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任明志医生讲《神农百草经》之 甘草


(以下来自任明志医生网络课程整理)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这段话是本经的原文。

大家可能经常吃药的时候都会,吃药或者开方的时候都会用到甘草这味药。这个药在于处方中出现的频率应该说是最高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伤寒,仲景用方的这个,用方的习惯来说,一般在调治汤药的时候,甘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泛被应用的一味药。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服的这个汤药呢,叫水剂,用水煮。用所有药物先进行浸泡以后,然后通过水煮,煮在不同时间,然后是决定它药物走的远近。上焦药呢,就一般煮得比较轻浅一些,然后是作为解表;入中焦呢,就是煮的时间差不多;下焦呢,叫做汤、煎,煮的时间是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为什么就是说这种用水煮的方法呢?大家可能会想水煮的话那药渣的作用会怎么样呢?这个水啊,水性闭藏,水性有封藏的作用。所以呢,在煮药的过程之中,药物的很多气味,然后经过煮了以后,这个汤里面的这个,尤其是煮的时间稍微长点,汤里面的这个气味要比这个留下的药渣里面远远为多。所以我们过去古人一般吃药是只吃第一煎的,而现在作为从节省的角度来说可以吃两煎。

甘草气味甘,甘呢,甘属中土,主脾胃,主土。平呢,这个平也属于中土。本身这个甘草,甘能缓,平呢,这个平是指它的寒热温凉之性。所以说呢,这个甘草呢主要性味还主要是入于中土。

象我们平常吃汤药,这个汤药首先服了入于脾胃之中。入于脾胃之中,靠脾胃的运化,说过一句话叫做:胃若分金之炉。分金之炉是什么意思呢?你把金银铜铁各种不同的金属放到一个炉子里,这个炉子呢经过高温加热了以后,它根据各自不同的比重、重量、特性,然后它就分成几层,它俨然分开的。

而胃也是一样。你吃下去凉药,它凉药有凉药的路,清降有清降的路,升发有升发的路。姜桂附有姜桂附左路的升发,麦冬五味大黄枳实厚朴它有右路的敛降。所以说呢,这个药物入胃,内经里有句话叫做:“各随其所好”。根据药性的不同,然后这味药它就有它的偏向,所谓的同气相求。浊气呢,它就慢慢地缓行于下焦,清气呢它就发散于上。这是不同的药物入胃了以后,但这个根本,它不管是怎么分金,怎么上下、升降,它总归靠的是中土脾胃的枢转。如果脾胃不能枢转,中土无力,所以吃进什么药,也会呆滞成一堆。温燥药呢,只会耗散精气。寒凉药呢,就会导致脾湿壅滞,甚至阳气下陷。这就是枢轴败坏的现象,叫“枢败”。中焦的枢机不转。

所以说作为很多汤药,大家看伤寒论就知道,甘草的用量首先它是助胃气的。

有很多疾病来说,它作为一个调和的药,因为每个药物都有偏性。靠甘草的力量来中和偏性,然后来减轻它对胃气的影响。但是呢,又有不同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不能用甘草。就甘草这个特性是什么?是中缓,入中土的话它是甘缓。甘缓的话首先脾土,脾土如果不是因为元气不足而是因为邪气重,就是说判断一个脏腑的虚实,大家首先要考虑到两点,顺便讲吧就是说,大家有时候觉得是虚啊实啊,其实没有虚实的。没有实,只有虚。第一句话就是:精气夺则虚。脏腑始终都是虚的,这个脏始终都是虚的腑可能有实。邪气盛则实。邪气盛了精气肯定虚。是不是?但是以邪气盛为主。有的情况下是因为精气虚,但是邪气不实,只有这两种情况,不要说好像虚实好像脏腑还有太过。

这个观点很多人脑子里模模糊糊都存在的。所谓古人说“肾无实证”,也就是从这点阐发了。其实何止肾无实证,五脏俱无实证。因为实证的意思就是说,脏腑的精气总是亏多的,然后是邪气可能有时候逆气,寒热逆阻它有时候有实证。而在邪气盛的时候呢,有时候需要用偏性来调和。有时候攻邪的时候寒邪凝滞的话有时候不需要甘草。中焦湿气过重的时候痰湿阻滞过重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甘草。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这是什么?所谓邪,什么叫邪?“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所谓什么叫寒热,就为什么体内会寒热的表现呢?这个阴气不能升动则为寒,阳气不能敛藏则发为热。这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呢,有时候寒热现象也是因为不协调,不当其位所显现出来的。这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呢,就是中土不得运化,周身气机不能流转,所产生的脏腑有邪气瘀滞。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之气,甘草正好可以推动中焦的气化,来调整五脏六腑寒热虚实。首先讲就是说,这个甘草能够治疗的五脏呢,寒是什么寒,大家一定搞清楚,热是什么热。这个寒热虚实分很多种,那甘草它治的这个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它是什么问题。

从中土走的话,还是一点,由于中土虚,以太阴脾为主的这个中虚来说,中虚第一点是三阳不得含藏,第二点是三阴不得开发。如果中虚脾土导致的下焦阴不能出阳,这时候产生的寒症可以使甘草。阳不得入阴,就是我以前讲的甘温除大热,甘温除大热就是参芪草,来主治的。是因为上焦火不归土,大家都知道火能生土是吧,心火能生土,火能生土这个转化过程。但是火不归中土的话火气不能藏,中土必然虚。这时候中土一实了以后火气自然能够能含藏起来了。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讲的一点就是说至于甘草这一味药的升降,就是说每味药首先讲它的时候它都有升有降,有它天性,有它近似的脏腑归经的问题,服药了以后有它同气相求的类比。甘草呢本经里边应用的时候大多数都讲究是炙甘草,它后面都有注解。炙甘草是什么,炙甘草是治疗五脏之寒冷。甘草经过炒制了之后它更偏于阳气的由阴出阳,疗补虚寒,有这个偏性。

而生甘草的运用可以敛五脏之热,敛六腑,五脏六腑的三阳之气不得敛降。我简单举个例子:桔梗甘草汤就是一个例子。桔梗甘草汤的这个用药是生甘草,用于敛虚热的时候大多是以生甘草为主。这个为什么呢?这个生甘草大家如果吃过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生甘草有点辛味,有点苦味,除过这个以甘为主呢,乍尝起来甘草汤它有点辛味,有点辛散,苦降的作用。生用的话偏走于气分,助上焦的三阳之气敛降,炒制了以后性质就比较温和,温和它是甘温,可以佐助中阳的升达。

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这都是讲的一个中焦开化的自然产生的这种效应。中土为后天之本,受气曲直之源。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关于金创肿这个说法,古人都说生甘草可以泻火去热,生甘草所谓这个泻火去热的也是讲的它入中土的这个效果。

金创肿是什么,就是受的外伤啊。受了外伤之后伤的是什么?脾主四肢肌肉,伤在脾胃啊。为什么甘草能够治疗这个金创肿呢?甘草是补中土开化源营卫调和营卫之气。所以它对金创肿这个恢复是有作用的,解毒。大家如果拿这个甘草尝过之后呢就知道甘草这个甘味还是不同一般的,在嘴里尝了以后这个余味是非常明显的。甘就是中土之味,它为什么解毒呢?五行四象皆己土啊,就是说全身这些不足啊全都靠中土的作用来发挥产生的,但是呢中土有含藏作用,就像人身体呢也有五行也有六气,六气也有变化,但是都不显现出来,就是归于中和,甘草的作用呢就是使药物的偏性偏而不过。只要药物的偏性不能够破坏中土的和气,它就不算有毒,这就是所谓的解毒。毒就是药物的偏性达到一定程度人身体这种阴阳升降之极的平衡承受不住了,第一个就是说胃气病,消伐胃气了。第二个就是胃气伤,最后达到胃气逆衰败了,这个就是毒药产生的作用。从这点来说甘草可以解毒。但是有的毒药它作用的性质不一样,所以甘草就是,也不能尽用。

关于甘草这个原文呢大家还需要仔细看一看,学中医就是这样,对于经典原文呢必须要反复诵读,最好背下来。背下来以后隔一段时间读一遍,这样子久而久之通过自己的取类比象就能领悟出味道出来。这是一个渐修的法门吧,上来不要求建立一个五运六气彻明的了解,只是通过药物啊伤寒论啊进行不断的诵读,渐渐地渐悟的方法。

刚才说的这个金创肿啊,不是伤在脾胃,是脾胃它有所合所充,有了充养的本源,脾胃充养呢,脾胃是什么,脾胃的开化呢也就是以荣卫二气,荣卫二气对这个肌肤血脉的荣养。这个营气呢,自脾升达;这个卫气呢是经过肺胃的敛降。脾胃的虚实关乎营卫二气的充实。

这个治疗金创肿的话肯定是生甘草,大家不要想炙甘草。这个生甘草的作用呢,气机补在脾胃,它归经入经有四肢肌肉这方面的作用。

甘草和甘草梢一样么?

不太一样。这个甘草梢是比较细的一个部分。

咱们中国在药物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取类比象。对于一个药来说,它的根、茎、梢它是不一样的,是不是。它的根呢相当于人身的底部,气机发源的根部。这个茎呢,相当于人的胸腹、躯干部。梢呢,相类比人的四肢肢节。

炙甘草是怎么制的?

炙甘草我们一般是拿蜜制的。拿蜜进行炒。

甘草一般平常咽痛就吃这样对还是不对?

这不对,肯定不对。这个咽痛我说了,这虚火在上的人甘草可以敛虚火,是中土素薄的人;你要是中焦脾胃湿的话,你吃甘草那不是更加加重了么?就跟很多人咳嗽,老感觉干咳不行,老吃甘草片,这有一部分人就是恰恰吃甘草片非常错误。本来呢,肺的气化要是开达的话,它就会把偶尔有些痰啊淤浊啊虽然少啊排出来,再用甘草这种甘缓的性格把痰闭在里边,很多咳嗽都变成慢性了。长期咳嗽就会伤损肺气。所以说甘草这类药呢吃了暂时不咳了,感觉好,过两天再吃吃,这个越吃越坏,到时候还想不到是甘草害的。

口含生甘草能不能止牙疼?

就是这个作用!口含生甘草何止能止牙疼,还有某些溃疡口腔溃疡就是说虚证的,老来复发的反复复发的口腔溃疡,中土虚的很多一系列症状,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中焦寒湿啊,按照伤寒来说是太阴病。太阴病有它的提纲,大家可以翻开伤寒论看看。但太阴病的这个关键是,腹满不欲食。中焦寒湿的病人肯定是纳呆,不想吃饭。进而之,或有腹满,或腹满甚,就平常肚子胀。这是太阴病的一个就是说眼目吧,不欲食。他吃也吃不下去,中焦寒湿都壅滞着呢。这一点呢,太阴病跟厥阴病就有两条都讲到这个食的问题。这个厥阴病呢,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现少阳,总是中现少阳,相火,所以说呢,这个厥阴病呢,是想吃,饥而不欲食;这个太阴病呢,是食不下,也不想吃。它这是两点。它为什么会饿呢,厥阴病?是因为有火。太阴病呢,是寒湿在中。太阴病即使中焦化现阳明之气的时候,也是腹满,也吃不下。

还有一个就是说,太阴病中焦寒湿的病人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口中和。如果是单纯的太阴病,单纯的附子理中汤证,不兼有厥阴少阳不兼有明显的少阴证的话,他必然是口中和。什么叫口中和啊?口里头没有乱七八糟的杂味儿。口苦,少阳火上逆了;口甜,口甜这个杂病不单是中焦寒湿水泛,这个口甜呢也是三阳之气逆上。

炙甘草汤中的炙甘草量不是最大为什么叫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的主治是什么?是脉结代,是不是啊?炙甘草汤之所以叫炙甘草汤,首先是它甘草用的是比较大的量,四两,这在所有伤寒方中用的量是比较大的。我们不能用剂量的对比来看大小,炙甘草汤中什么药用的量最大呢?地黄半斤,地黄半斤算大么?那你说酒呢?水七升酒八升。清酒用了那么大量,你说酒是君药主药么?不是。关键在于药物有君有臣,就是说药物起的作用,哪个是枢轴,哪个是真正关键作用所在。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行者医生” :任明志

男,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自幼深爱传统文化,内证儒释道三学义,感通天地万物之变,以传承岐黄心脉,接续仲景绝学为己任,欲振医道百年之衰。

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各种疾患治疗。

任明志“中医学习群”加入方法,

请咨询微信号18001132637

行者任明志先生讲

《四圣心源》:天人解(一)

《四圣心源》:天人解(二)

《四圣心源》:天人解(三)

《四圣心源》:天人解(四)

学习更多健康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