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做个沉默寡言的人

小武是我的中师同学,他热情开朗,幽默大方,走到哪里,就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是全班同学的“开心果”。

然而,在二十周年同学聚会上,步入中年的小武却与年少时的他有了天壤之别,他几乎不提出话题,除了随声附和几句,就是静静地看着别人谈笑。

对此,大家都很是诧异,一再追问之下,小武才道出实情,原来,他已经从教师岗位转行到行政单位十五年了。

行政单位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他不得不做出改变,起初,自己都觉得很奇怪,到如今,不知不觉间也习以为常了。

而之所以变得沉默寡言,在小武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人微言轻,说什么都没人搭理。

小武说,当老师的时候,恨不得自己能够张口就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能借题发挥,将教育如同春风化雨般,传递给学生们。

学生对老师天然的信任和崇拜,更是让身为老师的小武,不吝啬言辞,或赞美、或鼓励、或提醒,极力让自己的言语充满教育智慧。

刚刚转行到行政单位,小武的热情和好口才,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初步印象。然而,习惯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防微杜渐的小武,渐渐发现,自己的“想说就说”,是一次又一次的自讨没趣。

比如,在工作例会时,当会前安排的人员做完了交流发言,领导象征性地问及:“还有谁有不同意见吗?”小武就忍不住发言,他误以为开会真的就是“集思广益”,就像在开展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畅所欲言”一样。

结果,他还没有讲两句,从领导和同事一脸嫌弃的表情中,他就知道,自己“想多了”。

小武说,后来才真的明白“领导说你行,你就行,领导说你不行,你怎么行都不行。”作为最没有资历,也毫无背景和靠山的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合情合理,很有可操作性,又能怎么样?只不过是给人留下一个笑柄罢了。

02

人心复杂,同事之间明争暗斗。

而之所以让小武下定决心做个沉默的人,是他在转行的第八个年头。

那一年,单位里获得了一个提拔任用干部的指标,小武靠着给领导写材料,已经成为上下一致认可的“笔杆子”,领导也很是依重他,大小材料都要小武写的,才表示认可。

连小武自己都觉得,这一次一定会苦尽甘来,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得到回报。而同事们更是提前向小武表示祝贺,一个个都声称,在推荐考察候选人时,都投了他的票。

但结果却是,领导提拔了另一个同事,理由是:那人比小武早来一年,经过了多岗位锻炼,综合素质突出。

而小武也很清楚,那人是领导的老部下,私人关系甚好。只是平常工作时,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而此前纷纷向小武道喜的同事们,又开始对小武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转而又都去跟被提拔的人套近乎了。

经过了此次打击,小武说,他重新认识了领导和同事:对于没关系没背景的老实人,领导只会把他当棋子,用得顺手了,就更不愿放手了。而涉及到人事变动,领导考虑的是做人情,要么是把位子留给“自己人”,要么是相互帮忙。但绝不会给一个自己能够“拿捏得住”的人。

而同事们,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都在“选边站队”,谁都不会和一个“无依无靠”的人站在一起。

所以,与其让自己绞尽脑汁,去融入某个圈子,接受种种所谓的“圈子文化”,还不如简简单单做自己,而沉默就是最好的武器:我已经不屑于和你们一样了!

03

人在单位,做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一种大智慧。

小武说,转行十多年,他从充满激情到隐忍向上,再到沉默寡言,这一路走来,是委屈、心酸和泪水,只是这些都不足以向外人倾诉。

因为,那些光鲜亮丽的人背后,或许还有更多不如意。

想要在单位立足,必须要学会“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看破不说破,以沉默寡言的方式,无声地抗议或对峙,不仅是一种应对“丛林法则”的策略,更是让自己打开局面,大展宏图的起点。

如今,小武有了自己的副业,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实战经验,他成为很多部门和企业的付费写手,一些超高难度的调研报告、总结材料等,小武都能应对自如。

当然,他也需要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去做“副业”。但此时的忙碌,已经是在为自己“打工”。每天读书、写文,忙得不亦乐乎。

当一个人开始闷声钻研一件事情,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结语:人在单位,最开始的时候,不如做一个“蛰伏”的人,以沉默的姿态,静观其变,提升自己,才有是最好的出路。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