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 事品 作品

11

“品”最原始的定义,就是让参与的众生都能有一口饱饭吃。

古人为政:官分九品,等级森严。一品是“食物链”的超级VIP,九品近于秃鹫,俗称打杂、跑龙套。

民间骂一人没“品”,或是“人品”差,为什么很虐心?因为就算你吃铁吐火万千本事,却未能助人打通生命出口。你以及跟你的人,只能活在乌烟瘴气水深火热之中,还“品”个卵?

换言之,“品”就是有本事替众生谋福利,自家也营养充沛,账目清楚。慢慢就引申为互惠,共赢。佛家讲得更伟岸,叫“利益众生”。翻译一下,叫“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品”跟所谓道德朝圣,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居高位者,能将名和利分好;低咖的参与者,能贡献或共创名和利,就叫有“品”。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说得不是精神胜利,而是指一个人已经什么都不需要,就能滋润地活下去。比如人经济上岸了,不再渴望被承认了,乃至于解脱了,开悟了,涅槃了。

普通人讲这句话,那叫不知天高地厚。臊!

小乘佛教的“自了汉”,就有点“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思。但是大乘佛教就瞧不上他们——人说佛教徒是“出世”心,那是严重吹牛逼。没有任何生物敢诳语出世。开玩笑呢?“世”者,混沌也,无量无边也,人或神都什么也不是也。

佛学所以将佛典奉为“第一品”、“第二品”、“第N品”……虽未曾明面上要求你三头六臂武功一流,但事实上那个“品”就已经在委婉地暗示:你必须带领众生离苦得乐,必须化破铜烂铁为璞玉黄金,不然你“品”什么?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有生活历练的人读了,会叹息,会流泪。为什么?因为太可怜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咬咬牙,再坚持,再忍忍,别抱怨,别装逼,就能有一口饭吃。这就叫“品”。

“儒、释、道”家或无论什么家,总强调“品”:越强调,越没有。因为“品”是对诸神的劈腿和质疑:“品”的底牌是筹码、阶级、人治,以及变现。

民间读书人要求自己或别人有“品”,就好比农民学八旗子弟玩玉是一样的:不务正业。

究其本质而言,“品”只是封建帝制的遗风。一个姑娘骂一个男人是渣男,或是一个男人骂姑娘是婊子,跟秦始皇做梦都想将吕不韦干掉的“品”是一个意思:人只是食品。

到底:“品”什么意思?

公开讲,就是照顾人、帮助人,爱人,让众生美丽。这是东方政治家所以推崇孔子的肉蒲团。

私底下操作,就是套路人、奴役人、收割人,任众生皆苦。这也是东方政治家愿意琢磨老子的玉如意。

诸神的“品”是策略性的保持沉默,人间的“品”是连蒙带猜的钝刀割肉。

12

人品的基础,就是先参悟众生“平均智商”,理解并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规则。比如最低咖的乖、听话、不逾矩,最高咖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人间励志者,意志力鼓吹者,皆为达尔文的门徒。

具体到人品的参数要求以及作业指导书,可简单描述如下:

“人品”一:牺牲的,奉献的,付出的,忠贞的,慈善的,英雄的,侠客的,默默无闻的,杀富济贫的,舍身取义的;

“人品”二:政治的,资源的,权威的,阶级的,科技的,垄断的,世袭的,绝对筹码的,枪杆子的,没有道理可言的;

“人品”三:宗教的,神秘的,天堂的,开悟的,请命的,净土的,神通的,炼丹的,前世今生的,破因果轮回的;

“人品”四:赠送的,免费的,打折的,保险的,贿赂的,惊喜的,便宜的,排队的,一劳永逸的,贪嗔痴慢的;

……

“人品”就是在有人的地方炊烟袅袅,而不是狼烟滚滚。

“人品”是普通人一世跳不完的探戈,不管对面舞伴是谁。

当人对“人品”失望,于是发明了梦想。

13

顶尖的生命,比如乐队,只专注作品。

作品,是能兜底、托起,唤醒,能撑起一片时空,能进驻或拥抱人心、人性,让人醍醐灌顶心生欢喜,叫作品。

作品不需要销售,或服务。如果需要,那是商品。简单比如“爱”,爱直抵心轮,人都渴望爱,人没办法抗拒。但“爱”不是作品,还需要转化一下:转化为一首歌,一幅画,一篇文,一部电影,一家酒店,一把吉他,一个系统,一种生活,一条道路。作品是无条件的爱。

作品是悲悯人,理解人,点化人,接引人的,但同时也有可能是疼痛的,褪皮的,探底的,薄情的,浴火重生以及残忍无比的。

佛学里的“空性”,通俗讲就是不要对人间抱希望。至少,不要对物质抱希望。佛陀的一生,都在语重心长劝勉人去稀罕自己,打理精神。

“空性”的背后,有一个大秘密:放弃众生的爱、肯定和嘉许,将一切生命“权柄”收回来,就叫“如来”。好像来了,又好像没来。

来了,指的是生命的,精神的,感应的,无欲无求的,一切无常皆正常的;没来,说的是物化的,有求的,低频的,肉眼所见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趋乐避苦的。

苏童在小说《我的帝王生涯》里写到,“我8岁那年,看见过一些白色的小鬼。每逢掌灯时分,那些小鬼就跳到我的书案上,甚至在棋盘(祈盼)的格子里循序跳跃,使我万分恐惧。”——人可以理解为隐喻。

作品是不考虑平均智商的,作品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无逼聊。自然而然,缘起缘灭,像没有用一样。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所以能打动人,魅力不在耶稣,更不在12门徒,而在于每个人都能从油画里看到自己的希望与绝望,疼痛与欢喜。——不是耶稣在分“圣餐”,真正会分“圣餐”的是达芬奇。

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作品。对于某些人,作品是符咒,化石或垃圾。

(0)

相关推荐

  • 詩歌是來自生活的大師

       --<今天>論壇"宇向詩歌現場網談記錄" 整理:商略 陳依達: 宇向的詩歌語感質樸.內斂,沒有時下詩壇我個人認爲受到過于追捧的一種工于"詩技" ...

  • 姬别霸王丨《事品》笔记

    夜来风寒凉.军帐顶上的帅字旗,秃鹫一般尖叫. 军帐内烛火微暗,一年轻男子来回踱步--军帐其实并不大,可他像走过千山万水--一身沧桑,一脸疲惫. "先睡吧!"是一女子的声音. &qu ...

  • 生活不只是会骗你,生活还会揍你丨《事品》笔记

    105 徐复观(1903年-1982年)客居香港时,写文章回忆母亲,文字很克制-- "当她拿着酒杯,向房下叔婶家里借点油和盐,以及还他们的一杯油一杯盐时,总是有说有笑地走进走出.母亲大概认为 ...

  •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丨《事品》笔记

    101 陈定山(1897年-1987年)之书画,简单,干净,就像在夏日大都市巧遇一芒鞋袈裟的僧侣,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这么一个男人,万水千山走遍,可曾历经寂寥?可曾有过狂喜?然后慢慢拥抱自己的本来面 ...

  • 世界尽头最著名的南瓜丨《事品》笔记

    094 特别喜欢那些极会聊天的人--其实谁又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呢--一个人为什么会感觉无聊?不就是因为身边没有会聊天的人吗? 聊天中的极品,当属"释迦拈花,迦叶一笑",两个男人四目相 ...

  • 孩子的天分之一,就是能让父母头大丨《事品》笔记

    085 房祖名入狱之前,父亲成龙对其很严厉:嫌弃他鞋子摆放不正,吃饭不够干净利索,干活也不上心,不积极. 他甚至还在拍戏的时候,很认真的对房祖名说,"你看看人家王力宏,又高又俊,人还勤奋,如 ...

  • 为何家会伤人?丨《事品》笔记

    080 写东西,先还是要好看,有趣.阅读起来要有点美感,就好比逛街偶遇生动的女子,倒未必说一定要娶回去做太太,坦坦荡荡瞄一眼,也是说不出的欢喜. 台湾作家童伟格曾批评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爱说 ...

  • 这个世界从来不稀缺咬牙切齿报仇雪恨的莽汉……丨《事品》笔记079

    早上醒来听了一段音乐,每个细胞都精神抖擞. 很小的时候,父亲给过一个雪白信封,信封背后一行漂亮行书写着贝多芬一句话,"音乐是人的灵魂,人生爆发的花火",灵魂不灵魂的倒是不清楚,音乐 ...

  • 铁匠的话音里,答应四哥的事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丨《事品》笔记078

    爷爷收过一个干女儿,姑娘的父亲是个铁匠:个子比周润发还高,人长得也清奇子弟.说话声音极其温柔,每句话却是千钧分量."四哥!就这么定吧."这是他跟爷爷说话.碗中的酒还没喝干,铁匠的话 ...

  • 未必高级,只是诚恳丨《事品》笔记077

    老聃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行任何事,学任何学问,先要"立":要有个"拳打千遍"的过程:再是"破":等程度够了,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