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奉道教的宋徽宗
宋朝皇室与道教渊源很深。宋徽宗之前,太宗、真宗父子就曾各取所需,利用道教巩固自己的统治。太宗继位有“斧声烛影”之说,为洗刷自己弑兄篡位的嫌疑,平息当时社会的舆论,太宗利用道士张守真、方士马韶制造并传播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是上天和神的意志。应该说,太宗崇道更多的是在利用道教,他本人倒是说不上痴迷。
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为利用宗教神灵迷醉朝野,安定人心,同时也为自我安慰,仰仗神力来保佑平安,就伙同大臣丁谓等制造神降“天书”,甚至声称道教神仙赵玄郎是赵宋王室的始祖。随后,真宗自称为“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修建道观,优待道士,不断祭祀道教教祖老子李耳,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在当朝皇帝的支持下,道教得到空前的崇奉,直到真宗去世,这一风气才有所缓和。
而宋徽宗是继真宗后又一位狂热崇奉道教的北宋皇帝。“徽宗在崇宁、大观间还只是一般的崇道,政和以后渐入迷狂。”(虞云国《细说宋朝》)宋徽宗推动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他对道教的崇尚在宋代历史上达到极点。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的地位得以大大的提高,几乎成为国教。
政和三年(元1113)的一天,宋徽宗自称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飘忽间上了天,在天上还见到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对他说:“汝以宿命,当兴吾教”。宋徽宗醒来之后,自认为这一切都是真的,从此开始在全国大力倡导道教。
政和四年正月,徽宗下诏置道阶二十六级,有先生、处士等名号,好比官制中的阶官系统;后来又置道职八等,有诸殿侍宸、校籍、授经等以拟待制、修撰等,好比官制中的馆职系统;另置道官二十六等,有知左右街道录院事等名目,好比官制中的差遣。
政和六年,徽宗在京师设道学,分元士至志士等十三品,后命太学、辟雍设立《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各二人,命各州县招收学道生徒,教材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以《庄子》《列子》为小经,学生通大小经各一部,即可参加道学考试,中举即授以宫观官或补以道职。
政和七年,徽宗煞有介事地对道箓院说,自己是神霄帝君,怜悯中华受到金狄之教(即佛教)的影响,愿意以人主的身份让天下都归正道,授意他们册封自己。于是,道箓院册封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佛道两教一般是相安无事的。宜和元年(119年),徽宗却下诏改僧人为德士,尼姑为女德,冠冕衣着悉从道流;佛祖改称大觉金仙,其余佛教诸神改称仙人大士等道教称号;寺院改称宫观,主持改为知宫观事,原先管理佛教的僧录司改称德士司,隶属于管理道教的道德院。这种崇道抑佛的政策,自然激起了佛教徒的不满和抗争。“宣和六年上元节,徽宗在御楼赏灯时险些被一小和尚刺杀,但这并未使他有所收敛。”(游彪《靖康之变:北宋衰亡史》)
“种种迹象表明,徽宗大肆崇道,纯是一场闹剧。至于后来金人入侵时,有人借道教之名骗取荣华富贵,又在实际对阵中贻误战机,更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徽宗崇道的闹剧,虽然不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无疑是一剂非常猛烈的毒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余耀华《宋徽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