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959年,献给罗斯特罗波维奇,第一乐章降E大调,开声就是单刀直入的主题,由大提琴直率拉出G、bF、bC、bB四音音型,它不仅是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同时也是这部作品的动机,它首先在低音域大胆显身,在有力节奏的铺垫中,突然昂扬跃上高音区肆意歌唱,那份呐喊与喧叫直抒胸襟,几句下来就合盘托出这部作品的刚毅风格,而1.29分开启的副部主题尤如嘶鸣(提示时间参考希夫版,下同),回荡着迷人的“斯拉夫风”,在这里老肖无所顾忌地迈开雄健的舞步,脚上不再有锁镣,温度则步步攀升,这两个主题都给人以畅快淋漓感,展开部始于2.30分圆号重复的主部主题,如果你记住了这个主题与副题,,就会体察老肖在这里的“展开”有多么痛快,展开的技巧又多么精湛,两个主题不断的剥离、交错、相融、对峙、变形、强劲的和弦,节奏上则与以切分、符点、渐弱、突强,在这短短的三分钟内,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声部并不繁杂 ,而色彩则缤纷多姿,漂亮极了,许是意识到展开部已经足够“喧闹”,音乐在5.22分悄然敛声,在主部主题回声般的音响中,以副部的变形小节中一声有力的和弦结束了这一精彩乐章,这里的关键是清楚地认知这两个主题,这样才能在展开部中看清楚主题的演变,而一旦看清楚主题的演变,音乐的味道自不同以往,常听人说这个乐章不好听,多是未能从音乐的构架上把握住它,当你了解这个乐章的基本构架后,主题在音乐运行的脉络与音乐层次就会变的清晰起来。
相对于第一乐章的刚毅性格,第二乐章是抒情性的,a小调,三部曲式,A段甚温馨,如歌般的倾诉,始于3.34分的B段似乎是柔情的回忆,而渐由温柔转入凝重起伏与激动,像上一乐章一样,圆号仍在声部中起着主导作用,8.34分在它的引导下音乐回归A部,其中大提琴与钢片琴的对答给人深刻印像,第三乐章是上一乐章的顺延,基本由大提琴低咏般的独白构成,开声首先再现第二乐章的B段,情绪深沉幽暗,尾声将A段与B段作变形处理,同时提速,不间断进入活泼风趣的末乐章,这种过度和由深沉大幅跨越转向谐趣的写法是典型的老肖模式,末乐章回旋曲式,回旋主题怪异而谐趣,音乐充斥着老肖特有的冷嘲气息,插部带有明显的乡村舞曲味道,粗犷强劲,这时的音乐不间断出现第一乐章主部的四音音型,它既让音乐带有强烈的老肖个人印迹,又使整个作品达到高度的统一。
几个名版我建议首先听听海因利希·席夫的philips版,倒不是说此版最佳,而是他的演奏相对清晰,在节律与架构上略胜一筹,似乎还没有人能把第一乐章展开部的脉络、节奏、层次交待的如此妥贴,因而听熟它对从架构上进一步了解作品会有帮助,演奏在迅捷伶俐与敏锐机警上有独到之处,席夫是感受力敏锐的演奏家,他的这版老肖可作为保留版本,乐队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由老肖的儿子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执棒,于1984年4月录于德国幕尼黑,味道较为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