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带来了独一 无二的一种美

  在宋代之后的元朝,龙泉窑继续发展,并远销国内外。此时的龙泉窑开始出现了风格上的变化,瓷器的胎体变得更为厚重,器型也更为高大,而且也更为重视纹样,几乎每一件青瓷上都会绘制一种纹饰,而且方法也会更为丰富。

  

  龙泉大窑、溪口曾生产过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两种精美瓷器,尤其黑胎厚釉青瓷无论器型、釉色、胎骨都与郊坛下官窑瓷器非常相像。

  龙泉青瓷除了以大窑为中 心产区,窑场密集之外,在它周围各县如庆元、云和、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已发现从宋初至明末各时期的龙泉青瓷窑址达400多处。元代以后,还扩展至福建、江西、广东等省,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青窑系。其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是空 前的,证明它是名实相符的名窑,拥有辽阔的生产基地和雄厚的实力。

  

  宋朝与元朝的龙泉窑瓷器,在整体风格和具体的釉色、底胎、纹饰和器型都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既是由于这两个时代在工艺上的差别,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所致。

  考古资料表明,五代及北宋,龙泉窑的烧造工艺基本上因袭了越窑等窑口的技术和风格,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质量也一般,消费对象局限在当地,相当一部分产品还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诚如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所谓:“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直到北宋末年,由于朝廷的重视,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庄季裕《鸡肋篇》)。这种“制样须索”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设立以前的官窑形式,其性质应该同汝窑是相同的。可见龙泉窑在北宋末年已获赵宋宫廷青睐,并直接秉承了徽宗皇帝的设计要求和审美趣味。

  

  宋政 府的南迁,不仅使临安成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 心,而且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重文轻武的年代裡,造就了大批文人雅士。简约、雅致蔚然成风。体现在瓷器上,造型的大气、简单、精致,追求线条的优美、色泽的淡雅、质朴、高尚。尊古、崇古成为时尚。同時“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窑口也隨之扩大为:金村、大窑、溪口、湖山。这时期的龙泉青瓷不仅在造型上出现了远古的青铜器、玉制品的造型,鬲式炉、凤耳瓶、鱼儿瓶、琮式瓶为龙泉窑的经典造型,还有文房用品和小巧的器物。而且釉色亮丽。在胎釉的配方、上釉的技术、烧成的方式和胎体的装饰等几个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和创造,烧造出釉层丰厚,莹润如玉,高雅经典的龙泉青瓷,进入了鼎盛时期。

  由于龙泉青瓷的大量输出,在亚洲、非洲许多国家中都有遗存,并陆续被发掘出来。龙泉窑对外输出的路线主要是从闽浙等地港口出发,经东南往西,循印度半岛沿岸到波斯湾,到红海、埃及等非洲地区。还有一条线路就是经朝鲜半岛去日本。由于先进的工艺和大量的对外输出,龙泉青瓷制瓷工艺传入诸海陆邻国,甚至远至非洲、中亚等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