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慕宗彦||相处不累才是生活的最好抉择(散文)
相处不累才是生活的最好抉择
作者:慕宗彦
主编:非 鱼
近几日,因电路整修,网络时有时无。打破平素惯例,收发文字,时无定所。
这,漏掉好多文友的文字。因此,欠下文友间互相关照的情份。
提及文字,让我想起小尘叔。小尘,是我人生最好的伙伴、发小。小尘是叔叔的别用名。
我与小尘在家族群中曾分担主持角色,每天会联络天南海北的家族成员, 聚焦于网络的连线上,畅享每个晚上。我俩有一人不在场,会相诱相讥,互奉互克,加之家人互动,使家族群办的非常活跃。
就在小尘见到有一公众号平台发起征文启事后,他让我试试笔头。
于是乎,我俩先后参加了这一平台的征文大赛。
有家族群和朋友的帮助,一时间,我们马上入围,具备了参赛资格。
得奖以阅读量、留言量、打赏的多少为评分标准。小尘叔则红包于我,让我为他加分创造条件。
凭我与他的感情,别说他文章写得优秀,即使不优秀初入文学行列,也得鼓励。收了他的红包并奚落他:
"在我没有接到你红包的时候,看了你的作品,我就已经打赏、留言并转发了你的文章了,你这样一做,倒让我见外。收下红包算我对你因不信任好友的惩罚,等你再有作品问世,打赏不迟。”
本为实际且略带玩笑的话语,倒使小尘叔真的不说此事了。
没有我,小尘叔在社会里、文学群里照样吃得开。凭已之长,留言量、打赏人数俱增。我倒认为:文字是不需要找人问律的。凭读者赏阅,是实货,来不得虚的。个人操纵可以,公开让人帮助算违规,贿赂就更不可以。这是傻子的想法,可想而知,到头来,小尘叔大奖举过头项,我只有观赏的份了。
小尘则私信我说,见我没与他一起领奖,感到失落。这不是嘲讽,是叔侄与生俱有的感情,我信。
第二次征文又打响了,我亦参加。并希望小尘参与。小尘说,除了没有时间,感到参赛太累。
他这样一说,我倒乐了,能不累吗?文学是一片净土,达成交易状态,就不可取。然而,在这次赛程中,文友们竟相留言、打赏,气氛热烈。谁帮谁做了一件事必须摆在桌面上,让对方晓知。对方一旦不应允,并要求对方偿还,来去来从,好不热闹。
我,则不然。见到自己心仪的文字或作者必留言,能够打赏去打赏。默默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却也得到好多默默支持我的文友。
凭心而论,每个作者都会从自己的文末晓知留言、打赏的读者,而一经对方提及,自已必须根据名字或头像去寻找帮助过你的人,这多少有点讨价还价的味道。
有的文友,就因此产生口角。由于我曾给你打赏、留言,你却没回我而恼火。不知,吵架后有何感受。
确实,一个只会关注自己不去关心别人的人,慢慢是不会被人待见的。但是,关注必须建立在互相欣赏的角度上。
我不会、也不愿意这样与文友交汇。这会分散我的时间和注意力,我会和身边的朋友、同行及曾彼此欣赏过的友人共同承担这个项目,成绩尚且可观。
关键时期,小尘叔发挥了最大潜能,帮助我转发、分享。他蛮有号召力,从中可见,无论我俩怎样吵闹,相处时如何相杀相克,到头来该怎样去做,就怎样去做,一点不感到累。
相处不累才是人生最好的伙伴。
我曾写过一文,题为《文学伴我成长》,叙说过这个事情,小尘则笑我单纯的像个孩子。我至今不明白他的意思,但他绝无他意,尽管他不阐述他的观点与我交流,可我倒固执地认为:
爱,是无言的。
文友间的交流、打赏、留言是否会如此呢?
由于得小尘叔和诸多文友转发、分享及朋友们的帮助,这次征文,虽未争得头筹,倒也榜上有名。
我知足了!
路,若停留在得奖上,就此中结,对谁来说都是个笑话。我们该竭力挖掘更美的东西付于文字,受益于社会,才是应有的做法。
有一文友,先声夺人,从钟爱的文学群中聚集精英,建一"五湖四海文学交流群",不说他的魄力,这种不受制约,倒叫文友们轻松去欲言自已想说的话儿。
我发表的一篇文字发往群里,为数不多的文友围观而支持,让我泪花闪闪。精英的素质就是不一样。
然而,面对文友述写打赏、留言、点赞的语句,我还是架不住去寻找在帮助过我的朋友,准备偿还。
可叹的是,我这里由于电路整改,白天无网,等到晚上一见,诸多消息让我应接不暇,再寻找他们的文章,费时费力,因爬楼爬得太长,总会有遗漏的地方。因为回情,真的太累太累。不知道漏掉的人会不会怪我。
蓦然醒悟,放弃一切应有,还是按部就班地去玩味文字吧。一旦用交易的做法去解读文字,自己曾如泉涌的灵性即将枯竭。不去考虑赏与被赏的问题,不要被世俗将心灵异化。阅读也不去考虑,只要自已的笔头足够硬朗,给人启示,不看都由不得自己。人,有希望;但,不奢求。
轻松地活着才是硬道理。
君子和而不同。我与小尘叔如此。现实与写作,写作与平台有诸多让人可以窥见的问题,但并不奇怪。每个人的付出和运营,虽不完全按利益为出发点,但必须给他活下去的理由。这应该是用不着让人道出来的东西。谁都不可以做一手好的饭菜供人享乐,在将自已变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献出去时,给每个人留口气,让彼此都轻松、愉快地生活。
相处不累才是生活的最佳选择。
闭目沉思,文人是什么?怎样使用自己的笔?豁然醒悟,文人的笔是惩恶扬善的。不是乞讨、献媚、交易,更不是阿谀奉承,是武器。既为自己说话,也为他人鸣不平。哪怕粉身碎骨,真理装在心中,这才是文人的性质。
整修中的电路让我暂时放下手笔,内心渴求因断网没能补偿、获得鼓励过我的人的谅解。同时,希望大家明白,相处不累是生活中最好的抉择。建议每个人都要克服固有的虚荣,面对社会,面向世界,从灵魂深处去品读所有的文字,因为文字是为社会服务的。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慕宗彦,男,58岁,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曾做乡村医生,现在家务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