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八卦拳转掌浅谈
孙氏八卦拳乃武学拳艺中极精妙之学,其学极深,其用极妙,技击至高之艺也。
孙氏八卦拳最基本的式子即转掌,亦称太极式,以后由此式演化为两仪式,即单换掌,四象式,即双换掌,及八卦八形即:狮、麟、蛇、鹞、龙、熊、凤、猴八形八掌,为八卦正掌,即定掌也,以后依易理相互演化,成为变掌,最后再以穿掌神而化之。孙剑云老师说,此拳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人在其中以感天地之道,故能得天地运行演化之理,即太极也,亦即八卦演化之理也。
所谓上合于天,天体为圆,运行不息,伸缩鼓荡,变化莫测,故以走圈为基本形式,以合其天,但其步法非转圈一种形式,于走圈中其运行轨迹又有无穷之变化,如天罡步、飞九宫等,亦皆对应于天体演化之相互关系,手法、身法、周身之劲有一气伸缩鼓荡之变化,然皆要合乎八卦变化之理,方能感于天、入于神化。
所谓下合于地,地实为方,两足关系要符合勾股铉三角、弧铉切矢之理,形意拳三体式之义含于其中,圆中寓方,动中求静,动静合一,天地人相合。周身整劲起钻落翻如钢丝弹簧球合于步式,并将72暗腿以及擒拿、点穴、摔法等融入其中。其相互联络演化皆与易理相合,故能层出不穷,应变自然。
入门之径即八卦拳之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即八形),以后练变掌、穿掌等皆以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身体力行逐步深入,于内修,得八卦拳之真劲,于外用,得八卦拳变化精微之道。孙禄堂先生指出八卦拳属天,即变化莫测之意也。此变化莫测并非仅仅是指步法、身法、技法等,包括劲势,其劲变化莫测,其势倏忽万端,犹如天网恢恢,常未接触对手,即令对手屈服之。诚如孙存周先生所云:此拳极变化之能事,有莫测其由之慨。此为孙氏八卦拳之性质。然其基础,乃无极式和太极式(即转掌)。所以,孙氏八卦拳要练出其味道,必须在无极式和太极式(转掌)上下足功夫。
如何转掌?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要求。这里无须赘述。今天的人习拳多不能甘于简朴,对于基础的功夫不能深入。其结果如张烈师兄所说,如看书之翻目录,结果一式之义都没有掌握。
昔日前人习拳,仅太极一式(转掌),一练数月,每日至少转两个时辰。转到周身如电,才算功成。张兆麒师兄讲,孙振川先生从你身边一过,相互并未接触,甚至双方四目未接,已使对手精神悚然而不能敌。此乃转掌功深所致。张兆麒师兄自己就体会过,亦见有试艺者如此拜倒在孙振川先生脚下。当年擂台骄子曹晏海先生与孙振川先生试艺时,亦曾如此拜服于孙振川先生。同样齐公博先生亦曾以转掌令天津众拳师惊服而放弃比试。
反观今日习八卦掌者,转掌时毫无劲势可言,甚至摇摇晃晃,自我陶醉,其实已远离正轨。
至于技击中相互接触,习孙氏八卦拳有成者,其劲更为神妙,具有“制虚”之极灵极透之劲。刘子明先生言,当年张熙堂先生一秒九拳,其出拳速率不在当今专业拳击手之下。张熙堂先生与孙存周先生切磋,张熙堂先生虚晃一拳,被孙存周先生手指一触其臂,张熙堂先生立即不能动,瞬间全身被制。此即“制虚”之灵妙之劲。
孙存周先生此项功夫并非仅刘子明先生一人所述,周剑南先生及支一峰、杨良骅、万勇南等先生都曾分别谈起过孙存周先生类似的例子。此种能够“制虚”之劲确为孙氏拳所独有。我本人也曾与支一峰师兄实验,即使我手臂迅速回收,被支一峰师兄手指触到,立即痛入骨髓,心悸难挨。据我几十年来的见闻,无论是现代格斗技还是其他传统武术拳派,皆无此种劲。孙氏形意拳攻人之坚不攻人之暇,孙氏八卦拳能制人于虚空变化之中。孙氏八卦拳之钢丝盘球之劲绝非随便形容之语,乃有确切精深之义焉。
八卦拳转掌即太极式的练法在《八卦拳学》中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赘述。其中身劲形成要点乃是三者:一曰内开外合,二曰螺旋伸展、节节松开,三曰转胯拧腰。合之为极还虚。其中拧腰一项为八卦拳之特色,形意、太极皆不拧腰,而是松腰。八卦拳也有松腰,即换式那一刻,那一刻即是变换之机枢也。所以,八卦拳之练习由不变式、久转练功夫到不断变式感悟变化机枢。
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入手时练习之路径各有不同,形意拳以六合发劲、整齐如一为其入门时练习路径。八卦拳以腰身拧转、纵横矫变为其入门时练习路径。太极拳以浑然无间、抱元守一为其入门时练习路径。三拳所同者,乃极还虚之道,即皆以先后天相合之理、浑圆一气之意为本,内中之理分而言之为八卦、五行、太极,合而言之实乃一气,即极其后天之能而返先天,体用先天真一之气,即中和之理。虽为一理,但三拳各有擅场,构成天地人互补完备之体,此即孙氏三拳之义。
故孙氏三拳兼练,若皆有所得且能融会贯通,则入大道之轨,乃武学中得大成就者,能至是者鲜矣,孙门第二代中能达此境界者,也不过数人而已。近代以来,环顾中华武林能成就三拳中之一门者都极为罕见,当代更无一人。良可慨也。因此多年来我不揣浅陋,正本清源,得罪多家,辨明真伪不赘。
话回到转掌上,转掌要转到天上有眼。入门从圆中弧切八线入手。先练八步一圈,以后逐步成为自然,无论圈大圈小皆合几何之理。圈小者,可三步一圈,并化为三角步。圈大者,可几十步一圈,亦能做到分毫不差,无意中似自己有眼于天,故能分毫不差。八卦拳有成就者,虽被众人围堵,信步走转,便能走出重围。故孙门前人中在八卦拳上有造诣者皆有孤身斗众之能,如我辈之驼五爷,能凭一口短刀手刃17个带枪的蒙匪,若无天上有眼的功夫,是做不到的。
孙氏八卦拳含有飞腾变化、奇门遁甲之能,基础仍是走圈。走圈时,心气要稳静,决不能气喘吁吁。肩胯要松沉,食指挑眉,肩井下沉,身体中轴挺拔,两胯松塌,胸前含有虚圆。两足走趟步,迈步抽胯,步履灵捷,百会处含有凌空之意。
开始转圈时,两膀酸痛,开肩拔背之功也。若初学者练八卦拳,两膀无酸痛感,说明一定没有练对。同样如果初练太极拳背不酸痛,初练形意拳腿不酸痛,则一定也没有练对。从中学时代,我就是业余田径运动员,大学时也是校田径队成员,以我的肌肉能力,练习孙氏八卦拳转圈五分钟,两膀已酸痛的很。一些人没有运动基础,转圈多时两膀竟无酸痛感,说明他们的拳架一定错了。
不要小看转圈,当今真正转正确的人并不多见。即使当年,把八卦拳练的不出大谬的人也不多。金警钟先生在山东国术馆《求是》月刊上曾撰文,讲述他见程海亭先生的某弟子和张兆东先生的某弟子皆有二三十年功夫,所表演八卦拳、形意拳时,一趟下来竟然气喘吁吁。看看今天的一些所谓的名家不也是这样吗?!其问题就是在转圈、三体式等这些基本功上不正确。
有人问,转掌快好慢好?
答:在心气稳静、身体重心不起伏、身体中轴不晃动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越灵捷、越自如越好。
在目前各家八卦拳(八卦掌)的视频里,以孙剑云老师、黄万祥师兄的视频中演示的八卦拳(八卦掌)的水平最高。研习八卦拳(八卦掌)者应作为范式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