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年度复盘 | 五班四年特别记录
按照惯例,每一个学期结束之后,都会对一个学期进行小结。
会从简单的几个方面开展。
在开始本学期的复盘之前,我从后台找到了曾经的几次重要复盘。
孩子们,我不怕你们皮,就怕你们没目标、没热情 | 二上5班年度总结
从过去的几次年度复盘中可以看出,自己越发清晰的带班理念与实践:
1.孩子层面: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所以我们一直有自己的主题系列活动。
2.家长层面:为每一位家长赋能。培训家长、激发家长,让家校形成最为强大的合力。所以我们在班里建立长期坚持的沟通项目:班级例会与语音小结。
3.教师层面(是我):用写作的方式为带班抛下最稳的锚。不管是带班,还是自我成长,所有的驱动来源与呈现方式最终的落脚点是写作。
接下来还会往这个方向一直走,只要方向是明确的,就不怕迷路。
好,下面开始简单本学期复盘。
一、教育。

1.陪餐文化:聚焦非正式交流。
返校复学之后,疫情的关系,餐厅的管理,需要班主任介入。于是,就开启了长达两个月的陪餐文化。
正如我在上面文章中说的,陪孩子吃饭,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非正式交流。而这种的非正式交流远比课堂这样的正式交流,效果更佳。
李希贵老师在《学校的运行》中,也讲到,决定教育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2.每日反馈:把问题看做资源。
这个学期的每日反馈,让我和孩子们不断在思考一个问题,班级所产生的问题,真的这是问题吧,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没有价值,我们是否可以把每一次产生的问题,看做一次自我教育的资源。
所以在每日反馈中,我们不再批导,而是沉下来心来,反思问题,从行动上思考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说把问题看做问题,是一种固定型思维,那么在问题中看到我们的成长点,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了。
只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长型思维。
3.微型班会:集体教育新边界。
开了很多次的微班会,对于我来说,微班会主题切口小、时常短、关注具体的问题解决,是一种非常好的集体教育的方式。
关于微班会,我全面融入了正面管教班会课,有致谢、问题的呈现、头脑风暴。只不过,我在开展的节奏上更加紧凑。
4.语音小结:家校沟通润滑剂。
因为线上教学的缘故,如今的家校沟通,在线上开展,变成一种重要的补充。
区别于直播教学,家校沟通的语音小结,更加轻量型。
确实讲课主题,罗列讲课提纲,对着微信群就可以马上开讲。
为什么一定要在微信群,主要为了增强班主任对于微信群的掌控感,班主任才是家长微信群最强有力的舆论导向,班主任是微信群把家长拧成一根绳的最重要角色。
5.厨房大作战:主题活动排头兵。
回归线下教学之后,我们的厨房大作战重启。
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刚好是完整的两年。
也做了很多探索,主题食材创作、早餐计划等等。
形式无关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旷日持久的坚持。
唯有美食与陪伴不可辜负,一直是我们的口号。
6.细节记录:德育的真正落脚点。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点对点,一对一的,只要在这样的情境下,个性化的教育才会发生,任何批量的方式,很多情况都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尽量的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中,寻找平衡点。
现在好在这个平衡点找到了,就是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在小事中,看见一个个具体孩子的成长。
二、教学。

1.试卷讲评:原来也可以很有趣。
期末复习,整整有一个月,大量的试卷讲评课。
关于试卷讲评课,除了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还要再呈现形式上花心思。
试卷讲评课内容枯燥,小学生一下子就会没兴趣掉。
如果加入一些好玩的东西,效果完全不一样。
2.数学讲解:立体化的学习方式。
100天的数学讲解还在进行中,数学讲解做了好几年,我也更加清晰认识到:数学讲解是一种立体式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孩子要把一个题目,首先,要在纸上做一遍,把基本思路理清楚,这是相对静态的学习方式。再是,要把一个题目讲清楚,讲解的逻辑链条要顺畅,一步一步下来,这是动态的学习方式。最后,你讲解题目的语气、姿态、口吻、手势等等,更是你的综合素养的体现。还有那个帮你录像的家长,也在参与学习互动。
3.线上教学:颠覆以往固有模式。
这个学期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开学阶段,开展了将近两个月的线上教学。
以上30篇左右的推文,是线上教学的见证。
线上教学改变了太多的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的场所,由具体的教室空间,搬迁到了虚拟的线上空间,学习差异化产生的最大根源来自于孩子是否具备相对持久的注意力。班级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线上教学要开展好,首要保证的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甚至班级管理是决定线上教学质量的唯一因素。还有更多的变化,比如教师成长模式的变化。
面临黑天鹅式的变革,其实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具体的事情做好。
讲了这么多,这份复盘,送给每一位为五班这个集体为之奋斗的人吧。
未来可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