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硕士生导师、儿科主任中医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某,男性,2岁4个月,2007年9月2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啼哭,反复发作,呈阵发性,哭闹时手足痉挛,持续10多分钟,可自行缓解,无呕吐,智力发育尚可。主诉:夜间啼哭1年余。
刻诊:精神可,纳欠佳,眠欠安,大便干。
体查:神清,心肺无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无亢进,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舌红苔花剥,脉细数。
辅助检查:曾在外院进行脑电图、心电图、血清钙、磷等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方以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6克、鳖甲6克(先煎)、知母6克、丹皮3克、生地6克、小环钗3克、灯芯草4扎、夜交藤6克、远志3克、浮小麦6克、甘草3克。4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4剂后,患儿夜啼、烦躁减轻,大便正常,但胃纳仍欠佳,舌红,苔花剥,花剥处已有少许舌苔长出,脉细,效不更方,继守上方,再进4剂。患儿烦躁基本消失,夜啼偶作,胃纳增,舌红苔薄白,脉细,守上方去小环钗加入云苓6克、谷麦芽各6克以健脾开胃善其后。服药1月后自行停药,便干之证未再出现,小儿纳食均可,精神爽利。
【按语】
小儿夜啼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儿,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昼如常人。据此与青蒿鳖甲汤证“夜热早凉”之特点相吻合,究其病机当为邪热乘心,暗耗阴液,致阴虚内热,余邪未清而发夜啼,故以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
青蒿鳖甲汤源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温病后期阴虚发热的代表方。本案以其养阴透热,加入灯芯草、小环钗以加强清心火退虚热之力,夜交藤、远志、浮小麦以安神定志,诸药配合具有养阴透热,清心安神之功效。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