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祥说国号09隋——吉祥还是晦气
本站整理 | 时间:2013-01-13 00:39:34 | 阅读:797
西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中。纷纷扰扰之间,充斥着宫廷的阴谋,军事的混战,血腥的屠杀,信仰的崩溃,文化的沦丧。正是隋朝,结束了这场将近300年的大分裂,重建了统一。然而,统一的隋朝既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又是一个传统史学评价不高的王朝,甚至隋国号本身,也被认为缺乏文化色彩,而且预言了隋朝的分裂和灭亡。那么,究竟如何评价这个短命的隋朝?有关隋国号的这些说法能够找到可靠的依据吗?
对于隋朝的是非功过,古今的评价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如此具有争议的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胡教授认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起初既没有特殊的军功,手上也没有掌握军队,他是凭着特别的长相和特别的性格得到天下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胸怀大志、雄心勃发的新皇帝杨坚,定立国号为“隋”,定立年号为“开皇”。“开皇”二字被后人认为是别具一格的年号,表达出了除旧布新、亿万斯年的美义。但不幸的是,“隋”国号,却遭到了后人的议论甚至嘲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文化的一个国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追溯中国历史变迁,揭秘十四个统一王朝国号的由来,系列节目《国号》第九集《隋——吉祥还是晦气》正在播出。
【西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中。纷纷扰扰之间,充斥着宫廷的阴谋,军事的混战,血腥的屠杀,信仰的崩溃,文化的沦丧。正是隋朝,结束了这场将近300年的大分裂,重建了统一。然而,统一的隋朝既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又是一个传统史学评价不高的王朝,甚至隋国号本身,也被认为缺乏文化色彩,而且预言了隋朝的分裂和灭亡。那么,究竟如何评价这个短命的隋朝?有关隋国号的这些说法能够找到可靠的依据吗?】
从581年到618年,是中国历史的隋朝,从589年到618年,还被看做是一个统一王朝,也就是说,隋朝是西晋以后出现的又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王朝,仅仅就统一两个字而言,隋朝就是居功至伟的,但是在中国历代的统一王朝之中,隋朝好像除了隋炀帝的风流韵事以外,隋朝好像不太为人在意。在这里我想加深诸位对隋朝的印象,我们不妨把隋朝和,非常让人在意的秦朝做个比较。
因为秦朝和隋朝表现出了太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也说明了隋朝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王朝。1、隋朝和秦朝都是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而出现的统一王朝,秦朝结束了漫长的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漫长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分裂。2、都是强大而短命。秦朝十五年,隋朝三十八年,秦朝和隋朝都是三位皇帝,秦朝是嬴政、胡亥、子婴,隋朝是杨坚、杨广、杨侑。秦朝的子婴和隋朝的杨侑,都是极短的过渡人物,基本不值一提。3、都是因为滥用民力而灭亡。秦始皇修阿房宫、修骊山墓、修长城、修驰道人民无法承受,于是揭竿而起。隋炀帝杨广也是这样,开大运河、修长城、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营建东都洛阳,人民无法负担,于是四十八家烟尘并起,天下英雄逐鹿中原,后来就是唐朝的天下。4、这两个王朝以后的骊山也非常相似。短命的秦朝之后,是长寿的汉朝,短命的隋朝之后,是长命的唐朝。长寿的汉朝和唐朝的基础,是短命的秦朝和隋朝奠定的。5、评价相似。传统的评价和现在的评价差别很大,传统的史学评价都是恶名昭彰,嬴政和胡亥被视作是暴君,杨坚被视为搞阴谋的高手,杨广被看做是著名的浪子,标准的暴君,炀是贪图花天酒地,荒怠了政务的意思。连带秦朝和隋朝的形象也很糟糕。现代史学秦朝和隋朝的形象又伟岸高大起来,隋朝结束了分裂建立了统一,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及科举制度,确定了中国以后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一个基础,有的学者认为杨坚超过了刘彻和李世民和赵匡胤,有位西方学者,把中外100位名人列入了杨坚,杨广也认为是一代雄豪,绝世才子和富有气魄的政治家。
为什么古今的评价相差这么大?这不仅是隋朝的问题,也是历代王朝和皇帝评价的大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不同,传统史学家的评价,人物讲究气节,王朝讲究道德。现代史学的评价,人物讲究功业,朝代讲究作为。我们以这样的分歧来看秦朝和隋朝就能理解了,秦朝和隋朝却是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大有作为的王朝。
【对于隋朝的是非功过,古今的评价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如此具有争议的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胡教授认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起初既没有特殊的军功,手上也没有掌握军队,他是凭着特别的长相和特别的性格得到天下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581年2月13日,甲子日,正好是惊蛰,随王杨坚在长安(西安),接受了北周皇帝宇文阐的禅让,宣布立国号为隋,隋国号是突然出现的,在接受禅让之前,杨坚的身份是随王,在做随王之前,杨坚是随国公,是继承他父亲杨忠的。北周的时候,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杨忠出自武川镇军人世家,武川镇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的大青山北麓,这是一片封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北魏政权为了防御北方草原民族柔然、突厥的侵扰,在这里集聚精兵强将,杨忠出生在这样一个军人家庭,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武艺,凭着自己显赫的武功,杨忠后来做到了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取代西魏的北周的六大柱国将军之一,并且在559年的时候,受封为随国公。
在周朝的大分封当中,在今天汉水东面的一块地方,封了一个姬姓宗亲诸侯国,随,意思是希望这个随国,紧跟周天子,服从周王室,拱卫周朝的南土,所以叫随。战国的时候,随国为楚国所灭,但是灭国以后,原来随国的中心地,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随州市一带,一直保留着随这个名称。
到了杨忠的时代,也就是西魏北周的时候,这个地方设置有随州、随郡、随县,而西魏北周的这位大将军杨忠,在那风云动荡的战争年月,在这一带屡立战功,所以北周建国伊始,就封杨忠为随国公。以表彰他杨威汉东的功绩,这是杨坚父亲杨忠的一些事迹。
568年杨忠去世以后,曾经担任过随州刺史的,杨忠的长子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杨坚即没有特殊的军功,也没有掌握军队,凭他特别的长相,特别的性格。魏晋南北朝那个时代迷信相面,凡圣有别,贵人必有异相,《隋书》记载杨坚长相: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按照面相的解释,这样的人有问题,是要做天子之主的。
杨坚的异相深为,宇文氏皇帝所猜忌,北周明帝宇文毓,就派一个善于相面的人叫赵昭,去给杨坚看相,回来对皇帝宇文毓说,杨坚不过是做柱国大将军的料,没问题。马上一转身悄悄对杨坚说,你这个面相可不得了,你是要君临天下的,你一定要相信我的话,我的话很灵验。
杨坚的心里隐藏着这样的秘密和期待,所以他为了避免出事,深居简出,言谈举止处处小心,一副平庸木讷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间养成了杨坚工于心计的性格,杨坚从一个避祸的外戚,一变而成操纵朝廷中枢的权臣,纯属偶然。杨坚的长女杨丽华是北周皇帝宇文赟的皇后,杨坚成了皇帝的岳父。
580年,年轻的太上皇22岁的宇文赟突然去世了,这位仁兄觉得做皇帝没意思,早早的就把皇位让给儿子了,他自己到处游历,宇文赟一口气立了五位皇后,老大是杨丽华,当时宇文阐才8岁,宇文赟身边的侍臣,想到了杨坚,看杨坚很平庸,让他来主持大计,天下就是我们的了,杨坚只不过是个傀儡,于是把杨坚召来主持大事。
没想到杨坚是个非常厉害的、深藏不露的、干练无情的角色,杨坚把握住了这次难得机会,迅速的控制了内宫,控制了朝廷,控制了京都,又拉拢了一批元老大臣,平灭了多方的反抗势力,于是一个新的王朝,强势地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杨坚开国做皇帝的时候,刚过不惑之年41岁,杨坚雄心勃发,立志要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位帝王,成为普天下的救世主。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平心而论,他真的是励精图治,所以很快就迎来可盛世,杨坚志向远大促成了统一,从西晋末年以来,延续那么长时间的分裂,在杨坚手里结束了。
【胸怀大志、雄心勃发的新皇帝杨坚,定立国号为“隋”,定立年号为“开皇”。“开皇”二字被后人认为是别具一格的年号,表达出了除旧布新、亿万斯年的美义。但不幸的是,“隋”国号,却遭到了后人的议论甚至嘲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文化的一个国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坚的隋国号,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文化的一个国号。杨坚做皇帝的时候,改随为隋,繁体字的随和隋之间实际差别只在一个“辵”(chuò)(隨隋),也就是走之旁。杨坚为什么把走之旁去掉呢,在当时没有记载。到了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说:杨忠从周太祖,以功封随国公;子坚袭爵,受周禪,遂以随为国号。又以周、齐不遑宁处,去辵作隋,以辵训走故也。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做如下判断。在杨坚的隋朝之前。像北朝的东魏17年、西魏23年、北齐28年、北周25年都是短命王朝,杨坚害怕自己的王朝也“不遑宁处”,也没有时间安定下来,就像前朝一样灭亡,麻烦的是杨忠所封的随国公,自己继承的随国,以及后来晋封的随王,作为国号的随字,都能够理解出,跟随前朝的寓意,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随字,真的有一个走之旁,可以理解为立足不稳,慢慢走失运气的意思,真是太不吉祥了。所以杨坚考虑再三,终于在登基之前,毅然决然的去掉了走之边,改随为隋。
如果杨坚找个其他音的吉祥字,就违背了当时的传统,传统的力量是很大,在杨坚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禅代前朝,建立新朝就沿用前朝的封爵,作为国号的习惯,杨坚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只能沿用原来的国号,最多只能是在原来的封爵上稍微做文章,而杨坚最后交出的文章就是改随为隋。
我们可以认为,隋这个国号是杨坚仔细斟酌出来的,表达了改变国运短促,和政局不稳之宿命的,颇有讲究的国号,这是我们对杨坚的推测。应该说古人的推测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真的麻烦的是,杨坚这样美好的想法,没有得到后人的公认,而且还遭到了许多后代文人的冷嘲热讽,问题出在隋字的字意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隋,裂肉也,就是没有用处的残余的祭品。南唐古文字学家徐锴,联系隋字做了进一步解释,《说文解字系传》: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随从辵,辵安步也,而妄去之故,岂非不学之故,将亦天夺其明乎?辵是安步的意思,随便就去掉了,这不是天意要夺你的王朝吗。
这种说法被后来的许多学者所尊崇,并且有所发挥,甚至有人认为隋国号可怕地预言了隋朝的分裂和灭亡,隋不就是裂肉麻?在这种细密的分析功夫下,杨坚被看成了取笑于后世的不学无术者,竟然闹出了很悲剧的笑话,改出了一个非常不祥的,非常晦气的隋国号,他的国运怎么能长久、
如此看来,唐初的史臣在写杨坚本纪的时候,说的一段话,真的很有道理,《隋书·高祖记》:天性沉猜,素无学术……不悦诗书,废除学校。换言之,作为开国皇帝,杨坚的文化修养,以及文字学功底,实在是亟待提高。隋灭唐起,隋朝是短命的,唐朝是长寿的,隋国号被后人看做是最没文化的,唐国号被看做是最讲求道德的,那么,唐朝是怎么建立,国号有是什么意思呢?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