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诰命和敕命
清代诰命、敕命(诰敕圣旨)是皇帝封赠官员名号、贵族爵位时使用的诏令文书。清代规定,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敕封外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发给敕命。
乾隆朝诰命(局部)
帝王封赠制度自古有之。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而不用,而汉代则偶用。“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每当官员授命之时,即按官员的品级随同授给本人一种文书,成为'告身’,上面记载着官员的官品职衔,任官权事迹等项,按期用途来说,相当于现代官员的任命书。到了宋代,除了封授官员本身以外,还对官员的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恩封赠(生者为封,死者为赠)。这项制度为后来的明清两代所沿袭,而且又有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由告身演变成了诰命和敕命(俗称'圣旨’)。”(屈春海:《新清宫档案解读》)
清代的诰命、敕命文书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它是书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的。其中诰命用三色或五色纻丝织成,文曰“奉天诰命”;敕命用纯百绫织成,文曰“奉天敕命”,均用升降龙盘绕,织文满、汉文兼用。清代授给诰命或敕命时,夫妻封赠共用一个圣旨,一品官员授给4轴诰命,可向上封赠3辈;二品、三品授给3轴,封赠上两辈;四品至七品授给2轴,封赠上一辈;八品、九品只授给官员本身1轴,不封其妻。
嘉庆朝诰命
清代诰命、敕命的文字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之后,按品级填写。其文字满汉合璧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每当封典时,吏、兵二部题准封赠职务及姓名,由内阁中书科按品级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后,分别钤用“制诰之宝”、“制敕之宝”按品级颁发。其文内大体是先简述皇帝的相关旨意,然后是被封赠者的官员事迹或功绩,最后是封授的品秩、袭次等。
中国自古就有“夫贵而妻荣”之说,官员覃恩封赠制度更是惠及夫人,因此世上曾有“诰命夫人”或“敕命夫人”之称。在清代,“诰命夫人”只是得赐诰命“圣旨”各级命妇的泛称,她们有等级差异,并附从于丈夫的品级,各有官方正式命名的称号。按照受封官员的品级,其夫人名号相应为:正、从一品为一品夫人、正、从二品为夫人、正、从三品为淑人、正、从四品为恭人、正、从五品为宜人、正、从六品为安人、七品以下均为孺人。因此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均可称为“诰命夫人”,安人、孺人则称“敕命夫人”。
诰命外观(轴头和锦面)
诰敕圣旨是荣宠的凭证,因此受封赠者及其后人十分重视和保护,而且朝廷也对诰敕圣旨立法保护。清朝规定,诰命或敕命圣旨由受封人珍藏,如遇水、火、盗损,经申请复议,准许重新补给。但是,如因收藏保管不慎,导致虫蛀、潮湿损伤或污染者,就要处罚停发6个月的俸禄;如将其典当,则革去官职;违犯大清刑律,则追夺缴还。另外还规定,凡满洲蒙古汉军受封命妇再嫁者,应将本妇原得诰敕追夺。
清代诰敕封赠制度虽多承明制,但依然讲究多多。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延续千年的皇封诰(敕)命也随之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