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平和县军管会(政工团、区政府)设在大坪西爽楼

解放前夕

平和县军管会(政工团、区政府)设在大坪西爽楼

黄 武 疆

近日,热心乡亲黄财生提供宝贵的线索:解放前夕,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设于大坪西爽楼,并在此成立平和县政治工作团。他说此信息来源可靠,是龙岩地区医院原院长、离休老干部、心血管专家吴汉陆(山格人)亲口告诉他的,解放初期,吴汉陆就在平和县军管会当文书。而这条线索也印证了笔者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听长辈说过,西爽楼曾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县堂(区政府)”。

谨慎起见,笔者查阅1994年版的《平和县志》,并咨询多位离休干部以及八十多岁的老乡亲,他们都清楚记得大坪解放后,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就设在西爽楼,而县志只记载设于“大坪”。根据县志记载、党史资料及采访录整理如下:

民国38年(1949年)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在芦溪成立,陈天才任主任,副主任杨水满,委员郭健、赖国文、黄芸生、王今生、卢友信,(在芦溪蕉路成立平和县第一区人民民主政府)。

8月15日,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由芦溪迁至大坪(解放大坪、霞寨、小坪,在西爽楼宣布成立平和县第二区人民民主政府)。

9月5日,平和县军管会、县独立大队在大坪又吸收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并以政治工作队为基础,组建了平和县政治工作团,团长张苏生,副团长叶活水,下设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长陈锡侯,第二中队长黄活流,第三中队长周三三 。

17日,国民党平和县县长张介义率部起义。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平和县独立大队接管琯溪,平和和平解放。

从上述记载可得知,1949年8月15日至9月17日一个来月时间,大坪西爽楼一直是解放、接管平和县的军事指挥中心、政治工作中心。知情者说,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天才的办公室、平和县政治工作团团长张苏生办公室设在西爽楼内的“圆峰堂”,当时他们在这里指挥全县解放作战,起草重要文件,筹备组建中共平和县委员会、平和县人民政府,对解放平和县发挥重要作用。

笔者分析,大坪历来为平和中部的核心区,是东接小溪、漳浦、西连九峰、潮州,北达南靖、漳州,南至诏安、广州的交通枢纽,加上大坪地势平坦,是平和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平原,战略地位无可替代。西爽楼又是大坪的中心,这里背靠大屏山,东望五峰旗,西眺铜场岭,南门正对坂仔尖,此楼建于明末清初,原为“反清复明”基地,墙体厚实牢固,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自古以来,大坪乡亲崇德尚义,淳朴正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像周恩来留法同学黄廷钧、黄焕丁、黄腾键(廷坚)、黄太行、黄彩南等共产主义革命人士,他们为平和的解放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等机构设于西爽楼,乃基于大坪人民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军政机构进驻期间得到广大父老乡亲的支持与拥戴。

可以说,大坪西爽楼为平和县解放战争立了大功!我们将在西爽楼内专设“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旧址”纪念室,以展示解放前夕平和(大坪)的革命史料。

采访视频

西爽楼采访录

受访者都是八、九十岁的老大娘,最大者年龄九十八岁。她们是西爽楼的原住民,是七十年前解放战争“大坪战斗”的见证者。她们对红军(解放军)进驻西爽楼的情形记忆犹新,并亲自为解放军做饭、煮地瓜、烧开水等等。

据上辈老人口传,当年国军一营兵力,一个迫击炮排占据葫芦寨,下至牛仔岭,上至墩仔尾,扼住解放大军通往小溪通道,刘永生所属部队陈天才领导红军从芦溪出发经官峰、大山、洞坪,进驻西爽楼,当时解放军指挥部、政治工作团、区政府,设在大祠堂(圆峰堂)。

(采访记录者:黄德成,字幕:黄锦鸿)

西爽雄姿

---笔者诗记---
大坪革命好传统
平和政军此办公
解放全县民拥戴
西爽古楼立奇功

西爽楼雄姿

西爽楼雄姿

古楼旧巷

圆峰堂

革命标语(原标语为繁体字,文革期间改为简体字)

西爽楼南大门及“一代清官”黄元规的石旗杆

西爽楼楼建于清顺治六年,至今370年。根据族谱记载,西爽楼是大坪黄氏(大潮房魁模公之子)十世祖黄蔡仁创建。据传建楼者乃“反清复明”志士,负责运送起义军的兵粮物资,在抗击清军期间,因前方义军投敌,无奈之下,运回军饷粮草回大坪建造此楼,作为“反清复明”基地,期待东山再起。在战乱纷纭、朝代更迭的年代此楼留下许多故事,此处不在赘述。
本围楼为方形圆角建筑,长96.8米、宽81.6米;楼高15米,共4层。西爽楼有东、西、南三门,南门为正门,较大,门宽2.2米。全楼共有房屋76间,楼内有6座祠堂,分为两排,每排3座;楼门前有石埕,长86米,宽17.7米;埕前有一弧形水塘,最宽处30米;楼门前有一口U字形的池塘,为护城河,当时盖楼夯墙取土,预留大坑作为池塘,具军事、防火之用途,一举两得。楼内天井房屋层叠,高低起伏,错综复杂,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巷道,东西纵横南北交错,一座楼就是一个庞大坚固的城堡。西爽楼最高峰时居住上千人口,人声鼎沸,十分热闹。据相关文献比较表明,以西爽楼的面积规模,堪称“世界最大的方形圆角围楼”
立于南门的“西爽楼”石牌匾为蔡仁的曾孙良法(太学生、邑庠生)于乾隆年间重立,历经日月风化,见证沧海桑田,书体苍劲挺拔,大将风度依存。
起名“西爽楼”,有“西风送爽”之意,即东古洋吹来的风使人怡爽、清新。大坪黄氏自一世祖黄质斋开族建乡以来,一直保留着耕读传家之传统,“西爽楼”楼名源出《世说新语·简傲》篇,指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黄绮”是指秦末汉初的隐士“商山四皓”,都是品格高洁的人。唐朝诗人王维以“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的诗句来赞美隐士黄绮。西爽楼先祖以楼名喻志,希望子孙后代要培养、学习古代隐士高尚的德品。

大坪战斗

解放前夕的平和县

平和县是漳属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解放时间是1949年9月17日。早在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八支队(以下简称边纵第八支队)第十三、十九、二十一团就解放了平和芦溪,7月又先后取得霞寨大坪战斗、坂仔金京洋战斗的胜利,控制了平和大部分山区和农村,为和平解放全县奠定有力基础。为早日解放平和,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天才致信国民党平和县长张介义,建议双方就和平接管进行谈判。经两次谈判,张介义接受条件,于9月17日在县政府驻地三井发动起义,迎接平和县军管会和县独立大队进驻。平和的和平解放为解放漳州全境开了个好头。以下介绍的是平和解放战争中的《大坪战斗》。

1949年7月3日(农历六月初八),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第八支队十三、十九、廿一等3个团为攻打驻防霞寨地区的省保安团,扫清解放平和的障碍,从芦溪出发,挺进大坪乡铜场保(今钟腾)。

当晚,指挥部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部署翌日大坪战斗方案,攻击目标是霞寨白灰楼省保安三团二营姜连。会后,连夜行动。十九团于拂晓前埋伏在白灰楼后山上,十三团拂晓前占领大坪圩及周围村庄,廿一团担任打援阻逃之任务,一路埋伏长汀洞仔林口,阻击从小溪增援及从霞寨败逃之敌,另一路埋伏于大协关制高点,伏击九峰增援及霞寨败逃之敌。埋伏在大协关的廿一团2个连与敌炮楼隔路相望,由于杀敌心切,翌日晨5时30分则乘敌起床出操之际,向敌阵地打了机枪,过早暴露目标。少顷,在大坪的十三团重机枪也打响,致使白灰楼敌军姜连蛰伏楼内,原计划诱其出楼则落空。在松柏脚家里的大坪乡长黄如斋,听到重机枪后,知道解放军主力进境,立刻带随从、亲信登上楼后七岭湖山向小坪逃窜。指挥部发现后,即令十九团三连追击,并占领七岭湖山顶。这时,保二团一营300多人,由营长赖德辉带领从小溪走小路到达小坪圩,恰与黄如斋相遇,得悉解放军进境情况,即令向大坪进攻。驻小坪的刘汝明部炮兵营也用炮火轰击七岭湖制高点。十九团三连指战员挫败敌人多次进攻,严守阵地。十三团、十九团陆续增援上来,用轻、重机枪向敌阵猛扫,打得敌军往回收缩,结集在彭林的几个小山上。霞寨白灰楼的敌军姜连,于上午10时许,登上右侧的石墓龙山,配合赖德辉部的进攻。经过半天的交火,解放军的兵力、装备、地势、士气均占优势。指挥部决定发动总攻击,挑选52名英勇善战的指战员,组成敢死冲锋队,配备卡宾枪、驳壳枪和手榴弹。下午5时30分,利用太阳西斜反射敌军阵地的时机,指挥部下达攻击令,兵分两路,向姜连和赖营进攻。敢死冲锋队在强火力掩护下,一马当先,猛插敌阵。姜连逃回白灰楼,紧闭楼门,赖德辉见势不妙,仓惶逃回小溪。

大坪战斗持续一整天,双方投入兵力3000多人。大坪群众和地方工作团大力支持解放军。这次战斗打垮保二团1个营、保三团1个连、刘汝明部1个营,击毙敌排长2名,敌士兵伤亡数十名,缴捷克式机枪1挺、步枪8支、驳壳枪1支、子弹千余发。解放军牺牲1人,负伤6人。(《平和县志》第五章“重要战事”661页)

解放战争(网络图片资料)

作者简介

黃武疆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聯繫: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精彩回顾

不到平和县,福建土楼都白看!
将平和县乡镇地名嵌入对联,可以很美!

平和藝文:無疆一筆道,獻藝福州城!

黄武疆为中央电视台走进平和当“文化向导”

头条:中央电视台拍摄首届平和清溪楼太极文化节

掃碼關注平和鄉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