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酒,北方浓香第一窖
河北邯郸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水质甘甜,自古就是名酒之乡。
早在 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此地就用滏水河畔清纯的甘泉,酿出的稀世美酒被封为宫廷珍品,扬名诸侯列国。
有“北方浓香第一窖”的丛台酒,就是产自于邯郸大地。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款丛台酒。
邯郸酿酒历史悠久
丛台酒,因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在都城邯郸建造的宫廷御苑“丛台”而得名,在战国时期,还有着很多关于邯郸名酒的历史典故。
比如“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记述了因赵酒而引发的楚赵之战和稀世珍宝“和氏璧”落户邯郸的动人传奇。
到了唐宋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昌龄等都曾多次游历邯郸,并在丛台之上纵酒放歌,并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
其中李白的《邯郸南亭观伎》“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引美人,清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等等,都是李白在邯郸豪饮美酒后的生动写照。
还有杜甫《饮中八仙歌》,描写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八位喜酒的才俊“仙人”,成为酒诗的绝唱。
丛台酒真正起源于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邯郸北门里张氏名门望族创立的“贞元增烧坊”,历经五百年风云聚变,贞元增烧坊始终屹立不倒。
到了清朝时期,大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邯郸,登丛台、品美酒,写下了“邯郸自古佳丽地、美酒十千醉不辞”,表达了乾隆皇帝对邯郸美酒的褒奖。
到了民国时期,在1915年,贞元增烧坊所产“直录高粱酒”远渡重洋,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
1928年,张学良率部南下,途径邯郸,登丛台凭吊赵武灵王丰功伟绩,当地名绅邯郸商会会长王琴堂以贞元增烧坊所产佳酿款待张学良。
张学良饮酒后赋诗《军次,游赵古城邯郸宫》:“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争说武灵王。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屟廊。光武艰难定络中,滹沱一饭困英雄。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
1945年,政府以贞元增烧坊为基础,收购邯郸附近十五家私人烧坊,成立由边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国营邯郸市酒厂。
建国后,丛台酒凭借优良的酒质以及高超的酿造工艺,一度成为河北省第一名酒,中国冀派浓香型白酒领军企业。就比如:
1965年,在河北省第二届评酒会上,邯郸市酒厂以人工老窖生产的“邯郸大曲酒”和以浓香酒香醅串蒸的“邯郸老白干酒”荣获河北省“双第一”名酒。
1975年,邯郸大曲正式更名为丛台酒,并在华北区白酒评比会上荣登榜首。
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84年,在全国轻工业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质奖杯。
1988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再度被评为全国优质酒,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章;1994年,邯郸市酒厂改制为“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老字号” 。
这就是丛台酒,荣誉无数,在悠久酿酒的环境下,更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绽放新的光芒。
古法酿造,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邯郸酿酒历史悠久,传统的古法酿酒工艺一直也在传承中发展。丛台酒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并获誉无数,自然离不开自身优越的造酒“基因”。
作为丛台酒的前身,丛台酒始终严格传承了“贞元增烧坊”的“六必古训”,坚持优质水源、饱实原料、严细工艺、精工操作、量质摘酒、陈年储存不动摇。
这其中就包括“好水酿好酒。”酿造丛台酒的丛台酒苑附近环境优美,水系繁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越的地理环境给酿酒也创造了很多优越的条件。
同时,“好酒少不了好粮”,每一瓶丛台酒都选自当地优质的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成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酿造而成。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泥老”丛台酒是浓香酿造工艺与泥窖技术完美融合的典范。上世纪60年代,丛台酒厂以贞元增烧坊老窖泥接种培养,创造出“人工老窖技术”。
经过不间断的酿造,酿酒微生物在窖泥中不断繁殖,从而使丛台酒的香气愈发幽雅细腻,口感愈发顺爽纯净。
同时,丛台酒窖夏凉冬暖、恒温恒湿,温度常年保持在 15-19℃左右,湿度常年保持在50-80%区间。在这种环境下基酒经过相应年份的贮藏,酒质更柔熟,酒体更丰满。
并采用陶坛储酒,陶坛透气性好,被称为“会呼吸的储酒器”,是酒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最佳容器。陶坛中还含有多种金属氧化物,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有益成分趋于协调、香气优雅、口感舒适。
丛台酒,在与陶坛的岁月交融中,一步步呈现出完美的酒体风格——闻着不重、喝着不冲,品质绵柔,入口极顺。
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了以“无色透明,窖香幽雅,入口绵软,落口甜净,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名优白酒中享有盛誉。
这就是丛台酒,有句话说道“离开丛台酒苑就酿不出丛台酒。”真正亲临整个酿造过程,或许你会对丛台酒有着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