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同为兄弟,为何兵刃相见?

从长安坊市平面图到唐朝百姓的服饰打扮,细节考究,风俗把握用心。经常一镜到底,色调雅致如画,展现了“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的长安繁华、大气之美。

最要命的是“烧脑”!烧脑之一:剧情紧凑,时间紧急,人物线众多,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每次你以为这回差事该办成了吧!又功亏一篑,出现幕后老板,继续挖!

烧脑之二:此剧秉承原著的叙事风格,文言文多,用典多,知识点多。若不做点历史知识的储备看起来有些吃力,不时出现的注释又会分散注意力。

一日看尽长安花

故事讲的是死囚张小敬和素有“神童”之称的靖安司司丞李必联手,要在上元佳节那天揪出突厥狼卫,粉碎狼卫的恐怖袭击活动,拯救长安。

随着剧情的深入,抽丝剥茧,狼卫背后真正的行动人浮出水面。周密策划几年,处心积虑制作大量伏火雷,准备炸毁长安的人竟是张小敬的老战友。

二人虽是战友,烽燧堡战役后却走的不同的路。主角张小敬服役经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后因为维护手下兄弟,犯下重罪入狱,等待行刑。

同在烽燧堡战役中幸存的反派人物龙波(周一围饰)因战役中未能等到援军,腹背受敌,浴血奋战,二百多人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最后仅存九人,对权力机构所在的长安产生绝望和愤恨,誓要炸毁这个丑恶腐坏的长安。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为什么同为一个战壕爬出来的兄弟,却立场不同,最后站到了对立面?

张小敬,因经历过惨烈的战争,更加珍惜长安百姓安宁的生活,按他的话说:哪怕看着别人在长安过着太平日子,心里也算慰籍。他换上差服,上街第一件事竟是坐在街头吃食摊上,先来两碗“水盆羊肉”,再佐以“火晶柿子”祛火。

他是真正懂生活的人,长安的繁华不在于有多少达官贵人,而在于市井之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李白斗酒三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风流。新鲜热辣,热闹红火的长安是多少大唐人的繁华梦!

守护住这份繁华,是张小敬心中的信条。从绝望中爬出,仍怀有希望,一心向善,是他在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内不惜性命,飞檐走壁,锲而不舍追凶的原动力。

一日看尽长安花

龙波在剧中是个形象刻画丰满的悲剧人物。经历同样一件事(烽燧堡战役),再加上被县官逼死了他姐姐全家,官官相护,上告无门,龙波的心理就此扭曲,从拼死守护长安的兵,转变成殚精竭虑要毁灭长安的贼。仇恨蒙住了他的眼睛,看不到那些要被陪绑送命的数万无辜百姓。

自己受了不公待遇,便要报复社会,和狭隘的恐怖分子并无分别。阴郁的眼神犹如来自地狱,难怪他更名换姓,过去的他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复仇者。这复仇却是与整个长安为敌,虽然我还没看完剧,但他的袭击行动应该最终是失败的。

龙波自称蚍蜉,蝼蚁一般的存在,但他把蚍蜉凝聚在一起,也想撼长安这棵大树。若没有孤胆英雄张小敬,没准他能引爆长安,制造混乱。

应了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出自《韩非子·喻老》。一件微小的事情,不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处理,终成大患。因为事物的转换都是从一点点小偏差小错误慢慢积累的,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繁花似锦,毁于一念,卑微者也不可忽视,这个世界终是由芸芸众生所组成的。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为了精准还原古城的街道,此剧搭景长安城的每一处街坊,都是参考典籍建造的,街与街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在典籍记载的15米到16米之间。正是认真对待这些平日里不被重视的细节,才呈现出《长安十二时辰》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

此剧不但有精美如电影的画面及声效,对晚唐市井的精确再现,更深的是对人物个性的塑造和命运的剖析,以及对社会现象产生根源的深挖。使得反派人物也有其善有其悲有其悯。如狼卫曹破延参与行动,不过是为了“天上星星”一样的女儿不再世代为奴,家园得以复建。

剧中很多场景都大有深意,如张小敬在长安的屋顶飞掠滚爬,舍命追凶,脚下是上元节热闹非凡的斗车(大型现场演唱会),形成强烈对比。平安喜乐岁月静好,是有人在奋力守护砥砺前行。剧中值得品咂回味的地方不少。

曾一起浴血的兄弟,最终兵刃相见,有外因,但决定其命运走向的永远是内因,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总是内疾隐患。能打动人的总是一点点细节丰满起来的人物形象,让观者随之呼吸随之扼腕。《长安十二时辰》虽也有小诟病,却不失为“一出好戏”!

喜欢本文请点右下角:在看!我会欢喜!

作者简介:雪凝儿,南京市作协会员,小说曾获全国铁流文学奖。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别样风景,感悟人生。是一手眼前的苟且,一手诗和远方,两手都要硬的文艺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