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97-咽痛,不安腿综合征
第九十七讲 讲于2014年3月16日
有一个女孩嗓子疼得挺厉害,自己吃了一些药,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严重。牙齿发紧就张不开嘴了。咽喉疼痛中医叫喉痹,西医说就是扁桃体发炎,这种病咱们中医有两种治法。阳证表现就是嗓子红肿特别厉害,甚至于化脓,是由外感风寒化热引起的。一般都是体质比较强的人,风寒把表面皮毛郁闭住以后,肺里热气散不出来了。因为皮毛和外界是相通的,肺热就一下冲到咽喉了。
阳证比较好治,把皮毛打开就可以了,经方派常用的是葛根汤,效果比较好。温病派用银翘散,我在临床上用葛根汤加连翘、薄荷、桔梗,一般一两副药下去,嗓子就不疼了。葛根汤是温病由表入里、由寒转温、进入阳明经的的第一个方,温病派经典里没有,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其实就包括了温病。我在临床上用葛根汤的效果要比银翘散高得多,现在一般人不敢用葛根汤,因为桂枝汤里面含有桂枝。温病派认为,桂枝入喉,阳盛则毙。嗓子疼是温病,他们怕桂枝进去后病人受不了。因为麻黄和桂枝都是温热的药,其使用了也没关系。
我在临床上用麻黄把表打开,葛根用大了属于辛凉解表了,把辛温解表变成辛凉解表就没关系了。银翘散里面的银花、连翘属于辛凉解表的药,但是它打开皮毛的力量太小,里面的热气还是散不掉。再就是对肠胃有伤害,胃寒的人喝到肚里会不舒服,所以效果就不太高,吃一个星期嗓子疼才能下去。葛根汤主药还是葛根,能把身体里面的津液提上来。
这个女孩是沉细、弱、无力的少阴脉,伤寒论是六经辨证,太阳经的咽喉疼痛是浮、大、长脉,属于阳证。她的面色暗,没有光泽,发黄黑,人又瘦。中医看病用望诊,看一眼就知道她病在阳还是在阴,这样的病人基本上都在三阴里面。面色比较鲜亮的人都在阳证里面,再就是要结合脉象。这是用药的关键,都是咽疼病,在阳证可以用凉药,三阳经会化热,要用石膏、大黄一类的寒药,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在阴的少阴咽疼就不也能用凉药了,越用凉药就越厉害了,用银翘散或打针、输液消炎,就会更麻烦,脉就越起不来,就会伤到心肾了。她的体质比较差,一得病就入少阴了,几天后嘴就张不开了,舌头也吐不出来了。寒主收引,肌肉和关节都僵到那里了。少阴咽痛也是特别厉害的,里面也会化脓生疮的,张仲景就会用半夏散。有桂枝、旱半夏、甘草,张仲景就很厉害,在少阴咽疼是敢用桂枝。这都是比较温燥的药,这时温病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半夏是非常燥烈的,而且刺激性非常大,但是用上了效果非常好。风寒从太阳经入到少阴脉,用桂枝解表是头一步,再用半夏往下降胃气、散结消肿,甘草和胃,上面的热气就下来了。
伤寒论的少阴篇有一个桔梗甘草汤,治疗的是有化脓迹象的少阴咽疼,因为桔梗有排脓、活血化瘀的效果。这里是用的生甘草,把中气调一下,都没有用凉药。中气一降嗓子自然就好了。少阴证分了寒化和热化两种,寒化就是手脚凉、背冷、脉沉细、旦欲寐、老是没有精神、怕冷,就是心肾的功能太弱了。少阴咽疼是一种少阴热化证,这种热就是上热下寒,是虚火的假象。虚火潜不下去了,反逆上去造成嗓子疼。因为少阴肾经脉的一个分支走到嗓子这里,下面已经是纯寒了,脾土厚才能把肾水封藏住,水火既济在下面了。这样就会肾阳的功能好,而且肾阴特别充足。如果肾阳弱了,下焦就成一片大水的寒症了,下面的一点相火就在里面呆不住了,浮上来就会嗓子疼。
还得用右降的办法,桂枝能升、能降、能解表,半夏和甘草能够右降。关键是寒水太旺了,肾主水,就会阳不入阴。阳气和阴气的力量不能和合,阳气能入到阴里就会把阴打开。阳化气,阴成形,阳就能把阴从有形化成无形,气化成能量供人体使用。阳气不足就没有力量把这些有形的物质分解开,打不动就会返到上面了。
她的脾胃也很弱,肾气禀赋不行。我就把半夏散、桔梗甘草汤、理中汤、葛根汤、麻附辛等几个方子合到了一起,麻黄十克、附子十克、细辛六克、葛根、干姜、党参、白术桔梗十五克、生甘草十克、桂枝十二克、旱半夏十二克、炙甘草八克。我用炙甘草补她的中气,因为炙甘草能强心,能把心阳提上来,这味药多点无所谓。党参可以固中气,麻附辛是最阳的药了,下去后她的心肾脉就起来了。我给她开了五副药,喝了一副药嗓子就不疼了,嘴就能张开了。这就是辨证,不敢用这么猛地药就不能治疗她的病。
她的脉浮起来后,还是有点细、气血弱,我就给他用当归四逆汤养血,再加理中汤把身体调上来,脸色就会好看了。否则人就没有抵抗力,有病就会直入少阴。所以脾胃非常关键,伤寒论不好看懂,只是一些典型大症状的大条文,但是有很多症状没有显示到条文上。平常人得病典型症状有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不典型的。你看着又像这样的,又像那样的,如果你只会背条文,你就不知道该用哪个方子。这就须要你细心的把握,把不典型的症状挑出来,分析它到底在哪一经,用什么方。
蔡长福、刘渡舟老师就用个好思路,就是按六经找,因为六经既包括经络,又含有气化。如果单纯证方对治,一般人就不好学会,要想学会就得真正下死功夫。把条文和方剂都背过,就能运用自如了。蔡老师的思路比较适合我们初学者,上手快,看哪条经络有问题,就按这条经络的方子去治疗。
如背疼的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单纯按太阳经,用桂枝汤或葛根汤去治效果就不太好,蔡老师说如果背疼在中间用桂枝汤可以,很多人背疼连带在膀子缝这里疼,就要用柴胡桂枝汤了。因为手少阳三焦经是绕着肩胛骨走的,这就牵扯了少阳经了,光解太阳证是不行的,加上柴胡汤就解决了。
所以经络的学透,没学细致就会怀疑理论是否正确,其实是你没学好。蔡老师说如果是背以下到骶骨冷、疼,就用桂枝汤加麻附辛,这是属于肾阳的部位。这就是太少两敢了,在临床上两感病非常多。刘渡舟老师要我们抓主证,张仲景叫辨证论治。每一个中医都看伤寒论,为什么人家看得很轻松,来个病人一摸脉方子就出来了,一吃就好。有的医生越看越复杂,开很多药还治不了病,证明他心里已经乱了,已经没有把握了,效果肯定不好。开药方要有很明确的思路,药量多少也要有数。抓主证就是由繁到简地升华了,症状说完了方子已经出来了,这说明学伤寒论平常用心了。
我治疗了一个西医称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人,一到晚上腿就麻烦,放到哪里都不对,一直睡不着觉。
西医没办法,让人捶打、按捏都不行。这个病人是腿侧面,这是胆经出问题了,我就给他用温胆汤。有生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胆火以降为顺,使胆火下降去温肾水,肾阳得到相火的温暖、滋养。这里面只有生姜是温药,其余的都不是太温,半夏偏点燥。药一下去他的腿就不麻烦了,吃了三副要再也没有犯过。如果不按经络辩证,按血液循环不好用药效果就不会有多大效果。
如果是腿肚子上麻烦就是太阳经的问题,蔡老师的经验是用桂枝汤加石膏,写到了他的《经方锦囊》里面了。他说腿肚子热胀、烦躁是有热证,是经气化热循经走到这里的。用桂枝汤解表,用石膏把里面的热气清出来,他就善于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他总结了某一部分出现的问题,该用哪些方剂,这样看病就非常简单了,主要是看好是寒症还是热证。从面色上、走路姿势上判断是在三阴还是在三阳,再用脉诊验证一下思路。后背难受就是在太阳经,前面和脸上难受是在阳明经,两侧难受就是在少阳上。脸色红光满面就是在三阳上,湿热熏蒸的就是脸上冒发臭的油汗,先从整体上把握一下,然后再向里面细致地去辩证。
视频链接:
//v.youku.com/v_show/id_XNjg2Mjc5Mj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