巧伶俐,动了娶回来做儿媳的心思。精明的爷爷行动速快,隔天就托我们堂族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曾老二奶奶上门提亲,外婆家境当时还算富裕,按理说是不会答应这门亲事的,可当外婆看到父亲目清眉秀鼻梁高挺、唇红齿白的小模样,深深地被吸引,竟然答应了。就这样,不谙世事的母亲被择日嫁给了同样不谙世事的父亲,那一年母亲虚八岁,与父亲同岁大月。
父亲与母亲当年都还幼小,自然没有举办洞房仪式;只是母亲像个丫环一样被爷爷奶奶圈养起来呼来唤去,因此母亲童年受了很多常人没有的痛苦,为此外婆外公后悔不已。这样的生活一直到二十二岁正式成婚后依然如此,直到奶奶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才对母亲一改常态,关爱有加。
母亲的苦,她从来绝口不提,大多数我都是从村上的老人口中得知的。她们看着正在玩耍的我说:“这孩子母亲小时候做童养媳真的好可怜,人小干着超龄的事!没有一个养媳像她这么遭罪的!她奶奶对她妈妈太厉害了,白天让她放牛看猪拾猪粪,晚上还要纺纱织布到半夜,下大雨把牛看丢了也只能躲在山洞里不敢回来”。堂小奶奶接过话说:“她妈妈有一次看猪拾猪粪的工夫,猪把她三奶奶家笋子拱了,被她奶奶一棍子打在头上,血一飚,头肿如笆斗,伤口半月都没愈合,伤口上生了好多虱子,想想她妈妈小时候真伤心哦”。几位老人七嘴八舌在数说着母亲的往事,从她们的口中我得知母亲因当时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发炎命在旦夕,纸里包不住火了,还得亏曾老二奶奶带着爷爷硬着头皮把母亲送回娘家,外婆外公花钱救治才得以康复。那时我才明白,我时常拨弄母亲一头厚实的乌发玩,她头顶乌发下藏的鸡蛋大伤疤为何“寸草不生”。
少年时期的母亲,不但经常忍受皮肉之痛、心灵之伤,还得忍饥挨饿,在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一个,也得回娘家补一个回来。即使成年了,干体力活的母亲吃几碗淡薄见影的稀饭,奶奶还做上暗记到处向人诉说母亲能吃。对于奶奶使性谤气,母亲则是低头沉默不语,依然百依百顺,不会顶嘴半句。从小到大,在我的耳中听不见母亲对奶奶半句怨恨,当我听到此消息时,带着对未曾谋面的奶奶颇有不满的情绪,询问母亲时,母亲严厉地教训我说:“她是我的婆婆也是你奶奶,而且她人都已不在了,不要责怪她老人家!”尔后又放低声音说:“过去媳妇还给婆婆洗脚呢,打几下、说几句不算什么!”母亲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动人心魄,我无力反驳她的话语,也怕勾起她的伤心。在她心里,子女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
母亲少时虽然不幸,但是她不曾追究往事,仍然一如既往地对爷爷奶奶好,平时有好吃的,母亲也是以爷爷、爸爸为主,其次再到我们几个小孩,她自己却很少动一筷头。爷爷晚年病倒在床上,母亲床前床后地忙碌,为他端屎接尿,没有半点嫌弃。
母亲不但孝顺懂事,还贤惠善良。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像客人一样,回来呆两三天就回到工作岗位上,家里家外、大小事情都被母亲一人包揽承受。受人欺负母亲却从不告诉父亲,总是笑脸相迎回来的父亲。受欺负的母亲总是抹干眼泪,要求我们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不要呆在山沟里与他们一般见识,斤斤计较。为此,母亲更加拼命地起早贪黑劳动,像一株顽强的梅树坚志不衰,顶着烈日寒冰熬过了一冬又一春,迈着瘦小的步子担着沉甸甸的粪桶,或是挑着菜篮子背着锄头等,在丘地里、梯田中爬上跑下。她用瘦弱的身子支撑一个家,给父亲减少很多重担。 超负荷的劳动像积雪一样,压弯了母亲的身体,为此,母亲常年浑身筋骨疼痛,倍受病痛折磨。
母亲对娘亲父戚,一视同仁,殷勤接待,从不势利看人,对邻居也是非常宽仁厚道,对欺负她的人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村上无论谁家来借东西,母亲从来不拿腔拿调地对待,哪怕是三岁小孩来借也在所不拒,双手奉上;甚至经常暗中相助需要的人群。娘家表叔生病了身上浮肿,诉说山芋可以消肿,母亲知道了,隔三差五地背一袋送过去。父亲家的表叔没有钱买化肥,母亲让爸爸帮买一袋。村上的木匠小爹腿烫伤了,母亲主动拿出哥哥从省城带回去的烫伤药给他送去。堂心屋的大娘说头晕,母亲拿出几支哥哥买给她喝的蜂皇浆给送过去。对门的荣花小三姑全身生疮,听说麻油可以擦得好,母亲让父亲从公司给荣花小三姑带回一瓶。余湾的得根儿媳胃痛躺在床两月没起来,母亲跑回家把哥哥带回给她治病的药给得根儿媳又送了过去。等到自己需要的时候所剩无几,只能扛痛受罪。母亲所做的这些事在当今不算什么,可是在医药、油盐、柴米缺乏的年代,物以稀为贵,何况这些在当时都是上等品,母亲不言,无人知晓,从来不像别人藏着遮着。
母亲美,就像春天的梅,淡雅含香,从骨子里散出,在她的嘴里道不完的谚语和哲学,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永久留香。她常告诫我们的谚语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强要命强,命强要寿长”;“有事骂人罪难当,无事骂人罪更劣;”“锅头饭好吃,过头话不要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敬你一尺,你要还他人一丈”。母亲逐一解释给我们听。遇到贪财赖地的小人,母亲也总是委曲求全,告诉我们:“吃亏是福,人心不足蛇吞象,让他三尺又何妨,占便宜的人终究是发不了大财的”;你们要“宰相肚里能撑船”,沉得住气;要尽量避免纷争。母亲自己对邻里总是谦让、忍让,童叟无欺,从不在别人背后乱咬舌根。她常教育我们不要搬弄是非,做不仁不义的小人,母亲说:“祸从口出,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母亲总是根据谚语一言一行地教导我们成长。
在残疾人中,母亲最怜悯瞎子。母亲说:“手脚残了、身子残了还可以看世界,看美丽的风景,而瞎子生在这世界,连美丽的风景、好吃的味道,自己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样的残疾人才是最可怜的。”所以在90年代职业要饭的越来越多时,母亲仍然不顾他人劝阻,施舍他人,并郑重地告诉我,如果是瞎子来要饭,无论真假,你都要多给点。母亲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曾经留几个要饭的老奶奶成为我家的常客,有几次遇到连绵的大雨,两位要饭的奶奶分别前后被困在我家走不了,母亲就找出鞋篮子,让她们缝补破衣服,目的让她们心安理得地呆在我家不要有任何顾虑。家里杀猪,即使生活好了,村上还有个别老人可怜,或是没有儿女的,母亲会盛上一大碗煮熟的猪肉菜品,分别给几家送去,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
母亲在正义面前像梅花一样迎风接雪,一改往日胆小懦弱、沉默寡言的样子,堂嫂堂哥吵架了,动刀拿钩子,有人幸灾乐祸看笑话,或是躲在屋子里不出来。繁忙的母亲这时总会被请去劝架,正义的母亲丝毫不惧被砍到的危险将双方分开,再逐个地对其劝解。母亲从隔壁三岁的小女孩口中得知她爸生病了,她妈在家急得哭,赶紧主动跑去看了一下病人的状况,不怕劳苦、麻烦缠身,从她家锅灶的井罐里用脸盆打了半盆热水,并让孩子的母亲再烧上一锅水,在孩子爸爸身上,一遍遍地隔着毛巾擦拭按压穴位,之后她的爸爸对人说打了几天的点滴都没治好毛病,母亲用土法子让他发软的身体恢复硬朗。有一年,地质队有一个患肺结核的江苏镇江的工人住在村子里,别人对其非常歧视,母亲却不怕传染,时常给他一些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或是让我送点吃的过去,说一个人在外乡生病怪可怜的。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母亲没有巧妇的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的本领,但她老人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光之处。许是年少时常跟着爷爷上山砍柴,母亲识别了很多的药材,喜欢钻研。有一次母亲牙痛的厉害,看见我从松树上采摘下来的青松果子,眼睛一亮,她让我将松果洗干净放在罐子里,用酒泡上,说用来治牙,吓得我目瞪口呆,不敢顺从,害怕母亲会不会因此而中毒,但是母亲料事如神似的坚持己见。联想到每次我从松针上取下白色分泌物,吃起来如糖一样馨甜安然无恙,我觉得也许母亲的想法有道理,再说古代中医应该也是以身效法,便按母亲的意见倒上白酒浸泡,待到母亲下次牙痛的时候,倒出一杯含在口里喝下去果真牙就不痛了。再比如,母亲的全身骨头酸痛,夜晚辗转难眠,有一次,她看着父亲栽在门口的梅树,在腊月雪天里开的正欢,母亲想着腊梅能耐此雪寒冷,定也能治疗风湿,于是,她又从父亲栽种的腊梅树下挖起一点梅花根泡酒喝,还别说,果真又喝好不痛了。母亲用她的果敢与联想智慧试验成功,取得了很多药材的作用。屡战屡胜确定无毒有效后,母亲毫不吝啬地把她的好方法告诉与她同病相怜的人。三奶奶六十五了还来月红不正常,找母亲挖了药材,一剂见效;婶子例假来了肚子疼,母亲挖上一棵让她煮水喝,肚子不疼了,次月就怀上了堂姐;同村的几位大叔也患有风湿,母亲也给些腊梅酒,还给了些腊梅根,后来同村的堂表嫂也因风湿几个月不能出门干活,来向母亲求证讨要了一些回去,喝了母亲的梅根酒好了、不痛了,还特意送了鸡蛋来感谢,母亲拗不过她,想想现在生活也富裕了,生平第一次接纳别人的报酬。
母亲一生对他人宽宏大度善良,但也有缺点。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仁慈,不计较,苛刻自己,对我们过于严厉。小时候不管我们几个小孩和谁家小孩吵架,也不管对与错,母亲只管自己的孩子,从不拿别人的孩子是问,常抽得我缩手跳脚。亲见欺负我们的,母亲也是好生教导别人孩子,从不吓唬他们。母亲对别人热情大方,对自己非常苛刻,省吃俭用,十几年都买不上一件新衣服,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变味的饭菜也不轻易倒掉,将其吃下,她的借口是倒掉粮食会遭雷打头的。母亲要求我们不可好吃懒惰,她的谚语:“喉咙深似海,吃断斗量金,再多的金山银山也会吃成空山”。她总用这些谚语来要求我们勤俭持家,不可好逸恶劳或是不劳而获、伸手随便去接人家给予的东西。她常告诫我们:“吃人家手短,拿人家手软”,所以母亲生养的几个孩子,走到哪里口碑都非常好的。
母亲柔的时候,如沐春风,常见下雨天,母亲把她的鞋篮子拿出来,坐在窗前的小椅子上补旧衣,母亲做的针黹也是非常细致,一丝不苟。她用酒盅托在破袜洞下,织出来的袜子光滑好看,看不到一丝破绽。母亲补衣服时给我讲《田螺姑娘》,讲《农夫与蛇》《百两银换盐》等故事,母亲还给我唱小曲,印象里唱的最多的是《杜十娘》《小辞店》。母亲说唱的时候,就像朵朵盛开的梅花从母亲嘴里发出,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怀念在雨天、蹲在母亲膝前听她说古道今、哼拉弹唱,谆谆教导。
母亲曾说,人一生不做坏事,别人在你背后也说不了什么,她要求子女善良有品德,不可做欠德的事,让人背后戳脊梁骨。母亲说人善良,死都死的快快些,果然她的生命应验在她的花甲之年。母亲去时是十一月下旬,那天晚上前半时还和大哥通过电话,后五分钟还和我谈笑风生,在我转身刹那,她像一株历尽沧桑的梅树轰然倒塌,再也没有爬起。从此,我的生命里再也闻不到她的梅香,触碰不到她慈祥的面容,听不到她悦耳动听的小曲,娓娓道来的故事,还有她那掷地有声的谆谆教诲。只能踏着她的足迹前行,偶尔在梦里和她老人家重逢……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伤痛的往事——被父亲打了45年的母亲

    母亲莲,1952年出生在湖南宁乡县灰汤镇的一个小村庄.1959年那个饥荒年,外婆饥病交加去世了,七岁的母亲没有了妈妈.随后外公接大姨.舅舅和母亲来到他的工作单位,江西抚州宜黄的大王山钨矿. 母亲有先天 ...

  • 母亲节专题|母亲与菜园

    挖掘机啃咬山体的齿印清晰可见,丢弃的涵洞赫然地立在那里,灰砖乱石星罗棋布.在县城内废弃工地的一隅,母亲居然开辟出一畦畦菜地.这里有青菜.芹菜.生菜.豆角.大蒜.辣椒--呵,菜品可谓应有尽有. 这是母亲 ...

  • 母亲节专题|我的母亲我的桥

    谨以此文献给我九十高龄的母亲,恭祝天下所有母亲母亲节快乐! --上书房行走也      我的母亲我的桥 庙桥没有庙,只有桥. 到底无锡的庙桥镇有没有庙,有多少座庙,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清楚:反正即使有庙, ...

  • 母亲节专题-《母亲教我的歌》

    又要到母亲节了,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实在是太多了,平常小编也时不时的会放一些作品出来,这次小编又找了一首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来自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捷克有两个国宝级的大师,一个是<我的祖国&g ...

  • 母亲节专题‖张晓辉:娃妈们的母亲节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娃妈们的母亲节 作者 | 张晓辉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母亲节专题‖邱国强:田间的母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田间的母亲 作者 |邱国强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 ...

  • 【母亲节专题】广东佛山 | 谭丁录:母亲

    母亲 [谭丁录] 想起母亲 我就想起皱纹 因为皱纹 一个苦难的湖泊会涨潮 想起母亲 我就想起一棵老树 经年的纹理 藏着永不褪色的光 小时候,母亲是一条清澈的河流 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长大后,母亲是一条决 ...

  • 【母亲节专题】山东阳谷|孟庆儒:母亲节里写母亲

    母亲节里写母亲 [孟庆儒] 母亲制订的字典里 没有节假日 只有奉献 母亲给儿女生命 哺育儿女成长 送儿女进学堂 希望儿女比自己强 母亲历尽千辛万苦 春夏秋冬 地里家里 起早贪黑地忙碌 母亲不舍得买金耳 ...

  • 【母亲节专题】湖北孝感 | 柯红:母亲的拜访(外四首)

    母亲的拜访(外四首) [柯红] 母亲一生拜访的人和事,不多 庄稼算一个 横山算一个 徐家河算一个 母亲走得最远的是安陆城 最近的是灶台和我们 今天,母亲闹着要去白兆山 拜访李白 母亲从不爱照相 却拉着 ...

  • 【母亲节专题】山东莘县 | 赵妹芳:我搀着母亲的晚年(组诗)

    我搀着母亲的晚年(组诗) [赵妹芳] 母亲的目光 与母亲并排坐而坐 我拿着简谱试唱<托托里海的牧羊人> 92岁的母亲 耳背 她微笑着看着我 给这首爱情歌曲伴奏的 是母亲的目光 我也会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