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11

一切疝气
川楝汤
【处方】 川楝子(去核)、小茴香(酒炒)、破故纸(酒炒)、青盐、三棱(煨)、山茱萸(酒蒸,去核)、莪术(煨)、通草、橘核、荔枝核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一切疝气。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收功,加马蔺花、苍术;如夏、秋之月,暑入膀胱,疝气作痛,加黄连、香薷、扁豆、木通、滑石、车前子。
【摘录】 《回春》卷五
经来有两条筋从阴吊至两乳,痛不可忍,身上发热
川楝汤
【处方】 川楝子(炒)1钱,大茴1钱,小茴1钱,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蜜炙),乌药(炒)8分,槟榔8分,乳香(去油)8分,玄胡索8分,木香5分,麻黄6分。
【功能主治】 经来有两条筋从阴吊至两乳,痛不可忍,身上发热。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葱1根,水煎服。
【摘录】 《竹林女科》卷一
暖肝通络,软坚消肿。主肝气郁滞
川楝汤
【处方】 川楝子(去核)6克,酒炒小茴香6克,酒炒破故纸6克,青盐6克,煨三棱6克,酒蒸山萸肉6克,煨莪术6克,通草6克,橘核6克,荔枝核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 暖肝通络,软坚消肿。主肝气郁滞。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摘录】 《万病回春》卷五
25种专病专用的草药
1、后头痛——藁本、羌活
2、两侧头痛——柴胡、川芎
3、前额头痛——升麻、白芷
4、润燥——二地、二冬
5、腰痛——杜仲、牛膝、故纸、胡桃
6、泻肺气——前胡、枳壳
7、降肾气——沉香
8、开心气——菖蒲

9、治疝气——小茴香
10、破血——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
11、凉血——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
12、止血——地榆、槐花、茜根
13、散血——田七
14、活血——玄胡
15、化瘀血——藕节、小蓟
17、调经血——栀子、丹皮
18、消血块——瓦楞子
19、补心血——丹参
20、除湿——苍术
21、散满——厚朴
22、足肿——防己、薏苡仁
23、消面食——麦芽
24、消肉食——山楂
25、消果食——山楂
二味药祛痰
隔壁邻居,是一个70多岁的老爷子,他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咳痰,咳出来的痰又黄浊黄浊的。
因为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里农活比较重,全靠抽烟喝酒来解乏,到后来,虽然在家人的劝说下,、把烟酒戒掉了,但身体始终不大好。总是咳痰,咳黄痰、黏痰。直到有一天发现痰中隐隐有几分血丝,特别着急,以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其实痰中带血丝,是因为肺热,热入血分,把血带了出来。那这个热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痰湿而来。痰湿这种东西在肺里面闷的久了,郁而化热了。这就好比一块湿毛巾,你把它装到罐子里去,密封起来,过几天再把罐子打开,你会发现这湿毛巾不仅发臭了还会发热。可见,湿是能够化热的。
中医把痰湿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咳出来的,能够被感觉到的有形之痰,一种是咳不出来的,藏匿于脏腑经络中的无形之痰,相对来讲,有形的痰反而要好治一些。
有一味药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作用,它就是桑白皮。
桑树全身都是宝,从果实到枝叶再到根皮,都可以入药。
桑白皮,就是桑树的根皮,可以清肺,痰湿附着在肺里面,桑白皮一进到体内,它就像一把小刷子,能够把肺里面的痰,肺里面的热,从上往下通通清理出去。痰热没有了,咳嗽也就止住了。
光清肺还不够,脾才是生痰之源,你一口一口吐出来的痰,其实说到底都是脾虚不能运化的结果。
脾喜燥恶湿,脾有一个特点,喜欢待在干燥的环境里,讨厌水湿,当脾胃虚弱的时候,就不能及时把水湿运化掉,湿气在身体里郁积的久了,进而升级为痰,成为痰湿。痰湿上泛到肺,肺感受到邪气以后,觉得不舒服,就会拼命地咳,想要通过咳嗽的方式给它排出去。所以治痰的根本在于治脾,铆足了劲儿在肺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脾,脾虚还会接着化痰,这个痰又会源源不断地上输到肺,如此恶性循环。
所以还要再给桑白皮找个伴儿,找谁呢?陈皮。
陈皮,性温,不急也不躁,泡茶、煮粥、煲汤都可以放点进去,非常百搭,基本上放到任何方中,都有一个很好的协助作用,而不必担心它会添乱。
陈皮能通及到五脏六腑。比如,一个人咳痰,咳出来的痰清稀如水,这是肺中有寒气,再用桑白皮就有点儿雪上加霜了。这个时候的治疗思路是祛风散寒,温化痰饮,你就叫他用陈皮泡水来喝。不过,总的来说,陈皮的主战场在脾,它主要是去脾胃中的痰。
中医认为,芳香入脾,陈皮有一股芳香之气、所以有健脾的作用。陈皮一进入体内,脾胃情绪高涨,干起活儿来就能事半功倍。
好了,现在把方子和盘托出:桑白皮9克,陈皮6克,水煎后,取药汁服用,也可以直接泡水喝,可以反复冲泡,直到味儿淡为止。这两味药是名老中医施今墨老先生的常用配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桑白皮和陈皮一起连用,一个管肺,一个管脾,专门去痰热,而且陈皮性温,桑白皮性寒,以陈皮的温性又可以制约桑白皮的甘寒,把它的寒性稍微压一压,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如果你也痰多,你也经常咳痰,吐痰,舌头一伸出来,舌苔黄黄的,腻腻的,这个小方子就再适合不过了。
中医如何祛除水湿
一个千年妙方送给你,来自医圣仲景,效果绝佳,堪称千古第一祛湿方。
这个神奇的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后世祛湿的方子成百上千,但总体都离不了这个根本的方。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以下几大症状:
“心下逆满”
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心下逆满”就是感觉胃气上逆,打嗝或者呕吐。是因为脾胃水湿太多,水气上逆导致胃气上逆,出现打嗝或者呕吐。
“气上冲胸”
感觉胸部有一股气横逆在胸部,不能下沉,有种往上顶的感觉,这也是因为水湿蓄积,影响胸阳振奋,导致气往上冲。
“起则头眩”
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
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身为振振摇”
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
以上四大症状就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要治疗方向。根本的就是解决中焦水湿的问题。
所以,所以脾胃阳气虚弱、水湿泛滥的人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这种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舌头比较胖大,舌边有齿痕,口水比较多,经常容易水肿。
诸尸,寒热疰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枯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忤,口噤不开,心痛
川椒丸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3分(去芦头),麝香2分(细研),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紫菀半两(去苗土),干姜1分(炮裂,锉),赤茯苓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珍珠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野葛1分,川乌头1两(炮,去皮脐),桂心3分,雄黄1分(细研),蜈蚣1枚(微炙,去足),鬼臼1分(去须),巴豆3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及巴豆,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诸尸,寒热疰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枯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忤,口噤不开,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六
儿夏伤湿,冷入肠胃,泄泻不止
川椒丸
【处方】 川椒(净,慢火炒)1两,肉豆蔻半两。
【制法】 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儿夏伤湿,冷入肠胃,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饮送下。量加。
补益,强元气,令人肥健。主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神思昏沉,四肢无力
川椒丸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3分,黄耆3分,干姜(炮,锉,去皮脐)3分,枸杞子3分,薯蓣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牛膝(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石斛(去根,锉)1两,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酒浸3日,焙干,别捣为末)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益,强元气,令人肥健。主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神思昏沉,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自泡药酒】10分钟入睡
下面就是这个药方治失眠及泡制方法:
【配方】:酸枣仁45克 桂圆肉65克 西洋参45克 五味子45克 大红枣65克 枸杞子65克 甘草30 克 肉桂30克 冰糖250克。
【制法】:五斤40度左右白酒泡一个月,喝一半后再加二斤白酒到喝完。
【服法】:每天睡前喝一小杯(15克)。
【疗效】:让你于十分钟之内进入深层睡眠。面部红润精神好,此酒还有补血、补气、补心、补肾之功效。
脱发偏方14个
方1
食醋150毫升,加热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每日1次。常洗见效。
方2
桑白皮120克,水煎,去渣,以水洗发,治愈为止。
方3
醋50毫升,墨2锭。用墨块在醋中研成稀糊状,擦患部,每日3次。
方4
川芎5克,首乌20克,核桃30克。共捣碎煎汤代茶饮。
方5
生赭石500克,研成细末后过筛。早晚饭前各服3克,连服3个月即可治愈。主治青年脱发。
方6
鲜侧柏叶30克,霜桑叶15克,闹羊花3克,骨碎补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酒精以没过药末为度,将瓶口密封,7天后即可使用。用时以纱布滤出部分药液,用脱脂棉蘸之涂抹患处,每日3-4次,治愈为止。
方7
何首乌、生侧柏、黑芝麻、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30克,陈皮15克,川椒9克,大青盐13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取药汁,放入黑豆500克,煮至药汁全部被豆吸收光为止,将豆晒干后,每次嚼服60粒,每日3次,治愈方停。
方8
天麻、首乌、熟地、白芍、当归、木瓜各33克,菟丝子50克,川芎17克。共研成粉,和为蜜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1丸,温水送服。
方9
生姜皮(焙干)、人参各30克,共为细末,将生姜切断蘸药末于落发处擦之,隔日一次。本方主要用于精神因素导致的脱发。
方10
生附子、蔓荆子、柏子仁各15克,共为细末,以笥鸡脂(即乌鸡的脂肪)和之,捣研千下,于瓷罐内密封,百日取出,涂发落处,三五日即生发。本方主要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脱发。
方11
生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白术各9克,牛蒡子、阿胶、茯苓、枳壳、桂枝各6克,甘草3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15剂为一个疗程。
方12
鲜柳枝、芝麻梗、鸡血藤各适量。煎水洗头,每日早晚各1次。药液可留下,倒入药渣内复煎再用。
方13
艾叶、菊花、防风、薄荷、蒿本、甘松、藿香、蔓荆子、荆芥穗各9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1次,连用2-3次。以后每隔半月可重复熏洗。
方14
生地、何首乌各30克,黑芝麻梗、鲜柳枝各50克。水煎,趁热熏洗患部,洗后用干毛巾覆盖患部半小时。每日1剂,3次洗头,5日为一疗程。
崩漏怎么才能尽快止血
崩漏可发生于女性一生中各个阶段,尤以更年期为多多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并伴有一派虚性证候群。因此,崩漏多虚少实,冲任虚损,肾气虚衰为致崩之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生理上与肾经相连,病理上相互影响。青春期由于肾气盛,天癸初至,任脉初通,太冲脉初盛,月事并未以时下,正常规律的月经周期尚未建立,加之贪凉饮冷及心理压力,耗损阳气,以及惊恐伤肾,致使肾虚不固。易发崩漏;育龄期则因劳累、流产刮宫、房劳过度,损伤冲任,肾虚不固,易发崩漏;老年肾气渐衰,天癸逐渐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逐渐衰少,进入绝经期而发崩漏。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肾虚导致不同时期的崩漏。病发时,气随血下,使虚者更虚。
地锦固崩汤
【药物组成】地锦草、炙黄芪、益母草、马齿苋各30g,贯众炭、棕榈炭各15g。
药物加减:偏于阳虚者,加炮姜、炒艾叶;阴虚者,加旱莲草生地黄炭;血虚者,加阿胶(烊化)、炒白芍;血热者,加水牛角、炒栀子;血瘀者,加茜草、蒲黄(包煎)、三七粉(吞服)。
【适用病症】崩漏。可见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生育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取药液混匀后,分
早、中、晚3次服。一般服药6~12剂。治疗期间忌房事及辛辣食品,并注意静养。
解读:崩漏一证,临床所见以虚、热、瘀三者最为突出。因女子以血为本,新血既去,不能速生,便成虚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互根互用,失血可导致气虚,又可因气不摄血而下血不止。此时有形之血既不能速生,而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地锦固崩汤中重用黄芪补虚益气,加强脾的统摄作用,使血不外溢,澄源以治其本。但急则治其标,必以止血为先务,故用地锦草马齿苋、贯众炭、棕榈炭四药合用凉血止血,塞流以治其标。离经之血已为瘀血,瘀血不去,瘀滞胞脉,犹如河道阻塞,其水必溢,故用益母草取其善入血分而散瘀,寓化瘀于止塞之中,复旧而标本兼治。诸药合用,益气止血散瘀,可达塞流、澄源、复旧之目的,崩漏自愈,诸症亦消
升阳除湿方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芍25g,甘草、羌活、独活
升麻、柴胡、蔓荆子、藁本、防风各10g,黄芩、当归、荆芥
穗炭各15g。
【适用病症】崩漏。多见于人工流产手术后、刮宫及放置节育环术后所致的子宫出血、部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属湿热蕴滞型。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色红、质黏稠有血块;或出血淋漓不止,甚或不规则出血;或月经周期缩短经期明显延长,兼见带下量多、色淡黄、有气味,阴痒,尿道灼痛或尿频尿急;或腰骶酸困,小腹坠胀;或胸脘满闷,呕恶厌食,口渴心烦;或头昏如蒙,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解读:湿热蕴滞型崩漏责之于肝脾不和,湿蕴热生,或外感湿热,瘀阻胞络,湿阻冲任,热扰血海而成。一般止血之法以炭药敛涩为多,但有碍气助湿、助热化火(毒)之虞,故升阳除湿方以诸多风药升阳为主,少佐清热调血之品,阳升则阴霾散,热清则血海宁,虽不止血而止血之效尤著。
崩漏方
【药物组成】炙黄芪、炙五味子各15g,艾叶、侧柏叶白术、当归、炒杜仲、熟地黄各10g,甘松6g。
【适用病症】崩漏。可见于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疾病
【用药方法】每天1剂,加水用武火煮开,微火煎熬30分钟,取药液200mL,分早、晚空腹温服,连服3剂。血止后再辨证善后调理。
解读:崩漏方中重用炙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摄血止血为主药,使心血充而主血,脾气健而统血,肺气足而帅血;炒杜仲、熟地黄益肝肾固本;炙五味子敛阴气而升阳气,又可消除炙黄芪、炒杜仲升阳太过;甘松引诸药入脾经;艾叶、侧柏叶、白术、当归温经健脾止血。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摄血、温肾固崩之功效,有止血不留瘀、固血而截流、不克伐胃气等优点。
老祖宗总结的养生八法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我调节,很容易身心疲惫。久而久之,势必影响身体健康。老祖宗总结的养生8法,很有道理,适用性也很强,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帮助。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这段话的意思是:减少思考顾虑,可以调养自己的心气;少贪恋美色,可以调养自己 的肾脏;合适恰当的运动,可以调养自己的体魄;不生气发怒,可以调养自己的肝脏;饮食清淡,可以调养自己的脾胃;不多说话,可以调养自己的精神; 多看书,可以调养自己的气度;顺应天气变化,可以调养自己的元气。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身体的好坏取决于自我调养。虽然人的体质有很大一部分是遗传基因所致。这是一个人后天无法改变的。比如身高,爹妈的影响很大。但在先天因素确定的情况下,人的生老病死,还是“操之在我”,每个人都不能不慎重对待。
“少思虑,以养心气”。任何事,贵在行动。不能想太多。想多了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就会烦神烦心。
“勿妄动,以养骨气”。生命在于运动。但并不是动得越多越好。过量运动和一曝十寒都容易伤筋动骨。要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寡色欲,以养肾气”。食、色都是人性。当过食、过色都会伤害身体。好事也要讲究有所节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戒嗔怒,以养肝气”。发怒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人一动怒就输了。首先是伤害自己的身体,其次是得罪了别人,第三是把事情搞砸。
“薄滋味,以养胃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重色重味,导致了许多人“三高”,脾胃虚弱。人应该控制自己的食欲,这既符合现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潮流,也有利于自身健康。
“省言语,以养神气”。一个人话说得过多,不仅自己很累,还容易招惹是非。要学会沉默是金,三缄其口。少言少语,轻言慢语,气定神闲,更能够在交流沟通中占据先机,把握主动。
“多读书,以养胆气”。人获取智慧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向书本学,二是在实践中悟,三是借鉴他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读书。书读多了,可以通晓古今,环顾世界,可以增加自己的气度、胆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顺时令,以养元气”。人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譬如日出而作日入而休,除非工作需要或万不得已,就不要晚上不睡白天睡。再如,大热天也不妨让自己也经历炎热,大冷天也不妨让自己经历寒冷,这对自己适应环境增加抵抗力是有好处的 ,不能一天到晚都呆在空调间里。
养生贵在自我调养,贵在持之以恒。大家不但要明白老祖宗所言的养生8法的道理,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遵守,加以运用,以至于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助力自己成长成功。
妇人久赤白带下,胁腹冷痛
川椒丸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艾叶2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白石脂1两,芎1分,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1两(研入),熟干地黄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久赤白带下,胁腹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五膈气逆,腹胁妨闷,羸瘦着床,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川椒丸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两,食茱萸半两,细辛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远志半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气逆,腹胁妨闷,羸瘦着床,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补益,令发黑。主血脑虚,发早白
川椒丸
【处方】 川椒5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苣蕂1升,瓦松半斤,茜根2斤(锉),熟干地黄3升(斤),覆盆子1斤,牛膝1斤(去苗),菟丝子5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益,令发黑。主血脑虚,发早白。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一
帮忙人体提高体温的食物
这些天各地气温持续下降,遵循好前边所讲的五大原则,以减少寒气的入侵,更要配合饮食的摄入。因为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饮食,食物是提高体温最有利的工具。饮食与体温关系密切,廖老师就介绍几类能帮助人体提高体温的食物。
第一类、葱类蔬菜。葱类蔬菜能净化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最后达到使身体变暖的效果。常见的韭菜、葱、洋葱、大蒜、辣椒都属于葱类蔬菜,它们都有化淤血和提高体温的作用。
第二类、根菜类。胡萝卜、马铃薯、洋葱、萝卜、藕等根菜类蔬菜,是强化人体下半身、预防肾虚的食品。平时,可以变化着摄入,这样也能实现营养的均衡。
第三类、传统食品咸菜。许多人受“盐分多不利于健康”思想的影响而不敢吃咸菜,其实咸菜中的盐分也能提高体温。所以,吃咸菜不必强加控制,一次别吃过多就行。腌辣椒、咸萝卜等咸菜,都是不错的提高体温的食物。
第四类、“黏液食品”。山药、芋头等有黏液的蔬菜具有增强精力作用,还有秋葵、国王菜、咸草、海藻等都是“黏液食品”。这些“黏液食品”里含有食物纤维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黏蛋白,正是黏蛋白产生了黏液,黏蛋白能够保护黏膜,预防感冒和流感。
除这几类有助提高体温的食物外,还要特别介绍一种最有助暖身的食物:生姜。生姜里还含有姜辣素和生姜油,有抗氧化作用,它能除去体内的活性氧,预防疾病和抗老化。在200种医用中药中,75%都使用生姜。因此说“没有生姜就不称其为中药”并不过分。
生姜最大的功效就是促进体温上升,由此能增强免疫力。此外,它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溶化血栓,发汗、解热、袪痰、镇咳、镇痛。还能加快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并清除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杀死肠内有害细菌。
生姜用于驱寒保暖时,最好与红茶一起食用。红茶具高效加温、强力杀菌作用,生姜和红茶相结合,就成了驱寒祛湿的姜红茶,冲泡时还可加点红糖和蜂蜜。但患痔疮或其他忌辛辣的病症,可不放或少放姜,只喝放了红糖和蜂蜜的红茶,效果也不错。
下面介绍一下姜红茶的做法,材料:生姜适量,红茶一茶匙,红糖或蜂蜜适量。做法:将生姜磨成泥,放入预热好的茶杯里,然后把红茶注入茶杯中,再加入红糖或蜂蜜即可。生姜、红糖、蜂蜜的量,可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适当加入。
生活中能看到水肿,有些人是脸上水肿
生活中有可能会看到水肿,有些人是脸上水肿,有些人是脚上水肿,有些人是全身都肿。
这种水肿是水在皮肤肌肉之中,不是肥胖、不是脂肪。
出现水肿,最根本的原因在肾,肾虚了,没办法主水了,没办法开合膀胱,身体很多水气,就是不形成尿排出去。
除了本是肾,它的标是肺,很多水肿的患者,都是感冒后诱发出现各种疾病,包括水肿的出现或加重,这就是标,是外感邪气侵犯肺脏。对水肿起到制约作用的是脾,脾主运化水湿,《黄帝内经》有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水肿是受到脾的制约的。
所以对于水肿的病人,肾要保,标要去,脾要健,多方面来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侧重分析。
现代的中医一般把水肿分为阳水、阴水来论治。
阳水一般是急性起病的,几天就到处肿,水肿按下去很紧绷,按下去的皮肤马上就弹起来了,人比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尿少又黄。体现为实。
阴水一般是病程比较久了的,水肿软软的,按下去很久才弹起来,不会烦热,大便是稀溏的,小便虽然也少,但不会色黄。
阳水与阴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阳水日久不治,体虚后也会转为阴水;本为阴水,感受外邪,也会转为阳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肿的现代中医分型:
(一)阳水
1.风水泛滥
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急骤,往往伴有外感风热证或风寒证。
兼次症: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重,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疼痛;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
舌脉:偏于风寒者,苔薄白;偏于风热者,舌质红。偏于风寒者,浮滑或浮紧;偏于风热者,脉浮滑数。如水肿较深,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越婢加术汤由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 白术、大枣组成 。方中麻黄散风宣肺,生石膏清肺泄热,白术健脾利水,使肺气宣通,水湿下行,则风水自退;甘草、生姜、大枣和营卫。
2.湿毒浸淫
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者溃烂。
兼次症:恶风发热。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由麻黄、桑白皮、杏仁、连翘、赤小豆、大枣、生姜、炙甘草组成。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
前方中麻黄、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后方中以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
3.水湿浸渍
主症: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兼次症: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
舌脉:苔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散合胃苓汤加减。
五皮散由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组成。胃苓汤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肉桂组成。 前方中以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获苓皮、生姜皮化湿利水;后方中以白术、茯苓健化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
4.湿热壅盛
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细紧光亮。
兼次症: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
舌脉: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疏凿饮子由商陆、槟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赤小豆、秦艽、羌活、泽泻、生姜组成。 方中商陆、槟榔、大腹皮以行气导水;获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使在里之水从二便下行;羌活、秦艽疏风透表,使在表之水从汗外泄。
(二)阴水
1.脾阳虚衰
主症: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
兼次症:面色萎黄,纳减便溏,神倦肢冷,脘腹胀闷。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
实脾饮由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草、厚朴、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组成。 方中干姜、附子、草果温阳散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枣健脾补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理气,气行则水行。
本证与水湿浸渍的区别,彼是水邪盛导致中阳不运的水肿,此是阳不振导致水湿不运的水肿,治当区别邪正的主次轻重。
2.肾阳衰微
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増多。
兼次症:心悸,气促,腰部冷酸重,四肢脱冷,怯寒神疲,面色白或晦滞。
舌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方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用桂枝、附子温补肾阳,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获苓、泽泽、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差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调和营阴,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
绞股蓝的功效
我是来自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40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农村40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今年过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受我孙女的影响,我决定公布我的秘方。整理了两个礼拜,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今天主要给大家说的是讲减肥的。
每个人的肥胖,都是有原因的,遗传只占了20%左右的因素,剩下的80%都是后天造成,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因为生病在服用一些药物引起的肥胖),都是可以瘦下来的,当然,要讲究方法。
任何一种胖,都是因为阴阳失衡,循环不畅,中医成为“淤”,肉淤积在一起,人就会胖,需要从根源上进行调理。
我今天要公开的这个方子,是从唐朝那会,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个方子当时是给宫廷里的妃子们配的,减肥非常有效,对年龄大、血脂高的人降压、减肚子也很管用。这个配方是以泄为主,中医说的“泄”不是指拉肚子,是泄油,泄毒,行经通络,只要不是病理性的肥胖,都会有效。有的人当天就能瘦,有的人一周就减3-8斤,有的人一个月瘦20多斤,提供图片的小龚一个半月瘦了有42斤,只要喝我的这个方子,方法对,药材对,那就一定能瘦。
这个配方很简单,只需要五味药材,味道比较好,还可以煲汤的时候放进汤里,我叫它吸油汤,这个方子不单讲究材料配比,还是结合了人体五行进行的配伍。
配方:
荷叶3g 决明子 8g 泽泻3g 绞股蓝10g 乌龙茶 7g 尤力克柠檬3g
使用方法:
每副药材兑水400ml,煮沸后文火再熬5分钟
人活着就要有精气神
至三九,天寒地冻。寒潮接连来袭,气温降至多年最低。虽有暖阳灿烂,可是北风凛冽,穿透厚厚的棉衣,寒意逼人。行在晨间,手脚麻木,面耳发痛,似乎每一次呼吸都让胸口发凉。
虽天空碧蓝,澄澈深远,旷然静谧。林间鸟雀不至,行人稀少。本欲行走一会儿再上班的我,也选择停下等车。毕竟,呼呼刺骨的寒风,迎面直入,寒意侵身。
想着这样的寒气中,也许坐在空调室内,喝茶看书。或是不管日光,拥被而卧。亦或是三五好友,拥炉而饮,畅聊叙旧,都不失为在寒冷冬日里的一件快事。可是,眼前的车来车往,行人匆匆而去,谁都在继续着人生的日常。
早点摊前,热气腾腾,在风中虽然一会吹散,可一会便又聚起。摊主麻利地忙碌着,还供不应求。寒意,并没有阻挡他们生活的激情。而一名清洁工人,正在低头清扫着垃圾。寒风中,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角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一个老人,牵着一个约有六七岁的孩子,顶着风向着学校走去。还有很多骑着电瓶车的人群,匆然而过。原来寒冷并不能阻止行人前进的脚步,生活也并不会因为寒冷便停止。
人生就是要这样,不会因为一点小困难就会吓倒,不会因为一个小意外而改变。人活着,就得有这种勇敢面对一切的精气神。不管是寒风烈日里,都能坚持着自我的人生之路,以乐观而从容的状态,应对着人生中随之而来的一切。
前几日的一个小视频中: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站在五米的站台上,一边哭着,一边选择跳下。多少人为之鼓掌,为之赞叹。为勇气可嘉而感动,为敢于挑战而佩服。小小的年龄,便有着一股向前的精神。
还有一滑冰的小选手,在比赛的开局就摔倒。正当人们为其意外而不安时,她却能立即爬起来,继续比赛。并且,还拿到了该组的第一成绩。孩子身上的这种,面对意外,面对困难,敢于从头再来,不屈服现状的精神,也不得不让人们纷纷为她树立大拇指。
人活着就是要有这样的一股精神,困难,意外,惧怕,都不能阻止前行的脚步。何况,只是这寒冷的天气呢!要在寒意中活出一股不畏严寒,再冷也要迎风而上,热情满怀,充满活力,不断前行。
不由想人生如此,何往而惧?正在这时,一个只穿着薄薄的衬衫的人,从我面前跑过。他的头上冒着热气,双臂有节奏地摆动,双脚不停地奔跑着。这寒意,这北风,他全然无视。
坚持冬跑的人群,还有坚持冬泳的人,寒意早就练就了他们坚强的意志。至冷,在他们看来,就是自我成长的历练。人生各有选择,但是唯有选择一条向上而充满挑战的路,会让人活得越来越精神。
朱光潜先生说:“要有大成就 ,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想,这也是活着的一股精神气。要在激流中能逆流而上,能高山前也无所畏惧,敢于拾级而上。向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不断激发人的动力,越挫越勇,最终活出成功的人生。
不由想到在新冠疫情中那些逆流而行的天使们,他们的精神,是无畏,是付出,是责任,是大爱;还有此时正在冰雪中的医务人员,再冷的天气,再强的风雪也都在坚守着为群众做核酸检测。这样无私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坚守。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能带着这样的精神,行走世间,无悔无憾。
再看自己,连走几步都嫌手痛,头痛的,不由自叹。生活是自我的选择,贪念舒适,虽不为过,可因此而失去前行的动力,失去向上的精神,却是万万不可取的。想于此,眼前的这点寒意算什么呢?不如迎着北风,迈开脚步。
上气咳逆,胸满多唾
川椒丸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1两(去芦头),款冬花3分,赤茯苓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白术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菖蒲3分,细辛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咳逆,胸满多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