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见 炊 烟 绕 渭 水
又 见 炊 烟 绕 渭 水 文/朴阳
(景贤阁·文萃·2010-01-15)
风景秀丽的秦东明珠---渭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里的人们在高歌猛进颂和谐,齐心协力谋发展。滔滔不绝的渭水似乎比以前更清澈,一时寂寞的渭河默默的奔流着自己的多情,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使她变得格外清丽脱俗。在一辈一辈人的传说中,不是一般的美丽,不是一般的传奇。她不因战火纷飞的弥漫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她不因船工悠远流逝的号子而不承载各民族共同生存的繁华。在炎黄故里和龙兴之地的三秦大地,她拂面洋溢的是阵阵春风和温存,她最初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故事里缔造了人类爱情的传说,她实现了人们最初美丽的遐想和永恒的真情,点燃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生存烟火,为此渭水河畔的炊烟一直袅袅至今,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一切美好在奔波的忙碌中疲惫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我们只知道从父辈的身影和足迹中延续我们的未来,永远尘封了过去的历史,只是在偶尔的只言片语中,发觉了生存的奥秘而又迫不及待的忘却。仿佛只有渭水和两岸的炊烟才能诠释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一百四十年前的渭河两岸,发生了一场难以抑制的种族杀伐和争战。因为历史是靠沉淀而来澄清的,修复和完美她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恰如其分的机遇。这场争战是由汉族引起的,起源地就在我们今天的大荔县羌白镇、八女井一带,据说是汉民因为回民贩卖牛羊来回路过田地吃了禾苗发生了械斗,找官府未果,从而酿成了八女井一夜之间全村人被杀光的令人发怵的历史遗憾。随即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当时由于各自观念的分歧将小群体矛盾演化成了民族矛盾,加上当时清政府调出陕西防务镇压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双方的激烈的争战面前,陕西社会政局很难稳定。居然由部分对黎民百姓极不负责任的极端主义民族败类煽风点火成大规模的杀伐和争战,这场争战不是利益之争而是文化之争,信仰之争。悠悠的渭水在那一刻记录的是失望和叹息,那一刻回旋在渭水上空的不是炊烟,而是非难的战火和难闻的硝烟。那一刻渭水留恋地望着不得不西去的回民兄弟,那一刻渭水呜咽悲恸的更是八百里秦川大地上死去的数百万无辜百姓,有谁能形容出渭水当时的情怀?是无奈还是愤怒,是无情还是悲哀?
关中平原因宋元战乱时期人口锐减,西北一部分回民在那时东移南下迁徙到陕西关中各地补充,形成了回汉杂居团聚热闹的生活场面。大家在繁忙的作息中并没有什么仇视和藐视对方的生存,和睦共处,相互依赖,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和繁荣。但长期在封建社会的枷锁束缚给回汉民族双方带来巨大的灾难,更伤害了深厚的民族感情。也许,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和谐”的字眼还与他们很遥远。但今天看来,这段悲壮的历史或多或少的启发赖以渭水生存的人们知道了民族团结、和睦共处沉甸甸的份量。
也许,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安排和选择。人类的生存的确有她的规律,没有谁能改变。只有不断流淌的渭河可以诠释历史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的确是一个荒凉的手势,我们只不过是跳上历史舞台又跳下去的一个个戏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渭水陪伴人们走过了漫漫长夜。我们生存的人们要对历史的发展负责,不要过多指责谁是谁非和怨恨,时间可以冲淡一切,默默流淌的渭河依然奔腾向前,昨天的日子属于昨天,明天的日子希望是个崭新的姿艳。
随着六十年前新中国的诞生,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空前大团结,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的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回汉等民族不是一家胜似一家亲,人们打破了多年的隔阂,各个民族在党的春风里豁达开阔地携手建设美丽的幸福家园。渭水河畔的人们在冉冉升起的红太阳普照下,放心燃起一股股充满生机和象征祥和的袅袅炊烟。人们不时用欢歌笑语歌颂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好,更在今天突飞猛进的经济高速发展新时代的和谐社会里,用高度的现代文明证实着正确的历史抉择。这一刻,渭水含笑永隽;这一刻,渭水情深比海;这一刻,渭水绵绵永不休;这一刻,渭水包容了一切爱恨情仇,用释然一切的大度笑纳了狭隘的民族观念,涵盖了炎黄子孙生存的意义。这一刻,渭水用五彩斑斓的波涛眏射,荡涤了民族的灵魂,呈现出划时代的永恒和真爱-----和谐。
注:插图为朴阳与西班牙皇室成员Gloria合影
作者简介: 姓冯,名麒瑞,字朴阳,号风雨尤散人。 生于七零后、 涉世九零后、 均分八零后。曾戍边卫国十余载,参政迹混府衙十余载 ,商海荡舟竞眼前,《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投稿邮箱:LWQWYCZS@163.com
514895427@qq.com 12590209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