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

社会心理学篇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是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例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及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受到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影响,是一门边缘学科。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直就存在着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具备的基本特征并不会因为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而消失。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着重于研究群体与群众的心理现象;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核心;实验社会心理学出现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重点。

当今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者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反复循环、相互验证。同时,计算机在生活、工作领域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不断进步。

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德国哲学家拉察鲁斯和语言学家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出现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相继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与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包括民族心理学、家庭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常识等分支学科。

什么是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为参照,研究特定环境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心理特点,还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展现的这些心理特点。并且,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而已。

但在有些民族中,直爽豁达、对人热诚等性格特点,表现得异常普遍和突出。如鄂温克牧民,他们居住在中国呼伦贝尔草原上,几乎人人都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粗犷勇猛、顽强。并不是每个民族团体都能具有如此普遍的强烈性格表现的。

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

民族心理学具体研究关于特定民族集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以及民族集团与民族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其不但研究特定民族集体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及规律。

通过某民族特殊的社会化过程而世代相传的每一种心理特征,都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不断改变。民族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个人生活经验和交往,可以体现特定民族相同的生存条件对其成员心理的影响。因此,民族心理学注重研究在民族团体制约下人们的行为和活动的规律,揭示具体的民族团体对个体施加影响的机制及特点。

民族心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对于民族心理学的早期研究,可以说是1960年德国哲学家拉察鲁斯和他的朋友语言学家斯坦塔尔共同创办的《民族心理学及语言学杂志》。他们认为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心理,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心理对民族成员心理的影响上。但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的,解释也带有神秘性。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针对这种神秘化倾向,建立起了科学的民族心理学。他认为,比较简单的精神现象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研究,比较复杂的精神现象须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冯特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解释。他认为,人的心理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民族心理则是社会因素的结果,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体现。个体心理学易于使用实验法,民族心理学则应多使用观察法,观察民族的精神产物。

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针提出“团体表象”概念。

20世纪初,受冯特的影响,美国心理人类学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利诺夫斯基认为,应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看待各民族集团的行为与文化。

20世纪20年代后,民族心理的研究明显受行为主义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实验方法开始被用于研究不同种族的心理差异问题。

确定种族间是否存在着心理差异是种族心理学研究的真正问题。只有通过科学测量才能获知在心理方面,种族之间是否平等。在感觉特点方面、智力方面以及颜色爱好和艺术欣赏方面,作为一种实验事实,种族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但主要原因来自于文化、教育以及宗教传说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和韦斯特等人将心理学的知识和人类学的观点相结合。

民族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什么关联?

不同民族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正是民族心理学所研究的。无论是对民族心理的共性的探讨,还是对不同民族心理特点差异性的研究,都必须从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及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等方面入手。虽然它所强调的是人在某一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特点,但其基本原则仍然离不开普通心理学。民族性格的调查和研究会为普通心理学的个性理论提供事实依据。因此,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与补充,而民族心理学也是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的。

民族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性的学科。随着各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各民族的心理研究将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心理学研究前景光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民族学和心理学,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已经是势在必行。

(2)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民族心理研究的主流是个体民族心理研究。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什么是自我?

在心理学上,自我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因为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因此心理学中讲的自我就是自我意识,它们二者是一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一切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自我,也叫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我们所觉察到的自我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没有任何掩饰。

在心理学上,“自我”这个概念在许多心理学学派都属于关键概念,虽然各派对其的理解和用法可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大体上都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理性和机智的,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会遵守现实的原则,给本我以监督,并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任务大部分都是在控制本我,它的心理能量基本上都消耗在对本我的压制上。而且,只要是可以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包含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会存在一些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自我也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当本我发展为自我时,现实原则就中止了快乐原则。而且自我已经学会对心灵中的思想与个体存在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进行区分判断,它可以调节自身和所处环境。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艾里克森把自我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他把自我看作一种心理过程,包含人的意识活动,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自我综合了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并且能够把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两种进化过程综合起来,它引导心理能力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它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因此,自我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它的防御性,它在语言、思想和行为方面还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外还具有对内外力量的适应性。

什么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指人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当人的潜力被充分调动起来、表现出来,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到心理健康的个体上,尤其是那些已经达到自我实现的人,他们非常满意自己的生命,而且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有意义的东西。马斯洛试图去归纳出他们这一类人的共同点。

经研究马斯洛发现,这些人很少会受到焦虑与恐惧的影响,他们总是对自己及他人都抱着喜欢和接纳的态度。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们总是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教育,真诚地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比一般人更真诚、更不防卫,也对自己更满意。

从人本主义出发,很多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当一个人的一些较低层次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便会开始尝试去努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自我实现,这时候,他对自己的生命就会更加满意。但是如果受到阻碍,比如在孩童时期,父母总是对我们的需求采取冷酷或拒绝的态度,这对我们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和对现实世界的觉察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许你就会从此开始自我防卫,甚至不再具有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时候你就很难完成自我实现,更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此外,达到自我实现的人一般都会具有以下人格特征:首先,了解并认识、接受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对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都能喜悦地接受。其次,这种人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能独立自主,能多为别人着想,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第三,淡然地面对一切平凡事物,对日常生活不感觉厌烦,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最后,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及别人的意见;带有哲理气质,有幽默感;有创见,不墨守成规,接受这个世界但对世俗不轻易苟同,此外,还应有意识地对生活环境进行改进并且有改变的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提出了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首先要心胸开阔,不要让自己的心胸像个瓶颈,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试着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在做决定时要考虑长远的利害。

(2)积极地对待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对生活的不如意之处,也能做到不气馁,设法改善;不要光说不做,用实际行动来代替空谈。

(3)要有自己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并认真地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也不能期望一定要实现。有正确的是非观,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就应站在正义的一面,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并坚持到底。

(4)偶尔放松下心情,不要使自己的生活过于死板、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这样不仅自己得到放松,也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与人相处要坦率,不要隐瞒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心中乐地”,也就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 。这种实现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而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属于现世主义。它指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只要你有需求就可以随时去实现和受用。中国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体现的就是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也引出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它完全不同于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二者形成明显的反差。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但也导致了中国人的另一些弊端,即易于满足,长期安于小农生活。

什么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指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各种动物群居在一起,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种群居生活。

在自然界中,大多动物都是在群体生活中度过的,只有蜗牛、海龟等极少数动物的一生都是在独来独往的一个人的生活中度过的,它们往往是在生殖季节时找一个临时伴侣共同生活,等生殖过后就各奔东西,从此不相往来。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像蜜蜂、蚂蚁等动物,它们的生活高度社会化,基本上从一生下来就在一个拥挤喧闹的社会里。这样的动物,我们就把它称为社会性动物。

群居性动物的好处就是它们在一起协同作战、共同捕猎,在它们身上很好地印证了团结就是力量。不过,群居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些群体动物往往会在食物资源、空间资源乃至配偶资源上很难达到协调,经常会有一些剧烈的竞争,难免产生纠纷,甚至血腥争斗。不过,在群居生活中,这些都是很基本的问题,如何趋利避害、保证种群的延续壮大,动物们自有它们的一套行为准则。

另外,群居的动物与其所处社会相关联的行为如同种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叫做社会行为,它与个体单独行为是相对应的。例如交配行为及与其相关联的一系列复杂的求爱行为,育儿、攻击、游戏等行为,亲昵、威胁、合作动作、食物分配等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它们的社会行为。具体来说,就是进行该行为的个体,通过引起对方的行为展开个体间的各种关系。大多数社会行为是先天就有的,这一点我们人类也并不例外。

其实,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供给、求偶等,每种动物的行为表现都不是一样的。而且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有些则与环境密切相关,动物的社会性也会在生存和繁殖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着。

什么是态度?

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它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包括自身所持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情感,即爱恨悲喜,包括对某一事物的喜好憎恶;三是意向,即某种谋虑、企图等。

态度的三要素是统一的,只要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另外两个要素也会受到启发并作出相应反应,感受、情感和意向这三个要素具有协调一致的特征。

感受指的是人们对事物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观和价值观,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主要是以得可偿失为基准,而道德观则能使人们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是不惜生命来达到一些目标;态度中的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是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与社会性联系得很密切;意向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是人们的欲望、愿望、希望、意图等行为的反应倾向。

一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从认知过程来说也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就行为过程来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利益心理、群体归属心理和荣誉心理三个层次。

态度从存在的形式角度还可以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外显态度是指我们意识到的并易于报告的。内隐态度也是人们常有的,只是不易察觉,它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不受控制的评价。

好的态度包括:热情、乐业、耐心、恒心、爱心、努力和毅力等。坏的态度包括:冷漠、冷酷、残忍、恶毒等。

什么是应用社会心理学?

应用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指的是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早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还没作为一个学科时是与工业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工业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挥人的潜能以创造出更多的劳动成果,所以它所研究的问题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与工作的匹配问题,即人—机关系问题;另一方面研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即人—人关系问题。这里的人—人关系就属于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近年来,关于企业中的组织管理问题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人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心理学会把工业心理学分支改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分支。

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至70年代上半叶,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产生了一些问题,因为它仅仅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并不那么明显,受到怀疑,所以就需要在现实生活条件下进一步加以检验,从而使应用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

因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强,所以一些人把它视为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它本身的研究意义所在,它已经逐步形成专门的并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而且还有自己的一系列应用研究领域,因此,它早已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应用学科。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已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它与工业、医学、教育等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与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结合,已形成了工业社会心理学、医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心理学等。此外,它的研究领域遍布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家庭婚姻问题、宣传问题、司法和犯罪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工作问题、环境问题等。因此,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是必然的,不管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可以称为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但也涉及一些社会环境。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就是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虽然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但人都需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因此对其所处环境的研究也是对社会个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二者是统一的。

环境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噪音问题。从目前噪音的危害程度来看,它已经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主要课题,其主要研究的是噪音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

(2)拥挤问题。拥挤是令人不快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是一种主观体验,它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密度指的是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一定是坏事,但是拥挤却是一种很不愉快的经历。

(3)建筑结构和布局也是环境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但是如果建筑或设计并不理想,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对外来访问的人也有一定的作用。

(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对空气污染的研究。虽然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对我们心理的影响却才引起重视。经研究表明,在有些条件下,空气污染可引起消极心情和侵犯行为。

(5)温度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夏日的高温会引起暴力行为增加,不过在温度达到一定点时再升高则不导致暴力行为而导致嗜睡。此外,温度也与人际吸引有关,温度影响人的情绪,人往往在高温室内要比在常温室内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称为人际交往,它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在中国经常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各种社会存在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产生的交往关系,它从属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人际关系,而且它具有发展性,但是怎样发展与我们个人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是一种个体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但是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往往都会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人际关系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

由此可知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它是人处于这个社会上的基本需求。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同时可以检验我们的实践,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检定社会心理是否健康。

此外,社会心理学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人际上,我们对不同熟悉程度的人,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上是明显不同的。不过人都有不愿暴露的隐私,一般都是藏在最深层的领域。

领域性是不管人还是动物都有的本能。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在自己的周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自己把握。只要别人闯入就会认为受到严重的侵犯,使人感到压力、产生焦虑,从而调整与他人的距离。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调节好与不同人的距离,还要注意自我暴露不能太快,否则会适得其反,招人讨厌。而且在自我暴露中还有一些相互的原则,比如我们都喜欢那些和我们有着亲密关系而自我暴露水平相同的人。

一般来说,当我们和他人交往时,处于怎样的一种人际关系还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及双方的关系。当然,文化及习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什么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人们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作为大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过程中,所采取的是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对策倾向。从众是适合人们心意并且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但让人讨厌,还会引起祸端。譬如,车来车往的道路上,一位反道行驶的汽车司机;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名偏离集体、误入敌区的战士;万众安静观赏的剧场里,一个观众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声喊叫……公众几乎都讨厌越轨者,甚至会对其群起而攻之。

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受到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时,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绝大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标准,从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

从众心理包括思想上的从众,也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本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主要在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心理;另一方面,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心理。积极的从众心理可以起到彼此激励的作用,做出勇敢之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从众行为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积极一致性;消极一致性;无异议一致性。

(0)

相关推荐

  • 影像 | 雷佳民 : 中国力量——港珠澳大桥建设纪实

    港珠澳大桥建设纪实 雷佳民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庭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201 ...

  • 第三章培养青少年好性格的基础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青少年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这期间 ...

  • 11、“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解决取向的沟通

    大 家 好 ,我 们 上 一 讲 总 结 了 一 个 沟 通 原 则 :立 足 自 己 的 边 界 ,表 达 需 求 .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 我 们 要 来 探 讨 表 达 需 求 的 过 程 ...

  • 《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1】

    . 一口气读懂心理常识 通俗易懂的心理学常识,让你知己知彼,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相处方式. 编辑推荐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在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现象.比 ...

  • 《一口气读懂科技常识》【1】

    .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之中,了解科技,准备未来.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途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 ...

  • 《一口气读懂生活常识》【1】

    . 一口气读懂生活常识 改善生活,从学习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认知开始. 编辑推荐 生活是一门学问.生活常识是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分析和总结得出的科学的健康知识.它涉及营养.饮食 ...

  • 阴阳,天地间最大的学问(让你一口气读懂阴阳)

    ▌一.懂阴阳可以成为大学问家 我们现在要讲的是很关键的内容,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我们都羡慕有学问的人,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阴阳是天地间最大的学问,所以搞懂这一点,你就是大 ...

  • 学养生一口气读懂阴阳

    ▌懂阴阳可以成为大学问家 我们现在要讲的是很关键的内容,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我们都羡慕有学问的人,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阴阳是天地间最大的学问,所以搞懂这一点,你就是大学问 ...

  • 一口气读懂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

    (一)文人画鼻祖画家--唐代诗人王维 在中国古代,唐代有一位全才田园诗人,他创作出许多千古流传的经典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一口气读懂和田玉

    权势之下是和田玉的贵 族价值与上层社会属性,战汉明清等用玉时代均有大量玉器记录,和田玉是被上层垄断的,底层平民则无权享有玉石. 就目前的和田玉收藏而言,上等的和田籽玉比其他玉更具收藏价值:另一方面,和 ...

  • 「干货」一口气读懂琥珀!太全了!

    琥珀色彩美,蜜一样的黄 色琥珀华贵大气.纯净透明的琥珀,晶莹剔透,清爽舒畅,让人心绪宁静.内敛幽深的蜜蜡,则质润如玉.红色的血珀,温暖怡人.花琥珀最美,就像一幅抽象画.光彩夺目如钻石的琥珀花,像蝴蝶翩 ...

  • 一口气读懂中国画“术语”

    大家去中国画展厅欣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欣赏,找不到抓手:想夸赞,又无从下嘴:看展牌吧,又总是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 其实,在这些术语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比如绢本.设色.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