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摄影阅读05】陈仲元:学摄影,读书或许是捷径

诚邀100位摄影教师、摄影编辑、图书作者和文化名人为广大影友推荐自己的或建议给影友们阅读的100篇(本)文章或书籍,让这些专业人士给我们推荐有益的精神食粮——理论性和学术性的书籍和文章,大家一起来精读,细读,读有质量的文章和书籍,帮助摄影人启迪心路,敲击智慧之门,让我们看到光亮所在。

本文作者

陈仲元

资深摄影编辑,摄影作者。

摄影著作包括《百年135照相机》、《至少还有摄影》、《徘徊在摄影之中》、《手机摄影笔记》、《让摄影多一点儿温度》、《静静的风》、《摄影杂谈》、《相机琐记》等十余部。

疏影书窗

我不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摄影师,也不是上过训练班系统学习过摄影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旧相机,父亲几句话告诉了操作相机的方法,我就开始“摄影”了。调焦距靠目测,还是英尺(feet)的距离标志,怎样曝光就得靠胶卷包装纸盒里面的说明书了。至于构图、用光、按下快门的瞬间把握,都是模仿着报纸杂志上面的照片来的,觉得拍一张照片挺容易的,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一架照相机,以及购买胶卷的闲钱。用一个大号的罐头盒和从物资回收商店找到的一个乐队指挥使用的乐谱架子,自己制作了一个能升能降的放大机,晚上在家里的小屋一捣鼓,一张有影儿的照片就洗出来了,挺简单的,这都是从一本32开79页叫做《简明摄影知识》的小书中学到的,那本书我现在还留着呢,定价0.18元。我学摄影就是从看书开始的。

很容易就“学会”了的摄影,给家里人给同学同事拍张照片大家都高兴,但是再往后我就想拍那种摄影展览上的,摄影画报上的照片了,这时候才觉得摄影的这点事儿不容易了。日本摄影家安井仲治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因为单纯,摄影容易进入,却难以专精。要克服此,必须磨练各种技术,还须达到全人格之道。”他这话是在一百年前说的。

摄影在技巧上确实与其他的艺术有所区别,当今照相机的自动化、智能化会带给人一种“简单速成”的错觉,总会觉得摄影是一个“太简单”的事情,但就是因这个“太简单”,拍摄出一张让多数朋友赞赏的照片也就更难了,这就应了那句话“摄影很难,难就难在它太容易”。自行车都会骑,可不是人人都能去参加赛场竞速,也不是谁都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车技的呀!

现在的摄影可以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原因是当下摄影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技能,大家都知道作为生活技能的摄影应该怎么用。但是您若希望自己的摄影能够表述情感,能够抚慰心情,能够悉心观赏,能够用作交流,能够表述观念,能够……那还真的是要下一些功夫认真进入摄影的学习状态。

有初学摄影的朋友来问,“学习摄影有无近路可走?”于是我就在摄影讲座里面加上了一节“学摄影:读书或许是捷径”。这依然是我学习摄影的体悟。

现在摄影的书籍多了,花时间读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拍摄实践,兴许就能够让摄影尽早与自己的需求接轨。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我自己是先从照相机的说明书读起的,之后读了一些经典易懂的摄影教材,同时还读了一点儿简明的摄影史。知道了照相机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摄影术的来龙去脉之后,再之后我就去找一些经典的摄影画册阅读揣摩,试着模仿拍摄,从中体味大师先辈们的拍摄技巧以及摄影理念,希望籍此找到自己的摄影路径。

打从做了摄影杂志的编辑,我就更注重读书了,首先是工作的需要,某某人得了艺术界的摄影大奖,哪一位摄影师举办了摄影展览影响很大,杂志都需要报道都要介绍,这时候看不明白读不懂一定是自己的见识不广知识储备不够。怎么办?就得去读书。

摄影史的书要读。我先后读过几个不同版本的摄影史,虽然里面说的事情都差不多,但是不同的作者(编者)会对于摄影的历史有不同的判断与评论,人家史学家读的作品读的书一定会比我多太多了,看看他们的介绍人家的论述,就省却了自己从头“研究”的繁杂事情。但是仅仅阅读摄影史还不行,我又看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艺术史”,主要是平面绘画的历史。同为平面视觉媒介的摄影术与绘画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了解一下绘画的由来、发展与变化,就会引申知道摄影的作用与转变,毕竟人家的绘画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呢。早期的绘画有很多都是为了用形象的语言来传达信息,这跟摄影开始时候的作用差不多,后来人们用绘画的办法把传说、梦幻给画出来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绘画逐渐成为了手艺,成为了商品,成为了艺术,画家成也为了一种职业。但是又有一些画家让绘画成为了表达自己独特视角、表述自己思想情感的媒介,像中国古代的文人画,还有自印象派以来的诸多绘画流派。我看过了这些简明的“艺术史”,就找机会去看那些经典的美术展览,懵懂地知道了绘画的演变,反过来比照仅有一百八十年历史的摄影术,会感觉与绘画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在书店里翻到一本新版的小书《如何看懂印象派》,是大艺术家丰子恺1929年给美术学校讲课的讲义,特别通俗,一读便懂。又买到一本1954年日本大画家冈本太郎写的小书《今日的艺术》,也是极通俗的读物,几句话就告诉你什么是现代的艺术,怎么看今日的艺术,是俩钟头就能够读完的一本书,真好!

读摄影家自己写的书也会有大收获。八年前(2012年)我买了刚刚出版的《直到长出青苔》,是摄影家杉本博司的文字著作,十几年前我曾参与编辑过他的一组作品“剧院系列”,那时看中的是作品构想的题材,拍摄的技巧,以及精巧的照片制作,而看过这本《直到长出青苔》之后,终于深切理解了杉本博司这组作品的创作本意,同时感受到他对于当代影像艺术创作的手法和理念。

在采访过森山大道之后我读了他的《迈向另一个国度》(应该在采访之前阅读),最近又买了森山大道新版的《犬的记忆》,知道了作者的身世和生活经历,回过头来再看森山老师的作品,就真的不再觉得陌生了。一位摄影朋友总是说不能理解森山大道粗颗粒高反差的摄影作品,我建议他去看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因为这是森山大道的最爱,朋友一口气看完了太宰治的中篇小说《维庸之妻》,来短信息跟我说“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太棒了!”

欧洲的经典摄影大师也有这样的文字作品,像法国大记者维利·罗尼的《那一天》,写的都是照片背后的故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访谈录《观看之道》阅读后,您一定会清楚他作为那个时代的著名摄影记者拍摄照片时的所思所想。阅读摄影家们的自传、自述、访谈是我“认识”大师的途径,也是了解各种摄影风格,理解经典摄影作品的重要渠道。作为交流,我常会在摄影讲座的最后,于投影银幕上开列一个有几十本书名的“书单”,把我看过的一些书介绍给大家,像《植田正治小传记》、《黑白》(石内都)、《星野道夫的北地之梦》、《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论摄影》都是易读易懂的小书,看过之后就会知道这些著名的摄影家为什么拍照片,为什么那样拍照片,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他们的照片。

这两年周围的一些朋友热衷于收藏摄影画册,我跟着起哄也有了一些收集,但数量上跟人家没法比,每年几本的数量都是一眼看中想弄明白想学习想借鉴的作品。摄影画册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画集,印刷精致的摄影画册会非常接近原作的照片,摄影画册原本就是摄影作品的一种呈现形式,一本画册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摄影作品,就是一个永不闭幕的摄影展览,详细阅读画册里面的“前言”“后记”以及诸多的评论文章,兴许比现场去看“原作”的展览得到的信息还要多。赶上著名摄影家签名限量的画册版本,那就相当于收集到了摄影家的原作。看摄影画册真是开眼界的事情,见多才能“识广”。总不能学了半天水墨画没见过徐悲鸿齐白石的作品,学书法不知道还有位王羲之颜真卿吧……虽说摄影画册的价格不便宜,但几万十几万块钱的相机镜头都买了,买一本高级经典摄影画册的花费可能连一片讲究一点儿的镜头滤光镜都买不回来,学习摄影的“教材费”还是要付的。

学摄影——读书或许是捷径……

感谢本文作者陈仲元老师授权刊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