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认为是身体虚弱,汗出当风,久居湿地,贪凉饮冷,外受风寒湿热邪气,内有痰浊血阻滞经络,故而疼痛。西方古人认为风湿是产生于头部的一种粘液,根据粘液流动和停留的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的疼痛。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医之父,他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向下流入关节、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18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西方医学家明确了心脏病变是风湿病的伴随现象,并开始重视风湿病的病因研究。1776年,由于尿酸的发现,痛风成为风湿中的一种独立疾病。
十九世纪末,西方医生将强直性脊柱炎与其他风湿鉴别开来。 1940年,类风湿因子被发现了,这是第一种被明确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自身抗体。1950年,抗核抗体被发现了,这是风湿病里一个十分重要的普遍的自身抗体。1950年,泼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被用于治疗风湿病,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人们认识到风湿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的关系。之后,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与风湿有关。比如,抗CCP可见于97%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有关节肿痛的人,如果查类风湿因子、抗CCP均升高数倍,那就要考虑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如果关节肿痛变形,但类风湿因子、抗CCP基本正常,那就要排查其他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如果关节肿痛、面部出现红斑,就要查抗核抗体、抗sm、抗ds-DNA,如果均升高,就要考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若均正常,就要考虑其他风湿病。如果肌肉疼痛乏力,就要查肌炎抗体和肌酶,如果肌酶升高数倍,提示有肌肉炎症,若抗Jo-1阳性,就要考虑诊断多发性肌炎。若肌炎患者的另一个抗体MAD5阳性,则提示病情危险性高,容易产生严重的间质性肺病而死亡。若关节本无疼痛,但体检查出抗CCP阳性,抗sm阳性,抗核抗体高度阳性,则今后数年内很可能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是抗体的一个类型,是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的一种抗体。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针对自身组织和成份发动攻击,但在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无法正确区别自身成份和外来成份,把自身成份也当做外来成份而进行攻击,产生针对自身成份的抗体,这就是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种类很多,有的专门损害关节而发生关节炎,有的专门损害血管而发生血管炎,有的专门针对肌肉和皮肤,而发生肌炎、皮肌炎,这些都是风湿病。还有的自身抗体攻击甲状腺而发生甲状腺炎,有的抗体攻击生殖系统,导致不孕不育,早产流产。所以,包括风湿病在内的许多疾病都要检查自身抗体是否存在,从而明确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很多自身抗体浓度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在治疗之后,若抗体下降,则提示病情好转,有的抗体可完全转阴、消失。自身抗体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种抗体也可能在各种不同疾病中检测出,如类风湿因子并不只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检测到,在干燥综合征、硬皮病、肝病、老年人中也常常是升高的,但数值一般不太高。即使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只有70%左右的人类风湿因子升高,还有3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在早、中期,甚至是关节变形后,类风湿因子始终是阴性,这就需结合其他依据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