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应该学一学爱迪生,再学一学OPPO

在上周举行的2017年MWC(上海)大会上,vivo“全球首发”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虽然手机越卖越火,但vivo这两年一直被业界诟病 “没技术”、“低配高价”,这一次全球首发,确实让vivo扬眉吐气了一把,居然抢在了苹果和三星的前面。

全球首发的新闻确实引来舆论不少的关注。如果vivo能够在下一款产品上实现商用,其在国产手机领域的技术进步意义将非同寻常。

不过,随后vivo的“隐形指纹识别”被媒体指出是“PPT”技术。短期内难以量产,抢发只是为了“噱头”。

再之后有业内人士质疑:这一核心技术是属于高通,vivo只是在高通解决方案的基础之上做一个应用。

还有,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所長的@李炫弘ShaneLee发了微博:

这个微博指出该项技术的两大硬伤:

1

目前良品率还不足以大量生产,并且只是拿了高通+某厂的方案。

2

只能穿透OLED,OLED只有三星能稳定供货,并且产能还在爬坡中。

总结下来,vivo在上海2017MWC上抢先发布了一个亮瞎眼的“隐形指文识别”技术,貌似抢在了苹果和三星的前面,但事实是:

1、核心技术是高通的。

2、目前良品率还不足以大量生产,只是一个PPT产品。三个月后的苹果可能是真正首发。

3、必要的OLED屏,还在产能爬坡。

结论是:短期内vivo无法实现商用。如果非要马上商用会怎样呢?那可能就要支付更高的代价:比如高通的专利费,不良率导致的成本过高,以及为了拿到供不应求OLED屏付出更高的成本。并且,还要冒着技术和原器件不成熟的风险,以及用户的抱怨。

这么做值不值?这是很多企业都会面临的选择题。

记得小米在2015年发布小米Note的时候,原本是冲击高端市场的一次绝好机会,恰好那一年三星在中国市场开始衰退。

小米在面对一些新技术的时候,做了一面保守、一面激进的选择。

保守是第一代Note上没有使用指纹识别技术,那一年其他品牌的主流机型都开始向指纹识别技术靠拢,华为Mate 7就是最典型的一款旗舰机。

而激进是第一代Note使用了高通骁龙810。恰好,骁龙810是高通比较失败的一代新品,因芯片导致手机发热而被用户广泛病诟,很多款“积极抢鲜”的手机,都被这款芯片所拖累。

那一年市场分化的结果是:三星衰退,华为凭借Mate 7崛起,小米冲高端受挫。

懂懂到底想说什么?

保守,不使用指纹识别技术,小米错了。

激进,使用最新的芯片,小米还错了!

这是什么屁逻辑?不矛盾吗?

懂懂想说的是,在技术创新与商业转化之间,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比如,一项技术非常创新,但是对用户体验来讲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你觉得需要吗?

再比如,一个技术非常创新,但是还不成熟,十个人用,有五个人用得很顺畅,另外五个人天天用着出毛病。这样的技术,你觉得适合商用吗?

再比如,一个技术非常创新,但是成本极高,如果商用意味着要将成本转移给用户,你觉得用户会买单吗?

这让懂懂想起了“得到APP”中的一封《吴军的硅谷来信》里面,讲到了爱迪生为什么不使用交流电的故事,懂懂觉得vivo有必要仔细学习学习。

这封来信里讲只了两个人:

一个人是爱迪生,吴军认为他是一个秉持实用主义的人,一生获得的专利无数,但大部分属于“实用新型”专利,而不是发明专利。

另一个人是爱迪生的“宿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特斯拉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他的很多超前的创新(比如无线传输电力)直到今天才被实现。

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一生有无数的发明,他靠转让专利赚的钱比办公司多得多。在他所有的发明中,最重要的是交流电和相应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等。后来他将这个技术高价授权给了西屋公司。

交流输电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在几乎不损失什么电量的前提下传输几百公里,而直流输电传输的距离只有几公里,否则在线路上损失的电量会高过实际使用的电量。这样明显的输电效率差距,使得坚持直流输电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ic)在竞争中落在下风。

那么为什么爱迪生不采用交流输电呢?因为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发明家,更是一个商人,他要考虑企业利润。

在那个时代,西屋和特斯拉的交流输电、发电和交流发电机技术是受到专利保护的,并不是爱迪生想用就可以用的。事实上,西屋采用了特斯拉的技术,为此支付了高额的专利费,这个费用几乎使西屋破产。

而特斯拉和爱迪生一生交恶,怎么能指望特斯拉让爱迪生低价使用专利呢?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如果专利的成本比发电成本还高(当时西屋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任何人在爱迪生的位置上一定是宁可在电路上损失掉一半电量,也不会支付高额的专利费。

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和西屋电气的竞争是商业竞争,不是学术上的竞争,因此不能以科学家或者发明家争论对错那样的眼光看待直流和交流之争。作为科学家,如果他认为交流输电是对的,他必须这么说;但是作为商人,那可不一定,这要看能否给他带来利益。

对此吴军表示:为了在商业上打败对方,爱迪生一直诋毁交流电,但这不等于他真的相信自己的那些鬼话。美国的专利保护期一般是17年(加上三年延长期),爱迪生要做的就是在这17年里不要输掉,而他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商业上压垮对方。

吴军强调,爱迪生不仅不使用交流电,还在一段时间内“诋毁”交流电,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家”这个身份,爱迪生必须让自己的企业活下来,然后才能有所发展。

看到这里,是不是仿佛看到很多今天商战背后的原因了?很多技术之争,很多所谓的专家站台,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之外,还有更多的商业因素在左右真相。

再看看特斯拉与爱迪生的结局。

特斯拉一生靠专利,赚了很多钱,但他把钱又投到下一个超前的发明中去。其中最大的投入就是在1900年建立的瓦登克莱弗塔(Wardenclyffe Tower)。这其实是一个大功率的无线发射塔,按照特斯拉的设想,它可以向大西洋对岸传送电话、广播,甚至无线输电。

有没有被吓到?1900年,无线输电……对,这个近几年才刚刚被实现、到今天还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特斯拉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投入研究了。

特斯拉这个想法太超前,花尽了特斯拉的所有资产也没能实现。

爱迪生

而爱迪生的晚年则是风光无限,除了电灯,爱迪生一生还有很多重要发明。他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陷入了一片黑暗。一分钟后,整个北美大陆又灯火通明。爱迪生如同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向历史宣告人类“电的时代”的到来。

在得到APP里,吴军老师关于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故事,更为完整,更为精彩。建议懂懂笔记的读者可以订阅一份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真的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特别是视野的提升。

懂懂在本文中只重点讲吴军老师的结论:很多时候,看似很奇怪的决定是由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具体涉及到和商业有关的时候,盈利才是硬道理。

在面对新技术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看不清技术发展而错失良机。但也有很多时候,过分强调新技术,会因为成本过高,用户不接受,反而成为先烈。

企业就是企业。拿一个短期内实现不了的、并且还不属于自己的技术,秀一下PPT,又如何呢?所以,懂懂想说,vivo应该学一学爱迪生。

当然,vivo还应该学一学OPPO。

vivo和OPPO本就是“同胞兄弟”,两家在商业上的打法也非常一致。而在圈里,大家都觉得vivo是OPPO的小弟。

懂懂觉得vivo该学OPPO的是低调务实。OPPO跟vivo一样,也曾被诟病“高价低配”,缺少核心技术创新。但OPPO这些年一方面大力投入研发、不张扬,另一方面在创新上不搞噱头,而是强调实用。

OPPO最成功的创新之一就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电量,是智能手机的一大痛点。OPPO就针对这个痛点下功夫。技术上攻克这个痛点,还要让用户体验到这个技术的好处。当“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天天在你耳边轰炸的时候,这个功能就成为你买手机的重要条件之一。

OPPO并没有早早地宣传一个还不能实现的技术。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去解决用户的痛点,进而让创新的技术成为产品最大的卖点,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文章有点长了,简单总结两个观点:

第一:vivo应该向爱迪生学习,并非因为新技术就要把原有的东西否定掉,在商业活动中,一切要以长期盈利为目的。在恰当的时候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秀PPT对商业没有帮助。

第二:vivo应该向OPPO学习,创新要更务实,让用户能明显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实质性的变化,将成熟且实用的技术带给用户。要先做后说,而不是先说后做。

懂懂笔记

懂懂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

冷眼旁观,麻辣点评,深入分析,帮助你用新的视角了解快速变化的产业。

创始人懂懂于2014年、2015年分别参与了《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的撰写。于2016-2017年独立撰写《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懂懂笔记】是全平台自媒体,团队原创内容发布在微信公号、百家号、新浪创世纪、网易、雪球、企鹅号、界面、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蓝鲸、UC头条、北京时间、虎嗅、钛媒体等十几个科技类主流平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