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答物理题才能“撩”到阅卷老师?附命题中常见的隐含条件
每次各种物理考试结果出来,明明都会做的计算题,明明都会做的填空题,答案都没错,怎么就是少分了呢?到底这些阅卷老师的“给分点”是什么?物理好教师这就给你来揭秘。
填空题
1. 填空题所填文字要简约且表达精准;
2. 物理专有名词不能写错别字;
3. 数字要写单位,最后结果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例】当居室前后窗子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这是因为衣柜外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将糖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热水变甜的更快一些,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简答题
简答题要求运用精炼的物理语言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对于现象解释型的简答题,应遵循“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的基本要求。
【例】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户外的温度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气';夏天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成小液滴,所以,在冬天可以看到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到。
作图题
1. 光学作图
(1)光线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法线用虚线表示。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镜面的延长线、物像连线及虚像均用虚线表示。
(3)透镜可以用符号表示;画“透镜”的光路,折射面可在两侧中任意侧,但不能画在透镜中间。
2. 电磁学作图
(1)画电路图时,电路元件符号与实物图的顺序要一一对应,电路元件的符号要规范。
(2)画电路图时,导线要横平竖直,在导线的交叉连接处要打上“实心点”。元件要画在各“边”中,不要画到拐角处。
(3)连接实物图要做到“接线到柱”,导线不能在接线柱外交叉。
(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和实物图中的作用要相同。
(5)磁感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均可,要画箭头。
3. 力学作图
(1)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① 同一图中不同大小的力要用不同长度线段区分。
② 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力,箭头标在线段的端点。
③ 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上;若物体受多力作用,可将所有力的作用点集中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④ 在箭头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
(2)杠杆力臂的作图。
① 力臂用实线表示,用双箭头或大括号标出力臂。
② 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用虚线表示。
③ 力的作用线与力臂的交点处应画出垂直号。
(3)滑轮组绕线作图
① 绕线的起点应在滑轮组的钩上。
② 绕线应与滑轮边线相切,且要画直线。
③ 绳子自由端要画箭头,标出力的符号F。
综合题
1.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
2.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应有相应的物理公式(导出公式也可)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3.同一题目中,如果出现多个同类的物理量,应能通过附加角标或注释进行区分。
4.计算结果如果出现非整数,一般来说,不宜用无理数或者分数作为最后结果(字母式结果例外)。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初中物理命题隐含条件
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白气=液化现象
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公式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密度ρ(kg/m3) ρ= m/v(m:质量,V:体积)
压强p(Pa) P= F/S(F:压力,S:受力面积)
热量Q (J) 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欧姆定律 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3.水的密度:1.0×103kg/m3
4.水的比热容:4.2×103J/(kg·℃)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6.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7.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