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造反,有几成胜算?看朱棣就知道了

公元前210年,秦朝长城军团的大本营中,一个太监带着几个禁军站在扶苏和蒙恬面前,口中宣读秦始皇的遗诏,上面是扶苏和蒙恬的罪过,最后让他们自杀。扶苏听完诏书后,大哭一场,走到内堂,准备自杀。这时,蒙恬劝扶苏再请示确认。扶苏不听,直接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投到监狱,后被害死。胡亥听到扶苏死去的消息,登基为帝。胡亥宠信赵高,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导致各地起义,秦朝二世而亡。

陈胜曾说扶苏很有贤名,人们都很爱戴他,起义时冒用扶苏和项燕的名,来号召人们反抗。现在很多人也认为若是扶苏继位,秦朝也不会二世而亡。也有不少人认为扶苏应听从蒙恬的建议,毕竟手握三十万军队,还是有一拼之力的。

那么若是扶苏造反,有几成胜算呢?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总是有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让人拍案叫绝,有的让人扼腕叹息,想来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而这些选择有时也可以给我们参考。

若扶苏选择造反,此时的境遇怕是只有朱棣称得上相似了。他们都是处在生死威胁之中,若不造反,只能自杀或让别人杀。他们手上都有很强的精锐部队。朱棣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可以说是独一档,而扶苏虽然军事能力算不上顶尖,但他手下有当时顶尖的名将蒙恬。所以可以从朱棣起兵造反的胜算来推测扶苏起兵造反的胜算。

一、对手是否猪对手?

我们常说“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最容易的就是遇见猪对手。朱棣就是如此,首先建文帝在开战前就给他加了个“不得杀叔”的光环,后又派了一个白痴统帅李景隆。即便这样,朱棣打得也是异常艰难。若不是那几场大风,最后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其中主要原因是朱棣在以一隅之地敌全国。朱棣只能调动北平等地的资源,而建文帝可以调动除朱棣属地外的所有资源。

战争更多靠的是双方综合力量的比拼。就像长平之战,秦攻赵守,后来赵国最先扛不住了,只好派赵括换掉防守派廉颇,并且要求赵括主动出击,正中白起的包围圈,导致赵国大军被灭,从此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统一的步伐。若是赵国综合国力更强些,那么最先撑不住的就是秦国了。

综合力量强就像在游戏中土豪有各种药剂,有很多次复活的机会,只要不断尝试,总会通关的。而综合力量弱得就像在游戏中只有一次机会,只能靠自己的机会,若是失败就真的结束了。

这也是朱棣虽然打败了北伐统帅李景隆,却没有一鼓作气打下南京城的原因。

而扶苏的对手胡亥也算半个猪对手,至少胡亥是不会下“勿使吾有杀兄之名”的命令的。扶苏真正的对手是赵高和李斯。他们联合再加上胡亥,可以确保掌控秦朝中央,可以调用全国资源。

其中有一个问题关中有多少抵抗力量。若是没有多少军队,那么扶苏和蒙恬带着长城军团直袭咸阳,估计会和朱棣一样吧。

有种说法是,秦朝统一天下后,把百万军队分为三部分,三十万军队由蒙恬率领北击匈奴;另一部分南下攻打百越地区;最后一部分留守关中和各郡县。

蒙恬的三十万是包含大量民夫的,因为他们除了攻打匈奴,还要修葺长城。真正可用于作战的兵力大约10左右。攻打南越的那一部分军队同样如此。而留守关中的都是秦朝军队的精锐。

后来章邯带着骊山的刑徒攻击,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一直打胜仗的项梁等人。除了章邯指挥得当外,也与其军队核心便是关中精锐有关。

扶苏造反,长城军团肯定会对上关中精锐,若是关中精锐失利,会退守城池。这样扶苏他们速战速决的计划便要落空了。

从这一方面来说,扶苏造反胜算不足五成。

二、盟友方面是否可借力?

朱棣感觉只靠自己,胜利的希望不大。他便找自己的兄弟宁王,趁机把宁王麾下同时也是明朝最精锐的骑兵—朵颜三卫弄到了自己的手上。

这支军队使得朱棣在野战时大胜南军,南军被迫只能防守。而在得到京城防卫空虚的消息后,朱棣便直袭南京,获得胜利。

反观扶苏,他的兄弟、叔父等皇室势力都被秦始皇打击得毫无存在感,更别提手握军权了。那么扶苏有可以借的势力吗?

其实是有的,就是各地的郡守,如果他们支持扶苏,那么胡亥便成了光杆司令了。不过,对于郡守来说,扶苏仁义,待人温和,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胡亥。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扶苏被贬去边境的原因。

儒家提倡恢复以前的分封制,扶苏是支持儒家的。若是扶苏当皇帝,郡内都是皇室说了算,哪有现在舒服。自己还需要再要些房屋来养情人,自己还要为儿子的前途出出力。若是皇室的人来了,自己这些目标清单全都要划掉大半了。

郡守不给力,扶苏还有别的势力可借。那就是残余的六国后裔,扶苏若是许诺让出部分利益,也是能获得他们支持的。

不过,六国后裔就像老鼠一样藏在黑暗里,不好找到。而扶苏远在长城边境,能否联系上是个问题。即使联系上,六国后裔能否牵制住各地秦军,也是个问题。毕竟,胡亥继位刚开始的那几年,秦朝还是很强的。赵高也需要很多年才能玩崩秦朝。

从这一方面来说,扶苏的胜率不足两成。

除此之外,朱棣还有北平这个大本营,可以提供粮草和兵员。而扶苏的长城根据地主要是防卫匈奴,粮草等都要由秦朝腹地提供。扶苏若是造反,粮草也是一大难题。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扶苏要想获胜的唯一机会便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咸阳,就像朱棣最后孤注一掷攻打南京。可即便是朱棣,也差点被翻盘,幸好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带兵增援且拼命搏杀。而扶苏却没有儿子为他拼命。

所以扶苏若是造反,胜算不足一成。

或许扶苏在蒙恬劝他时,也动过反抗的念头,但想到自己胜算渺茫,如若起兵,只会损失秦朝的力量,动摇秦朝的根基。扶苏最后选择成全自己的弟弟,舍弃自己的生命,或许这就是他认为应该坚守的“仁”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