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八:丧葬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八:丧葬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在我们老家麾村,过去以土葬为主,现在则均为火葬。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这丧葬仪式可谓是千头万绪,名目繁多,且皆能说出道道,道出名堂,让你不敢质疑。

麾村民俗风情系列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一:春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二:元宵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三:清明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四:端午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五:六月六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六:七月半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七:中秋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八:重阳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一:年蒸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三:婚嫁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丧葬,系指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让死者有所归宿、生者有所悼念的相关仪式。丧葬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形式,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在我们老家麾村,过去以土葬为主,现在则均为火葬。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这丧葬仪式可谓是千头万绪,名目繁多,且皆能说出道道,道出名堂,让你不敢质疑。于是人们便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和“宁可做过,不可错过”的信条,以一颗虔诚之心遵俗办理,认真对待丧葬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绝不轻易放过每个细节,更不敢“偷工减料”,生怕触犯神灵而悔之莫及,忙得不可开交。这丧葬究竟有多忙,老家有句形容要做的事特别多而应接不暇的口头禅叫住“忙死人”,这话是否出自于此尚不得而知,但这忙死人的事(办理丧葬)确实是“忙死人”。

穿衣安魂忙报丧

人之将死,家人得赶紧找“抚宗”的(即“上工”,帮抬棺和处理丧事的人)来穿衣服。死者穿的衣服叫“老衣”,又叫“寿衣”,有“三腰五领”之说,即要穿五件上衣和三条裤子。据说这“老衣”一定要在死者咽气之前把它穿好,否则,就会“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
穿好衣服后,“抚宗”的便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挺床(即灵床,又叫冷铺)上安卧好,在子女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让其安详地离去,这叫做“挺尸”。还要缝制一条小的红被,谓之“安魂被”,安置于土地庙内,谓之“安庙”,死者子女儿媳在举行“上路”仪式前,每天要到土地庙送饭祭奠。在家里,挺床前放一小桌,点上香烛,供一碗半生不熟的饭,谓之“倒头饭”;挺床后放一方杌凳子,点一盏香油灯,谓之“点七灯”;死者一手提一串毛仓纸剪成的圆形纸钱,谓之“买路钱”,一手提一串杂粮饼,谓之“打狗饼”。是日,要请和尚诵经,叫“开路经”,愿逝者平安上路。
随后便分头派专人向各亲友讣告,谓之“报丧”。旧有丧事不报不到之说,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族,也要照例过去报丧。对“丧主”(母死丧主为舅父辈,父死丧主为叔伯辈;若舅父、叔伯亡故其后辈为丧主)的报丧必须由孝子亲自登门报丧,以示敬重。孝子孝媳由两名吹唢呐的吹奏伴行至丧主家,不能进门,只能在门外下跪报丧,丧主出门扶起,并递上一杯热茶,以驱除不详。是夜,孝子还要向各庄邻敲门报丧。如果死者系八十一岁,家属还要向左邻右舍作一次“讨饭”仪式,不然的话,死者转世为人就要讨饭。晚上由五个和尚放一台焰口,叫“挺尸焰口”。

上纸吊唁忙收殓

第二天一般忙于做各项准备工作,布置孝堂,请阴阳先生勘察墓地,找木匠做棺木,等等。近亲好友闻讯后也陆续携带锡箔纸锭、孝幛挽联等前来吊唁。
第三天,左邻右舍到死者家中送祭奠死者的毛仓纸(黄纸),谓之“上纸”,孝子跪一侧同拜还礼,吹鼓手吹奏示哀。下午举行收殓仪式,亦称“入殓”、“进城”、“破孝”。入殓前要先“请丧主”。事前丧主有意回避至数百米之外的某个地方,让孝子去“请”,孝子儿媳等则由一名“抚宗”的引路、数名吹鼓手奏乐陪同前往请丧主前来主持入殓仪式,且要“三请四邀”,以显示丧主的尊严和孝子的诚意。
入殓开始,抚宗的先在棺内底部垫上一层厚厚的干石灰,将遗体移入棺内,并在遗体两侧塞上若干个“包子”。所谓“包子”,就是将洋灰(风化后的石灰)与干土(捶碎的干土基)拌和并过筛成混合土,然后用毛仓纸包裹成一个个长方形纸包子,死者多大岁数就放多少个包子。民间常有一句骂人的话叫“你多大包子啦”,恐怕就出自于此。遗体安卧好之后,抚宗的手持点燃的红烛前导,由丧主、孝子率领家人亲属向棺内探望,绕棺一周与遗体作最后的告别,然后覆上棺盖,剪孝子一撮头发绕于封钉上,称之为“挽钉”,以示孝意。先由丧主持斧钉棺钉三下,再由抚宗的将四边棺钉钉好,谓之“封钉”。由丧主亲手封钉,就意味着不存在死者有被害之疑。封钉时死者的儿媳女儿下跪以锡箔抚摸棺头,说是能减轻死者封钉时的痛苦。然后各应戴孝之晚辈,皆至灵柩前行礼戴孝。如死者年高,还要发给亲友邻里小孩以红帽一顶,谓之“老孝”,取将来也有此高寿之意。
入殓仪式完毕后,要送死者灵魂赴酆都地狱,谓之“上路”。由孝子晚辈穿戴孝服孝帽,手执纸帆孝灯,抬着纸扎魂轿,先到土地庙内取出安魂被安放于魂轿内,由和尚敲打鼓钹法器,送至某三岔路口,将魂轿焚化,同时焚化纸箔,一作死者赴黄泉之盘费,一作贿赂押解之鬼差,以免死者路上受苦。晚上由和尚设坛诵经,谓之“上路焰口”。灵柩前挂孝幔设灵座,点灯设供。孝子及至亲晚辈是晚要在灵堂伴宿,谓之“守灵”。

抬棺出殡忙送葬

老家出殡送葬有“出三不出四”之说,即人死后要在第三天出殡而不宜第四天出殡,这是因家乡方言土语的“四”与“事”同音,“出四”容易“出事”。但多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是只有那些英年早逝且上有二老健在者才在第三天出殡,而对那些年事已高、上无二老的逝者,一般都要在家停放四天才出殡。为避“出事”之讳,故称第四天出殡者为“大三朝”,第三天出殡者为“小三朝”。
是日上午灵柩出殡,灵柩上覆盖着被子或孝幛,谓之“材罩”,由八个抚宗的抬送。灵柩出门,孝子要叩四方头,父死在棺材上叩,母亡在地上叩。孝子披麻戴孝,捧“杨柳瓶子”(即裹上红布的人死之日供奉在灵前的饭碗),执“哭丧棒”(上面裹着毛仓纸的柳树小木棍),随于引路魂帆后慢行。一路上,凡遇岔路口,灵柩均要暂停,灵柩一停,孝子儿媳立即跪拜灵柩前。其余亲属均戴孝帽头布于棺后随行,谓之“送殡”,又叫“送葬”。妇女一路嚎哭示哀,古有越哭越发财之说。僧道则一路以唢呐锣鼓吹吹打打,以示丧礼之隆。
至墓地,孝子亲属要向墓穴里抛钱,谓之“撒坑”,此钱则由抚宗的收取分账,故而有抚宗的就不断在喊“撒得多发的多,撒的快发的快”之类的话来诱导大家多撒钱快撒钱。抚宗的将事先安放在墓坑里的两枚铜钱交给孝子用衣服兜起,谓之“兜宝”,孝子要立即回家,并不能回望,回家后将“宝”放入米缸内,说是能大发。棺柩安放后,由风水先生拨正方位,然后堆土作坟。
送葬者一一作揖后,男人们摘下孝帽抓在手上、女人们解下长头布系在腰间返回,这叫“回丧”。至门前要跨火堆、吃糕片,儿媳等进门后将麻衣孝服脱去放在梯子上,名曰“登高”,取吉祥之意。
实行火葬以后已不再使用棺材了,初始用纸扎样棺,收敛时罩于遗体之上;现在普遍使用冰棺(俗称“水晶棺”),收敛时将遗体移入冰棺内即可;出殡时则要先将遗体送至火葬场火化,然后再出田下葬,其他仪式基本不变。

做七抢七忙六七

从死亡之日起,以七天为一单位,分别称为“头七”、“二七”……直至“六七”,每“七”都要设供祭奠逝者,谓之“做七”,同时另设一小桌酒菜供“监斋使者”受用,但每差使只给一只筷子,以拖延时间,让亡魂在家多待一刻。
七个“七”中如有一个以上的“七”与农历日期中的“七”相吻合,称为“犯七”,在“犯七”之日亡灵要回家看望,俗称“回煞”。此夜全家人皆须外出回避,俗称“躲煞”,过午夜方可回来。民间认为犯头七于人不利,故常有人以“犯头七”骂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你个犯头七的样子!”
人死后第五日晚,孝子孝媳头戴孝帽到庄邻菜园“偷菜”,次日包若干饺子,让亲属庄邻前来食用,谓之“抢七饺子”,说是吃的人越多越好,能替死者多消灾。
“做七”尤以“六七”的祭祀仪式最为隆重。是日,死者的女儿、侄女、外甥女、姨侄女、内侄女、干女儿都要置办一桌较丰盛的饭菜供祭亡灵,谓之“换饭”。起初“换饭”是“六大碗”、“八大碗”,后来逐步升格为“七碗八碟”、“九碗十二碟”,可能是随着阳间生活水平的提高,阴间也要相应提高档次了吧。
是日上午要请僧道拜忏诵经,超度亡灵。下午焚化纸制的房屋、衣服、箱子和大量的纸箔,俗称“化库”,说是不烧房子死者在阴间将无安身之地。死者如是女上人,还要扎一酆都纸城,城头挂一鬼使,由和尚扮“木莲”,穿芒鞋(草鞋),持锡杖(禅杖),绕纸城四周,求鬼使放出女亡魂,鬼使不允,即由和尚以禅杖破纸城而入,破“血湖池”,救出亡灵,即传说中的“木莲救母”,俗称“破血狱”。说是女人生产时污染了河水有罪,孝子孝媳及亲属晚辈随“木莲”跪遍纸城四周,要喝事先调制的红色糖水(象征为血水)以替死者赎罪,喝一次要扔一次钱在水碗内,否则喝之无效,盖亦道人之生财之道。
死后周年为“忌日”,亦要举行祭拜供奉仪式。三年内子女不得完婚,不得穿红着绿,不得鸣放鞭炮,以示思亲之哀。第三年“除灵”,即将供奉的死者牌位撤去,凡戴孝亲属从此不再戴孝,谓之“脱孝”。若清明前或冬至后死亡的,戴孝不超过三个清明或三个冬至,须提前脱孝。脱孝后丧仪结束,家中一切喜庆方能如常。
丧葬仪式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步形成积累、承续发展、前传后教而约定俗成,继而成为了一种文化——丧葬文化,是以祭祀、缅怀等为基础的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世代相传。
(0)

相关推荐

  • 【乡土兰溪】芝堰丧葬文化

    芝堰丧葬文化.其丧葬主要程序为: (1)旧俗,老人临终,亲属须守候在旁:子女在外者,须赶回家会最后一面,名为"送终".病人弥留之际,子女侍于床前,一旦咽气,家人号啕告别,用红纸包好 ...

  • 应可军 | 驾鹤西归当大事(下)

    驾鹤西归当大事(上) 文/应可军 宁海<光绪县志·风俗>载:有丧即赴告亲族,谓之讣音.往唁谓之问讯大殓成服帷堂集谓之送葬亲族有服制者,各给白布,随服之重轻与之,谓之散白,受祭品为之开吊.吊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迎神赛会,看到的是神驾出游,八面威风,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和追求:集场盛会,呈现的是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青苗会,一个传承千年的农事习俗:香火戏,一种流传甚广的古老剧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麾村民俗风情系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从产儿报喜.三朝洗浴.弥月之喜到百露之礼.抓周拭儿,以及后来一年一度的大小生日等一系列的庆生礼仪,其核心都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上梁,系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正梁的仪式.正梁,屋正中的一根桁条,也称檩子.檩条,其代表整座宅第本身的安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一:年蒸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2020年度运营分析报告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八:重阳节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砖桥小学那些事 带父母进城   满屋尽是烙饼香 麾村民俗风情之八:重阳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