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15年2月8日,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首演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是美国电影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其他电影。它们预示着格里菲斯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峰,也展示了电影技术上的最佳手法,为电影开始争取作为艺术的地位,并断然指出:电影是美国社会最强大的社会力量之一。

这两部影片的诞生绝非偶然,都是导演五年紧张工作的结果。早在Biograph公司时期,格里菲斯就酝酿着这两部作品。在离开Biograph公司后,格里菲斯为新公司制作了四部影片,都不是他所喜爱的。随后,格里菲斯得到了《同族人》(即后来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拍摄权,发现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故事。格里菲斯开始大规模投入拍摄这部电影,他不仅全盘负责创作,连所有杂务都包了下来。

格里菲斯在进行这项电影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项目的时候,没有使用“电影剧本”,没有事先写好分镜头脚本,他在头脑中将素材拼凑、提炼、规划起来。具体拍摄中,他的直观能力和即兴发挥起了关键作用。

1915年2月,这部巨片完成,影片耗资50万,一共有十二本,成为美国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长片。在此之前,虽然意大利的电影长片The Last Days of Pompeii和Cabiria在全世界走红,但美国电影业还是看好短片。格里菲斯无疑受到了这些史诗长片的影响,比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的史诗题材,大场面的调度。《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美国第一部电影票价格单张高达2美元的电影,卖座率极高。1915年3月3日在纽约Liberty Theatre首轮院线上映,连映620场,自此情节剧(Melodrama)和史诗大片成为好莱坞商业体系中最赚钱的电影类型。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庄园主卡梅伦一家原本过着安逸的生活。卡梅伦和斯通曼家的孩子同在一所寄宿学校念书,接触中,年轻的本杰明·卡梅伦(亨利·B·沃斯奥饰)和埃尔西·斯通曼(丽莲·吉许饰)互生情愫。然而不久南北战争爆发。本杰明参加了南方军队,奔赴前线,与北方的昔日好友斯通曼(拉尔夫·李维斯饰)成了敌手。战后,黑人烧杀抢掠。本杰明组织三K党,对黑人进行报复,粉碎了建立所谓的黑人王国的阴谋。本杰明与埃尔西这对患难情侣也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和统一。

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意义在于,它借用意大利史诗电影的格局和气派,而形成了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典范。三小时的片长,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历史景观,个人情感在政治帷蔓前的忽明忽灭,更不用宏大的战争场景,潮水般翻滚的群众场面,都让受众和从影者见识到电影的伟力和无穷潜力。该片可谓是电影初兴时期艺术手法的集大成者,采用了丰富的拍摄手段和剪辑技巧,成功地发挥了蒙太奇的叙事作用,使得故事充满节奏感和史诗氛围。其中最后一分钟营救镜头,成为此后好莱坞商业片的惯常套路。

大卫·格里菲斯,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他在影片《The Fatal Hour》(1908)里第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此后格里菲斯很快将平行剪辑的技巧发展到普通的叙事,而不仅仅是最后高潮的段落。他也让不止两条线索平行进行,故事也同时在三个地点平行进行,而且三个故事线里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没有交叠。通过对穷人和富人的平行剪辑,不仅能看到后来格里菲斯名作《党同伐异》的影子,也能看到对蒙太奇技术的启发。另外格里菲斯也非常喜爱使用景深镜头,他的画面里在纵深方向的细节特别丰富,格里菲斯不怕让演员从远处走向乃至走过摄影机,也不吝惜让演员慢慢远离摄影机。在1914年的电影Cabiria《卡比利亚》移动出现之前,格里菲斯在摄影机运动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党同伐异》的经济失败标志着格里菲斯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上世纪20年代以后,新的电影人取代了他的地位。一般认为,格里菲斯的没落有多种原因,包括他自己已经失去对电影的兴趣,他的新作品越来越和当时的观众脱节,而他的名利心也损害了作为电影艺术家的完整性。所以一直存在批评认为格里菲斯曾经拥有的谦虚、敢于探索的精神被哗众取宠和矫揉造作取代了。其次,社会道德观念的日新月异也和格里菲斯保守传统的十九世纪正统思想格格不入,他的根深蒂固的成见在后期影片中暴露无遗,受到嘲笑和批评。格里菲斯于1948年7月24日在好莱坞因脑出血而去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