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 窑黑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当时我生活在大同左云的小煤矿上。亲眼目睹了好多出门在外的下煤窑的受苦人,土话就叫“窑黑子”。他们下煤窑又危险又脏,生活的是很不容易。那年给我家赶骡子拉煤的人名叫江少军,老家是四川棉阳的。小伙三十来岁,长得眉清目秀,可就个儿有点儿矮。他的老家棉阳县和我们商都县一样也是个贫困县。他父母都快七十岁的人了,仍然还得下地干活。他媳妇留在老家种地和照顾老人和孩子。

江少军每天赶骡子下井拉煤,下班回来还得自己做饭。实在是非常辛苦。做饭这营生对于男人们来说可真是个头痛的事情。江少军今年也挣了点儿钱。再说他老家今年又是个大旱年,辛苦了一年也白忙活了。顶多收回点儿种子,还得倒搭农业税了。所以小江就决定明年不种地了,他就和我们请了一个礼拜假,把父母安顿好。然后高高兴兴地把媳妇和儿子接到煤窑上来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团聚在一起。

他的妻子名叫杏花,个子不高但模样十分俊巧。两只毛呼噜噜的大眼晴分外好看,睫毛也很长。她五岁的儿子也长得十分可爱。杏花不但长得好看,而且心灵手巧。尤其是织得毛衣又快又好,别人六七天织一件,她只用三天就织好了。她还给我和老公织过几件了,织出来的衣服谁见了都夸漂亮。

这个江少军别看个子不高,但长得特别墩实还有劲。每天不少拉煤,当时挣钱是主家和车工一家一半,这样一来我们俩家都能比别人家多分不少钱。四川人脾气也好、嘴巴也甜。杏花见了我和老公总里称呼“老板、老板娘”,叫得我俩挺不好意思。他们和我们相处得挺好。我家吃点儿啥好饭就叫上他们一家子。油炸糕,油饼啥的他们也喜欢吃,可就是吃完莜面喊肚子疼。所以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吃莜面了。

杏花性格很温和,她不爱打扮也不喜欢买衣服。从来也不收拾家,被子一年四季也不起炕。她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嘴谗,爱吃肉还爱喝酒。每顿能喝一瓶啤酒或半斤白酒。自从江少军从老家把杏花接过来,矿上的那些光棍人就买上酒肉,天天上他家和他们俩口子一起分享。这个小江也乐得其中,可能对他来说:免费的东西是不吃白不吃。

当时矿上是三班倒,十天一换,谁也不愿意上夜班,可这个江少军很吃苦,因为家里穷,为了老婆和儿子生活得更好。他就决定上夜班。上夜班人相对来说人少些,这样可以多拉几车煤能多挣点儿钱。。人们都夸他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小江也乐得其中。矿上的女人们在背地里开玩笑说:“小江天天上夜班,把这么漂亮的媳妇放在家里。杏花又嘴谗,也不怕跟别人跑了”。

我也曾提醒过他:“小江干吗非要上夜班呢?白班其码能休息好。你老跟那些光棍人在一起,人们在背后说闲话了”。可他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根本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还是每天继续跟这些光棍人吃吃喝喝,今天这个给买来肉了,明天那个给弄来鸡了。吃完一起打牌,热热闹闹地过得非常开心。

小江就这样连续上了半年夜班,终于出事了。有一天早上他下班回家一看,老婆和儿子都不见了。他过来问我们看到没有?我告诉他:“咋晚睡觉前我还看到她们娘俩了。晚上我家大门早早地上锁了,会不会是早上去老乡家串门子去了”。小江慌了神了,赶快去几个老乡家找,可谁家也没有。他发现老乡兼好朋友李强也不见了。这个李强那年三十四五了还没娶上个媳妇。矿上的人都猜测:“李强跟小江俩口子走得最近,平常看得俩人就眉来眼去的。肯定是李强把杏花给领跑了”。小江也顾不得上班了,领上几个老乡沿着小煤窑找,可左云的小煤窑可多了,藏几个人非常容易。那会儿又没有身份证,到矿上随便记个名字就能下窑干活。到处找也没有李强和杏花的踪影。

找了五六天也没点儿消息,那时侯人们还没有手机,就几个当官的有大哥大。为了方便,我们家化了五百块钱按了个电话。小江就来我家给丈母娘打电话,我听到他在电话里说:“妈,杏花人不见了,可能跟别人跑了,她还把孩子也领走了”,我听得电话那头没好气地说:“你肯定对她不好,要是好她能走了”。“我对她挺好的,我俩没生气也没打架。她还把家里攒得几千块钱也都拿走了。杏花没回老家吧?”,“肯定是没回来,回来我能不告诉你吗?你赶紧给我找,找不到我女儿,老子跟你没完”。丈母娘大声骂着挂断了电话。从那以后,小江再也没心思上班了。看到他这样子实在很可怜,我们就提前给他把工资全都结清了。他就把衣服,行李带上走了。也不知道他是找老婆孩子去了,还是回老家去了。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听到关于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找到老婆孩子没有?

(0)

相关推荐

  • 白萝卜卜胳膊水萝卜卜的腿

    点击蓝字关注我,清晨好看 没考上大学,背了铺盖回家,好像心里也没觉得难受,反正一地庄稼等着我,收了玉米,挖了洋芋,晚黄豆也割了回来,准备种麦时,有人约我出去挣钱,那时打工这词儿不流行,只说搞副业.那时 ...

  • 马腾驰//老家的杏花

    老  家  的  杏  花(诗歌) ·马腾驰 老家院子 杏花嘭嘭绽放 一树繁花,认出了离家许久的我 笑呵呵地说 是咱人 是咱人回家来了 几多洁白如仙子的花瓣 扑簌簌跳下枝头 簇拥着飘向枣树旁的厨房 它 ...

  • 下大同煤窑的那年月

    〓 第 1349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正月里娶过了门,二月里下窑去大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民种田,辛辛苦苦受一年,丰收之年,除了打农业税,还有什么"三提五统&qu ...

  • 朱冬梅 | 母亲节的感慨

    "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有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可从来没有一首唱姥爷姥姥的歌.我一岁半妈妈就去世了,所以对妈妈也没啥印象了.妈妈对我来说只是一张老照片. 而姥 ...

  • 朱冬梅 | 救火(小小说)

    村子里有俩个人,一个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以前因为点儿小事,吵了一架,就不说话也不打交道了.过去农村做饭.烧炕都是用秸秆,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了好几垛.这是他们一年的燃料. 这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开 ...

  • 朱冬梅 | 方姐的囧事(小小说)

    方姐是我的歌友,今年五十九岁了,但看上去像四五十岁.我们也是玩得来的好朋友.方姐的老家在辽宁,她是在五年前和丈夫一起来到北京的.儿子家住在房山,儿媳给她在朝阳区那边找了份工作.方姐头两天上班是儿子开车 ...

  • 朱冬梅 | 误入传销的小夫妻(小小说)

    前几年菜市场有俩年青人.男的姓尹,人们都称他小尹.那年他才二十二岁.小尹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清秀,性格也很温顺.他说话低声细语的,一看就是个老实人.他的女朋友叫小凤,她那年二十六岁.小凤长得挺漂亮的,浓眉 ...

  • 朱冬梅 | 转向(小小说)

    我刚搬到现在住的地方没几天,自个儿去了离家不远的那个大超市买了点儿东西. 回来的时侯看到,马路对面有个妇婴用品店.我进去看见里面的小衣服挺好看.我就给小孙子买了身很漂亮的衣服,心里还有点小得意.边走边 ...

  • 朱冬梅 | 梦先生(八)

    到了第二天,   梦先生用彩纸扎了头很漂亮的小毛驴,还准备了一身好衣服.一切准备就绪,也到了傍晚了.他就开始吃饭了.因为这是孟成在人间吃的最后一顿饭了,所以妻子做的很丰盛.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他还拿出 ...

  • 朱冬梅 | 可怜的小女孩

    前几年,我在北京房山的一个小村庄居住时.跟我同一个院里住着一家来自河北保定的人.是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小孙女.老太太的儿子在外边干活,从来也没见过他的面.老太太那年六十五岁了,孙女才八岁.小姑娘长得挺漂亮 ...

  • 朱冬梅 | 得瑟

    我家有个远房表妹叫小芳,她长得漂亮大方,由于那几年娘家孩子们多又穷,也没念过几天书.成年后嫁了个离她们村不远的庄户人.小伙子名叫大海,长得高大英俊.俩人也算是挺班配吧,但俩人性格不合,时常吵架.    ...

  • 朱冬梅 | 高冬笙(七)大结局

    在二零零四年,冬笙发现呼市这么大的城市到处都在安装路灯,需求量很大.他就又开了一家市政亮化(也就是安装路灯)的公司.当然了这几年业务很好也挣了不少钱.他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十多年.后来他发现呼市的路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