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 | 作者:牛玉武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老家有一口井,是村子里唯一的吃水井,开凿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走访百岁长者,答曰:“历史久远!”
吃水井负担着村里大小500多人口的吃水和100多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和村民有一种贴切感,因而尊称其为老井。老井每天忙碌得很,据我所知,最忙时排队要排60多米长。先来的,打上来的水是清凌凌的,生水也能喝,甘甜的沁人肺腑。排队到40米以后的可就没有那么幸运的了,往往是一桶浑水,再往后一桶浑水也没有了,就是半桶浑水了。
据说,当时建井时,是有几个大户和村里识文断字的几个能人,在一起商议决定的。本着有钱出钱,没钱出物,没物出力的办法来动员组织挖井的。
水是生命之源,它和阳光、空气一样珍贵,人人须臾离不开。所以动员和组织起来挖井非常容易。不出三个月井筒就竖起来了,井面不到两天也铺排好了。但是,由于挖井的设备简陋和井下的塌方,井下的有水部分挖的只有一米多深,还不够一百多口人一次性用水。后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淘新和错峰挑水,老井也时不时的换发着生机,为老家的乡亲们默默的做着贡献。
我和老井有很深刻联系,对老井有很深刻的记忆。
我是家里的老大,小学高年级时懂事了。看到妈妈忙里又忙外,侍弄罢庄稼,又照顾我们兄弟姊妹,很是辛苦。于是,我就把挑水的活主动承担下来,每天早晨挑两挑水,晚上挑两挑水,热天时要洗澡,用水就更多。老井有30米深,因为我年龄小,个子又瘦小,往上绞水时得双臂齐上,手腕向下紧紧压住辘轳把,奋力地向上摇着辘轳把。因为我用的桶小,所以我能把一桶水给绞上来,如果换一个大一点的桶,我也只能望井兴叹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经常挑水臂力的锻炼 ,我绞水和挑水,都能轻飘飘去完成了。
老井也有老井的不幸,它承载了村里多少喜怒哀乐,它也是一本编年史,见证和记录了人类因无水,而生离死别的苦难历史。史料记载济源最早的旱灾是:"王莽时,天旱不雨,济水枯竭。"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春旱饥荒,一斗米涨到1000钱,饿死的人互相枕着;唐代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大旱;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大旱,地里没有禾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大旱,颗粒无收。《怀庆府志》记载,轵城村饥民赵英才杀死一个叫焦闻香的人来吃。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旱灾,引发大饥荒,一斗米涨到2000钱,人吃人。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天大旱,沟渠干涸,一连五季没有收成,树皮、草根都吃光了,饿殍载道。于是,老井也随着旱灾年年被淘,越淘越深。但水还是不够用,反而水越淘越少了,随着年景也干涸了 。村民们就挑着桶到两公里以外的邻村去挑水,一挑就是半个多世纪。
解放后,政府把群众吃水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组织人员利用先进设备淘井,井的深度增加了,塌方部位也控治住了。据说那次淘井挖到了地下河,在井里放上根麦草,就会看到麦草在城郊马寨村的井里流过,几天后会在济南趵突泉里流出。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这次淘井后,井水丰沛了,再没有干涸过,乡亲们再也没有因为水而发生村与村、邻与邻或亲兄弟之间的矛盾,人人心安神定,一门心思的侍弄庄稼,一门心思的过生活。二是政府为民办事,是想群众所想,是急群众所急,是负责任的。结束了一副挑子进邻村,半个世纪为吃水,低三下四的困窘景象。
读小学时,课本上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字句和达到的标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水不再挑水,“用自来水”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硬性标准,激励着一代愿意为村民办实事的干部。为了早日实现“用上自来水”这个愿景,1966年村支部书记郜振宣带领支部一班人,明确责任,东奔西跑,调查研判,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为村里架了电,为村里打了眼机井,筑起了一座水塔,从此,村里吃上了自来水。“共产党好,基层党组织贴人心”,人民群众赞扬你,就会跟你走。之后村里又打了四眼机井,用于大田灌溉,真正做到了大旱之年保丰收。乡亲们过上了同当时生产力相同步的“共产主义”“滋润”的生活。
当时村里用电和用水塔吃自来水,是全县比较靠前比较早的村庄之一。慢慢的,来老井挑水的乡亲们逐渐少了,说明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好了,日子顺心了。
从此,老井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只能是在村里的庙会上,小商小贩需要水,否则就做不好生意。而村里劳动力又多,大家就往会场送水,一挑水2毛钱的报酬,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闻着桶里冒出的甘甜气味,袅袅的在挑担头萦绕,心里无比的高兴。还有的人,长时间不吃老井的水,怕忘了老井水的滋味,隔三差五的也去老井挑上一挑,回味一下老井的恩惠,讲给下一代听,延续着老井的好。
老井也有蒙冤时候。在我离开家乡数年的某一天,突然听到一则消息,说是:有人跳进了老井。我就急急忙忙给家里写信,问谁跳井了?原来是村里年龄最长的老婆婆,不知因为什么就跳井了。老婆婆跳井不是对老井的不满,肯定是有了生活的重压并有了闲言碎语,才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死对老井的压力是很大的,老井虽含冤不会说话,但村民们从老井逐渐干涸的水面可以体会到:老婆婆老了,寻死觅活。可老井呢,也跟不上时代步伐了,不走恐怕也不行了。
村民们如实地说:老婆婆这一跳,跳出了村民对老井的疏远,割断了村民对老井的相思,好长时间老井上空没有听到辘轳声了,村民们也不再敬仰老井了。老井从此成了一种杀人越货的蟊贼,被村里党支部列入关闭行列 。现在你在村里走一圈,再也看不到老井的身姿,喝不上那甘冽的赛过各种饮料的使人充满力量的老井的水了。

作者简介: 牛玉武,笔名惜阳,河南济源人,退休后开始学习写作。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0)

相关推荐

  • 沉默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就是村民的生命之泉,泉水的多少,安抚着人们的心. 查树轮可溯年岁,观牛齿可辨年龄,但老井模糊了青春与衰老的界限,井沿碧绿的青苔,井口光洁的青石,都是时光落下的印迹.老井到底是什么时候凿打而 ...

  • 肖小林:家乡的老井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我的老家在衡南县洪山镇双王庙居委会新干塘组,村里有口老井一直让我魂牵梦绕.自从1991年当兵离开家乡,直到到2015年转 ...

  • 白衣青衿||故乡

    故 乡 白衣青衿 故乡是一束光 愿她将照亮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在与故乡分别数十载后,乘着一辆SUV,我又驶往了故乡,一路上,望着高速公路两旁上一闪而过的白杨,故乡向一个久别的亲人一样,又走入了我的眼 ...

  • 古井记忆:从“吃水不忘挖井人”到“背井离乡”,我们经历了什么?

    老井记忆 1988年,年轻张艺谋担任电影<老井>男主角,把农村打井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如电影中的故事一样,在很多北方的村镇,想要伴水而生,就不得不打井生活.水是人们生活的源头,没有水就没 ...

  • 刘国友 散文 那井 那人 那事

    故乡是我们人生的根,漂泊他乡的游子总爱回想与故乡有关的那些往事.在漫长的岁月里,每每看到"离乡背井"这个词,我就会对故乡的老井,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涌起无尽的温馨悠远思念. 小时候 ...

  • 白浪随笔:村西头那口老井

    村西头那口老井 文/白浪 从我记事开始,村西头那口老井就是全村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一年四季,村里人喝水都靠着这口井. 井是哪一年打的,谁来打的,用什么工具打的,已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地记得,井位于村西头 ...

  • 五台人忆 | 老家老井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老家老井 --童年纪事之五十 文/老农民 离开老家,在 ...

  • “宣化记忆”征文 | 老梧桐树的见证 | 作者: 牛玉武

    最能见证岁月沧桑的是济源宣化街的老梧桐树,最能见证济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也是宣化街的老梧桐树.老梧桐树什么时间栽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它们都在精神矍铄的活着,春天舒着广袖,裹着徐徐春风.夏天头顶烈日骄 ...

  • “红色故事” 征文 | 吻故乡热土 报党之恩情 | 作者:牛玉武

    我从没有见过二叔. 偶尔也听到有人谈及他.那时我正生长在孩提时代,也不懂,甚至不以为然.只记得家里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光荣之家"的红色牌匾. 曾记得在那吃喝还有点紧张的年代里,每到 ...

  • 家乡旳柿子红了 | 作者:牛玉武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韩彦” 征文 |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韩彦 | 作者:牛玉武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黄河情” 征文 | 黄河的风,黄河的浪 | 作者:牛玉武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韩彦” 征文 | ​红色韩彥 美丽家园 | 作者:牛玉武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远方•青春之声】天津《怀念那口老井》 作者•李金平/诵者•黑珍珠

    作者:李金平 主播:黑珍珠 编辑:落落 怀念那口老井 村西头的那口老井干涸了 井底不再深邃 人们不再光顾 老井关上了历史记忆的闸门 井壁上长满了苔藓 井沿上疯长了的老草随风摇曳 这口老井有人世间太多的 ...

  • 【沧海诵读】《老朱闲聊 古语新解》作者/朱焕武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1010期 点下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老朱闲聊 古语新解 作者/朱焕武  诵读/芳菲  编辑/狂哥 老朱闲聊 古语新解 有句话道:"老人的古语赛天书 ...

  • 【远方•夜读】辽宁《老井》作者•王卫生 主播•孙春苓

    老井 文/王卫生 我们老家家属院有口老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院人集资打的.全院三十多户人家,吃水.洗衣全靠这它.井水甜,冬天是温暖的,洗衣不冰手,夏天沁凉,人从大太阳地回来,喝一口解暑. 夏天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