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孟胡蝶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20届硕士毕业生

孟胡蝶创作照

毕业作品《破镜重“圆”》系列

《破镜重“圆”》系列

材质:骨、木、石、陶、瓷、金属、大漆、金箔、银箔

尺寸:不等

指导老师:龙翔

作品阐述:

作品源于锔、缮工艺研究与实践。

在家具、石、骨、木、陶、瓷等碎片的“找碴对缝”中,各种碎片材料从沉寂中苏醒,并相互激发、积面成体,碎片之间的互为塑造,形成了材料本自具足的造型方式,看起来是“我”在创作,实际上只是听命于碎片,因此,在“去形式化”过程所赋予作品的形式中,各种碎片材料已将自身的脆弱性淬炼为不息的循环。

《破镜重“圆”》系列(局部组图一)

《破镜重“圆”》系列(局部组图二)

以物观物 离形去知

——《破镜重“圆”》系列创作感言

文丨孟胡蝶

陶瓷锔缮实践经历,为我打开了更大“碎片”世界的大门。我收罗了废旧家具,石块、骨头、木头、陶瓷等碎片材料,它们仿佛就是陶瓷碎片的化身。
在拼接之前,我会有一个朦胧的腹稿,但真正开始拼接时,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因为,在一堆堆碎片材料中,我完全不知道哪一块会成为下一个选择。碎片的拼接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正如陆俨少先生创作时“初无定稿”、“随画随生发”,用笔“互为肥瘦”一样,过程中事先的腹稿已经完全不起作用。《破镜重“圆”》系列只能在“找碴对缝”中,依照碎片不规则边界的吻合程度决定碎片之间的选择,在碎片的相遇与相互激发中,随“拼”随生发,分散的碎片不断被积面成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由碎片相互影响、互为塑造的造型方式,为此,碎片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随时可能成其为“是其所是”。另外,碎片边界所呈现的“天趣”业已显现出自然的本相,使碎片拼接方式本身成为作品内容之一。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碎片以自身生产出新的形式,构建了碎片新的自己。

《破镜重“圆”》之一

在繁杂的拼贴中,我尝试以“移情”方式“物化”自我,为此,在随物而化中,我仿佛成为各种碎片的一份子,我不得不将自己此时的意识,界定为碎片的意识——碎片通过我的身体组织自身。于是,我欣然放弃对材料的颐指气使、对造型的指手画脚,以及自己内在所有的虚妄,使“物”说话成为“心”说话。正如梅洛·庞蒂所言:世界通过艺术家的身体降临,并通过艺术家来思考自身,而艺术家却在聆听和领受降临了的世界,艺术家的手只“是某种遥远意志的工具而非别的什么”。因此,在“不为而成”之中,我意识到自己可以不必再刻意地去思考艺术了,因为,艺术就在事物之中。

《破镜重“圆”》之二

回顾过往自己以形式语言为先导的创作方式,只是将创作纳入到“早已知道”的结果之中,其结果是将活生生的人纳入到僵化的公式,从而,使创作无法超越人自身的主观情志或意识的界限,导致艺术实践沦为自恋的游戏,进而使创造性受到限制。

《破镜重“圆”》之三

《破镜重“圆”》之四

形式语言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遗产,是主客体二元认识论及精英文化的产物,克莱夫·贝尔称其为“有意味的形式”,并且认为切断了与主体现实情感的联系,意味着艺术与现实不发生关系。另外,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哲学思想来看,基于主客体二元论的认识活动,并不是人的最基础的存在方式,更不能承载人与世界的所有关系。

《破镜重“圆”》之五

《破镜重“圆”》之六

世界不是作为人的静观对象而存在,所以,不要总是企图去“认识”,而要以不动之心,回到事物本原,从物的角度去关照物本身,以物喜物、以物悲物, “以物之心为己之心”,从而领悟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的本真面目,才能以自然的方式各自尽显,使得物物相应,如此以来人才能更好地与自然万物相往来。

《破镜重“圆”》之七

《破镜重“圆”》已不限于材料、结构、语言、具象与抽象等学科内部问题,在随物而化的创作过程中,我走出了主客二元对立之囿限,获得了与世界关系新的感知,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展开。

其他作品

《外婆家》

材质:竹、木

尺寸:250×100×350cm

创作时间:2018年

《呼吸》

材质:竹

尺寸:200×150×350cm

创作时间:2018年

《器》之一

材质:瓷

尺寸:45×45×30cm

创作时间:2019年

《赤潮》

材质:瓷

尺寸:65×65×35cm

创作时间:2019年

《自然的骨骼》

材质:瓷

尺寸:56×33×45cm

创作时间:2019年

《秋竹探窗》

材质:瓷

尺寸:55×30×65cm

创作时间:2018年

《浴火重生》

材质:陶

尺寸:45×50×65cm,左右尺寸不等,共6件

创作时间:2017年


 孟 胡 蝶 简 介 

1993年出生于景德镇

1999年迁居杭州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16年获得吴冠中奖学金,2017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龙翔教授

主要艺术经历

2014年 作品《缤纷世界》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 作品《缤纷世界》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

2015年 作品《月夜归队》参加“我行我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获得新锐最高奖

2015年 作品《归队》参加“浙江风采——第一届浙江省雕塑巡展”

2016年 论文《青春的温度——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作品研究与其他》发表于《中国雕塑》2016第四期

2016年 作品《问候》《一个正圆在呼吸》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心物不二——雕塑展”

2016年 作品《归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浙江省美术写生创作作品展览”

2016年 作品《秋竹探窗》参加“2016中国·莆田国际雕塑艺术展”,作品由莆田市绶溪公园收藏

2017年 作品《心灵的呼唤》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心物不二——雕塑展”

2017年 作品《心灵的呼唤》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获得2017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银奖

2017年 作品《浴火重生》参加“2017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

2017年 作品《浴火重生》参加“2017首届深圳当代陶艺大展”,获得优秀奖。

2017年 作品《浴火重生》参加“2017乡约独山——首届安徽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获得铜奖

2017年 论文《抟泥问心——论我的陶塑〈心灵的呼唤〉》发表于《中国陶艺家》2017第二期

2018年 作品《呼吸》参加“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

2018年 作品《浴火重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8年 粉彩瓷绘作品《西湖四季》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粉彩瓷绘技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展”

2018年 结业于“国家艺术基金”粉彩瓷绘技艺创新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

2018年 作品《浴火重生》参加“‘家园’雕塑作品展   ”

2018年 作品《无人区》《接近你》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心物不二——雕塑展”

2018年 作品《外婆家》参加“‘大同·不同’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

2019年 作品《秋竹探窗》参加“和·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2019年 作品《赤潮》《影子》参加“浙江省塑青年——泥火淬炼”

2019年 作品《张颂像》由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收藏

2019年 作品《天路》参加“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览”

2019年 作品《天路》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地颂歌’红色雕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