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5%的德国中小企业已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前言
2018年,德国联邦政府公布了《德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推动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技术应用及产业政策,力争通过创立“人工智能—德国制造”的新品牌来保持德国的核心竞争力。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部长阿特迈尔表示,德国必须重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向应用领域转化,核心是让广大中小企业真正用上人工智能技术,用好人工智能技术。
但是如何把顶尖技术、研究项目转移给广大的中小企业,是德国目前面对的挑战。德国有 99% 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他们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获取与评估正面临极大的挑战,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拥有该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丰富的经验,德国政府正透过扮演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以及相关人工智能政策、各种创新挑战赛等,对中小企业伸出援手,让他们更加理解 AI 是什么,能带给他们什么效益。
八月初,德国Gemeinsam_Digital发布《德国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该调查由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和柏林中小企业4.0能力中心发起,历时三个半月,共调查企业414家。《德国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旨在阐明不同领域的德国中小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需求、障碍、潜力以及经验等,从而为更多德国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实施计划提供借鉴。
35%的德国中小企业正在使用人工智能
如上图所示,35%的受访者表示已在企业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其中,有5.8%的企业表示在所有的部门中均使用了该技术。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单个项目中应用到人工智能。这其中,营销销售、管理和IT领域是这些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地方。
此外,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虽然还未使用AI,但已经在计划当中。40%的企业表示暂时没有相关的计划。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投入使用的全局视野,不确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人才。
中德两国不同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式,偏民用好还是偏工业好?
在中国,人工智能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它遍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刷个新闻、发个短视频、修个图美个颜,还是订个外卖打个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 AI。而这些商业应用背后的互联网公司里,真的有一批在做 AI 的人不断地优化着算法,以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反观德国的 AI,则是由车企和传统制造业牵头引领的,围绕着升级工业制造而服务。这和德国雄厚的工业积累及疲软的互联网企业是有关系的。德国的车企结合自身的资源配置,会很自然地把 AI 优先落地在工业领域,比如优化生产流水线,提升机床加工效率,降低质量检测中的坏件率等。当然,自动驾驶也是他们的研发重点。
因此,作为一个在德国生活的普通人,很难在每天的生活中直接享受这些技术成果。对于各方面实力相对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亦如此。如上图所示,有63.11%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只有3.28%的企业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国际平均水平。
所以孰好孰坏?德中人工智能协会主席肖涵在接受对话德国专访时曾提到:这是两种发展 AI 的不同方式。到底是先民用,让大众享受 AI 带来的种种便利;还是先工业,用 AI 对传统制造进行升级换代。其实二者各有好处也各有局限。全民 AI 及其商业模式在短期内会吸引来大量的人才和资本,但对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缺乏实际支撑。工业 AI 正好相反,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但在人才资本高速流动的今天,这种模式显得有些古板而缺乏弹性,吸引不了年轻人。如何有效地结合二者,取长补短,其实也正是德中人工智能协会的目标之一。
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最大的障碍在哪里?
无论在德国还是中国,人工智能是一个大的方向,是大家必然要走的路。然而对大部分传统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而言,目前人工智能还未创造价值,距离真正落地尚远,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调查发现,接近70%的受访企业认为缺乏专业的相关知识是他们应用人工智能最大的障碍。此外,欧盟数据保护条例(DSGVO)、数据安全、员工面对人工智能的不安全感是他们实施人工智能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结语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AI技术已经进入了历史性拐点,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引擎。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级别的技术。
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最终还掌握在人的手里。小编认为,实现安全、可信赖和包容性的人工智能需要前所未有的合作,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利避害,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为人类社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