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证明古人“穿越”的N个证据!

不知道大家对去年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的印象是否深刻,之前小印就在里面发现了不少古物。
而在不久前,小印又发现了一个盲点:古画里竟然还有熨斗 ?
《捣练图》
“重烧熨斗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在这幅张萱先生的《捣练图》中,一位女子正手拿熨斗烫平衣服,尽管造型和如今的不同,不过这如此娴熟的技巧和熟悉的方式,当真叫小印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古人如此时髦。
所以,今天小印就为大家扒一扒,这些年里古画里被我们忽视的小物品。

- 01 -

服装轮回人字拖

都说时尚是个圈,小印今天再次深刻的领悟到这句话的力量。
在每一个夏天,每个人的鞋柜里都会备上一双人字拖,可谓是“懒汉必备”。
不过人字拖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在很久前,我们的古人就穿上了这份时尚单品。
古代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

古人们如何更加舒适的度过一个夏天?
从衣着上下手便是一个好办法。
小印发现,在不少唐宋古画里,人字拖受到了不少古人的青睐。
在这幅《五百罗汉图》里,这双人字拖可谓是十分亮眼,红色的鞋身配上蓝色的鞋底,古人在色彩搭配上一直都有着惊人的奥义。

- 02 -

高级运动“高尔夫”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段时间成为了我们对古代闺阁女子的固有印象,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她们也有着丰富的运动生活。
你想过穿着汉服打高尔夫球吗?
在我们的印象里,高尔夫是在1986年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已有不少古画里出现了关于类似现代高尔夫球的运动。
《明宣宗行乐图》
同样,在这幅《仕女图》中,从几位小姐姐手里拿的球杆来看,形状与结构都与我们印象中的高尔夫球场杆十分相似,不过它有一个单独的名字:捶丸
《捶丸仕女图》
“旷地划线为基,掘一浅穴为窝;
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
捶丸是一种以球杖击球入穴的运动项目,由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演变而来。
《马球图》 
由此可见,古代小姐姐的日常可不只是琴棋书画哦~

- 03 -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小印要给大家看一幅“春宫图”,主角是一对兄妹:伏羲与女娲。
在中国古神话中,女娲和伏羲为了不使人类灭绝,便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唐朝壁画》
这幅画出自于唐朝,而其中女娲与伏羲均为人身蛇尾,且尾部均缠绕在一起。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女娲与伏羲手里拿着的物件,一件为“规”,一件为“矩”
据考证,这两件工具成为人们日常工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发展到如今也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没错,它们便是圆规与角尺。

- 04 -

古画里竟然惊现UFO

现代科幻题材的电影里外星人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有很多不知名的资料记载了关于外星飞船的材料。
不过你知道吗?UFO也曾出现在各种古画里。
这幅清朝末年的画作《赤焰腾空》,意为“红色的火球在空中飘浮”。
《赤焰腾空》
在画家吴有如的记录中,众多百姓聚集在南京朱雀桥上观看天空中一团火。
其实,不仅是这一幅古画中记录了“UFO”的存在,在不少西方的名画中,也曾出现神似这天外来客的身影。
《夏天的胜利》
《与圣埃米迪斯一起的天使报喜》
吃瓜好像是人类的本能,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用画画记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05 -

已经消失的“国际象棋”

“琴棋书画”被称为古代思艺,在我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棋在现在看来主要是指围棋。
不过古人的弈棋可不单一。在这幅《内人双陆图》里,小印仿佛瞧见了国际象棋的身影?
《内人双陆图局部》
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国际象棋不同,两位唐朝的小姐姐为我们带来的是双陆棋的比赛现场。
不同于围棋,双陆棋可谓是一个舶来品。
在隋唐时期从波斯传入中国,随着玩法的新颖,也渐渐从达官贵人的手里流入民间。到宋朝,双陆棋也已经普遍成为百姓生活的娱乐方式。
最后一次关于双陆棋的描写出现于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而至今,双陆棋的棋艺在中国已经失传。
不过它与西方现有的国际象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06 -

古人也用发网?

既然谈到了时尚,那又怎么能离得开发型呢?
发网,相信各位inker们一定不陌生。托尼老师在凹造型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尤其是古装造型。
不过你知道吗,发网除了固定的作用,还具有装饰性。
在唐朝,有一种叫“透额罗”的饰品曾经风靡长安。据说还是唐明皇发明的哦~
《敦煌壁画》里便有带着透额罗的小姐姐。
《敦煌壁画》
“嘿,你这透额罗是新款吧?哪里买的?”
不论是官家小姐还是平民百姓,这额上的轻罗可是经常出现的,说到这里,小印又不得不感叹皇室的带货能力是真的太强了。

- 07 -

童年玩具小陀螺

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这样一种小陀螺,不用拿绳抽,只有旋转手指,将它从指尖落下便可旋转。
今天小印在《卖货郎》这里找到了共鸣。
《卖货郎》
《卖货郎局部图》
不在乎时间过去多久,古人与我们的童年似乎都一样。
待陀螺旋转的那一刻,仿佛又听到了它与地面的摩擦声,和伙伴们的欢笑声。

- 08 -

时尚先锋单肩包

看了那么多古装剧,小印都快觉得古人的袖子是哆啦A梦的口袋,能装下无数东西。
不过今天它向小印和小伙伴们证明了并不是如此。
古人的袖子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需要单独的包包来分担压力。
这款类似的“爱马仕”的单肩包不仅拥有大容量,款式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满满的时尚感。
《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里,一女子看着树上的包包似乎在说“谁把包包挂在这了?”
估计这样的单肩包在当时也是一种潮流吧。

- 09 -

穿越而来的眼镜

作为现代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似乎只在书上或者电视剧上看到过。
不过古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红袖添香”是少部分,“挑灯夜读”才是寒窗苦读的大部分现状。
所以,就有人问了,那他们不会近视吗?当然会,据说大文豪欧阳修已经近视到看书艰难,只能让人读给他听的地步了。
不过别担心,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在明朝时期,眼镜出现了。
《南都繁会图》
放大这幅《南都繁会图》,可以发现有不少老人带着眼镜,可见眼镜在当时已不是什么神秘物件了,甚至还有更加潮流的墨镜。
《南都繁会图局部》
“你也近视了?真巧,我也是。”
《南都繁会图局部》
看着“眼镜专卖店”的成熟规模,那小印是不是可以猜测,在古代就有可以测视力的工具了呢?

- 10 -

科技顶流海钓竿

古人的智慧可从来不仅限于服饰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他们也当仁不让。
宋代著名画家马元十分擅长用留白的手法来作画,而在他的这幅《寒江独钓图》中,存在着一个特别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垂钓者手中的鱼竿竟然拥有卷轮!
现在普遍记载中,海钓的鱼竿是国外近现代发明而后传入中国,但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了新的结论呢?
然而这幅古画现在却依旧流浪在国外,不得收回。
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现学的文化知识,还有几千年的历史底蕴,它不仅存在于书本,也扎根于生活。
你有留意过哪些文物上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吗?记得留言区分享给大家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