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天津情缘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梅兰芳与天津,彼此都是不陌生的。梅兰芳大师与天津卫的故事既有缘分,也有情分。在“双甲之年”回顾大师的一生,发现人生如戏的梅兰芳,一生中很多跌宕起伏的经历都与天津有关。而从1930年到1939年,这十年对于前半生的梅兰芳而言,包含了各种滋味,而天津也在这十年间见证了“梅老板”的那些得意与失落、追求与梦想。

梳理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与天津的故事,是从天津市档案馆珍藏的老照片开始的。照片上,脱下戏服的梅兰芳依旧顾盼生辉,而在照片背后,则是一代大师在岁月风云中的人生。

人生中的重要朋友

天津戏剧家张彭春

梅兰芳评价张彭春说:“干话剧的朋友真正懂京戏的不多,可是张先生却是京戏的大行家。”张彭春与梅兰芳的合作,使得张彭春成为中国第一位促成京剧走向世界的学者,这也成为如今令梁方等文史研究者感到骄傲的,属于天津的中国第一。

事实上,梅兰芳一生中曾多次到访天津,但上世纪三十年代,却是他在天津留下足迹最少的十年,但这仅有的几次,于天津和他本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张“梅兰芳手拿回力球棒”的老照片,揭开了他与天津戏剧家张彭春的至交情谊,而他们之间的交往,不但使他们各自收获了友谊,也对中国的戏剧事业和天津的文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在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这张老照片中,位于正中央的梅兰芳手拿回力球棒,周围是数位外国友人与几位中国人。档案编辑研究专家周利成指出,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照片中除了梅兰芳,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张彭春。

张彭春是天津人,著名的教育家、戏剧家,1910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南开任教,并建立剧团,提倡话剧,是话剧在北方的奠基人,抗战期间他从事外交工作,历任中国驻土耳其公使、驻智利大使。后赴伦敦,任联合国创办会议中国代表,后被任命为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的中国首席代表,兼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直接参与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

翻看梅兰芳的大事年表,可以发现,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有两次重要的出国演出,而两次都与张彭春有关。1930年和1935年,梅兰芳的访美、访苏演出皆请张彭春出任艺术总指导和顾问。文史研究者梁方近年来收集了不少梅兰芳出国演出时的留影,他发现其中很多张照片上都有张彭春的身影。据梁方讲述,正是张彭春指导梅兰芳剧团改革京剧,访美、访苏进行戏剧交流,才使中国京剧走向世界。1930年1月18日,梅兰芳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招待演出《晴雯撕扇》。演出后,梅兰芳征求正在美国访问的张彭春的意见,张说美国人看不懂。梅兰芳对张彭春说:“张先生,您要帮我的忙,挑选剧目。如果我失败了,整个文艺界也没有光彩。”经过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同意后,张彭春担任了梅剧团的总导演兼发言人,对剧目进行筛选、增删、改编。剧目改编后使剧情紧凑,语言更加精练,时间大为缩短,随后梅剧团在纽约百老汇第49街剧院正式首场演出,张彭春担任舞台监督,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935年,张彭春受梅兰芳的盛情邀请作为访苏演出的总指导。梅兰芳接受张彭春的建议,拜访了田汉等艺术家,听取他们对访苏剧目的意见,对剧目进行了调整,与在美演出一样分主剧和副剧。在访美演出的基础上,张彭春对每个剧目都进行了反复的排练。

上世纪三十年代,回力球馆在天津意租界落成。梅兰芳成为当时在这里登台表演的重要人物。在台上,天津观众欣赏到了梅兰芳的精湛表演。台下,张彭春一直给予梅兰芳中肯的艺术指导。梅兰芳评价张彭春说:“干话剧的朋友真正懂京戏的不多,可是张先生却是京戏的大行家。”张彭春与梅兰芳的合作,使得张彭春成为中国第一位促成京剧走向世界的学者,这也成为如今令梁方等文史研究者感到骄傲的,属于天津的中国第一。

被传为佳话的演出

在天津的慈善义演

梅兰芳最著名的一次义演是1936年在中国大戏院—他抵津与程砚秋合作举行冬赈义演,为天津慈善事业募捐。张自忠会见梅、程二人,对他们表示感谢。

梅兰芳对天津公益事业的支持,一直作为佳话被天津的文史学者流传。在天津人的记忆中,这是他与天津人民之间深厚情谊的体现。天津市档案馆收藏的另一张老照片,是梅兰芳与时任天津市市长臧启芳的合影。这一年的梅兰芳,生活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他赴美演出,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另一方面,他与孟小冬的感情发生变故,曾一度避居天津。然而,就在这样事业得意、感情失意的情况下,辽宁发生水患,为援助当地灾民,天津各界成立了“辽宁水灾急赈会”,梅兰芳被邀来参加义演。

然而,梅兰芳最著名的一次义演不是在1930年,而是1936年在中国大戏院—他抵津与程砚秋合作举行冬赈义演,为天津慈善事业募捐。张自忠会见梅、程二人,对他们表示感谢。

梅兰芳于1936年10月17日晚正式登台。据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运记述,梅兰芳自10月17日至11月10日共计演出二十五场,场场客满。梅兰芳当年42岁,正是艺术鼎盛之时,他的扮相雍容华贵、端庄凝丽,嗓音高亮圆润,唱腔婉转优美,而且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于俏丽妩媚中见自然大方。当时,梅兰芳演出“营业戏”后,又为天津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公演了两场冬赈“义务戏”。两场冬赈义务戏演毕,梅兰芳又应观众之邀,与马连良合演。11月14日晚梅兰芳还应国泰戏院之邀演出。梅兰芳来津一个月,共演出二十九场戏,演毕离开津城时,火车站月台上站满了欢送的人群。

梅兰芳此番一别,再到天津已是十三年后。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梅兰芳蓄须明志,离开舞台,而他再一次出现在天津的中国大戏院时,已是1949年的10月26日,那以后,是梅兰芳的又一段人生。

本组撰文记者 苏莉鹏

来源:城市快报(2014年03月0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