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能让孩子学会感恩,你相信吗

下跪能让孩子学会感恩,你相信吗
作者 绿衣

近日,河南沁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沁阳一中)2000名高三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齐刷刷下跪给父母磕头,不少网友质疑学校此举“作秀”,但校方官微耿直回怼网友是否思维有毛病……到底发生了什么?

1、

11月19日,在距2019年高考200天之时,河南沁阳市沁阳一中及覃怀校区的高三年级,共同举办了以“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包含“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个部分,从上午7:00到下午4:40,历时近10个小时。学校领导、2800名高三师生、近3000名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

据活动视频显示,在学校操场上,2000多名高三学生身穿校服、排列整齐与父母四目相对。

▲父母读家书,向孩子寄予期望

伴着抒情的音乐与主持人的说辞,“一!”学生面向家长跪下。

“二!”学生拱手。

“叩首!”在指令下,2000多名学生向家长跪拜行三叩首之礼。

最后,学生起身拥抱父母,有人留下了眼泪。

▲学生向家长三叩首

2、

2000名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一起下跪叩头感恩父母,场景确实壮观。

不过第一眼看到此情景时,不免惊异。

有人想到跪、有人服从跪、有人享受跪,完成了一个教育“壮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跪的生态链。这些下跪的孩子中,有几个在家洗碗扫地?有几个孩子是跪完就顶嘴?这一跪就天下太平处处充满爱了?

按照校方说法这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感恩。

这种情况引发部分网友质疑:感恩的形式有多种,为何选这种?学校的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

同时,官微还与其中一名网友进行了两三个回合的争辩,并在回复中称:“我也很奇怪,你思维是不是有毛病?”

除了质疑的评论,也有一些对此次活动点赞、支持的留言。针对彩排和现场的一些情况,不少网友认为,活动“很有仪式感,充满正能量”。

那么,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亏欠心理,要对所给的帮助表示相应的感激,要对他人帮助给予能力内的回报。

显然,感恩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感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心里会有一杆秤。

记得有次取快递时,手里拿了很多东西,路上的大学生主动帮我抗到了门口,一声谢谢足矣!

得到礼物时,一般会说谢谢,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回送礼物。

国人习惯用膝头而不是用心头来表达信仰、尊敬、孝顺和感恩,但膝头与心头的距离隔着大半个人,很难一致,其实就仪式而言,表示“感恩”也可以行礼,也可以鞠躬致意,拥抱等。

总之不可能每个人在同一时间需用同一种方式去感恩。

沁阳一中这种统一的感恩方式究竟是学校作秀炒作,还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举动?

有学生当时就留言:

在活动前听到叩首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特别过分。排练的时候抱着厌恶、不得不跪的心情。可当刘主任为我们示范怎么跪怎么叩首,手怎么放……我们也是被震撼到了。”从不愿意到接受再到最后的支持。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就算不愿意也只得被迫产生亏欠感而感恩。这样宏大的场面,集体的跪拜大概只能像是完成一项作业一样完成这个仪式,从而被抽离成一种“表演艺术”,即网友说的作秀。毕竟这种感受是即时的,转瞬即逝的,跪完就感恩完了。

无论“跪拜礼”好不好,值得不值得,肯定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用这样的方式表示感恩。

集体“感恩”的套路与传销的洗脑模式太像了——成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引导者利用群体心理的特点,从气氛营造、话术编排到口号式语言,试图让受众用强烈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性思考。挑逗心理易受操控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的,只是这种情绪“哭过就忘”。

3、

近几年来,类似的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很多学校越来越注重“感恩”教育,而且一来就是大场面!

2015年,江苏南通一所小学在入学仪式上,一年级532名新生向家长下跪行“感恩礼”;

2015年,上海嘉定一学校办孝敬节,800多名学生跪拜父母,并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

2017年5月10日,朔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听取感恩教育课程,被教育要学会忍受母亲发脾气,只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感恩的人,引得学生们集体痛哭;

2017年9月28日,300多名学生集体为家长洗脚,家长哭成一片……

给父母磕头、洗脚,和父母相拥哭泣等“中国式感恩教育”都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招牌,作为感恩教育的形式和成果。

这些作秀式的感恩方式真能培养孩子的孝心和感恩之心吗?

个人以为是不能的!

我们都讲究言传身教,请问哪对父母能够坚持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洗脚?如有,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将为父母洗脚视为自己必须做的一件事。如只是为了配合学校“作秀”,那些从来没有给父母洗过脚的家长,却接受孩子为自己洗脚以证明孩子的孝心?孩子难道不知道这是假的?

下跪来表示感恩更是匪夷所思,有几个父母向自己的父母跪拜了?跪下就能让恩、孝立起来了吗?不如教育孩子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事情都干好,比如学习、比如洗碗扫地收拾自己的屋子,长大后能够自立,有余力的情况下能陪父母就陪父母。

感恩不应是那些冬天要趴在冰上给父母捞鱼那种多数人做不到的苦情,不是那些公益广告中“小男孩给妈妈洗脚” ,“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给儿子藏饺子”的悲情,这些感恩方式让人感受不到温暖和幸福,只有无尽的愧疚,因为多数人做不到!

感念他人的帮助和善意,给予相应的回应,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修养。一直以来都认为正常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会正常的感恩父母,正常地感恩对自己给予帮助的人,但那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不是负担。但如果感恩感到了永无止境的亏欠和愧疚,根本无力归还时,那就是负担,沉重的负担。

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感恩令人烦。只有感恩变成一种自愿,一种幸福和快乐时才能传递,感恩教育应该是爱的无声教育。越简单粗暴、越形式化地灌输孩子要感恩,孩子越不会感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