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州见闻录-23 “泛希腊圣地”德尔菲
“德尔斐”这个名字据说来自于海豚:在荷马的诗歌中,阿波罗为了在这个地方创建教派,曾经以这种动物的形象吸引克里特的航海者前来作为最早的祭司。
考古学上德尔斐地区最早有人类居住的迹象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在圣地的遗址上发掘出一个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中等规模的村庄,名为“皮托”,这也是德尔斐的旧名。它于约1400 BC至800 BC之间被遗弃,而现在看到的圣地可能就是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祭坛和第一座神庙,它们可能是根据德尔斐和古希腊的传统被安置于一个天然地缝上,从而能够导出天然气(斯特拉博:IX, 3, 5)。
特别是在前8世纪中叶至前7世纪中叶期间,阿波罗崇拜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因为他是当时如火如荼的殖民事业的守护神。
前373年,一场地震严重地破坏了圣地的建筑,对它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改变。正是前4世纪下半叶,于其艰苦的修复的同时,希腊经历了政治的动荡,圣地因而逐渐走向衰落。自公元1世纪罗马统治以来,圣地再也没有出现过新的建筑。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签发谕令禁止异教信仰,标志着阿波罗崇拜的终结。圣地的遗址于公元初被一个村庄占据,于15世纪被重新发现。
德尔斐圣地的神话来源值得一书,据说这是他本人继创建了提洛的神庙之后一手创办的。当他来到德尔斐的时候,这里由一条巨蟒“皮同”看守,它是盖娅(大地)所生,守护着一个属于忒弥斯的神谕。阿波罗希望用自己的神谕来指导人们,因而用弓射杀了皮同,将圣地取而代之。
这个神话将阿波罗描绘为一个征服者/奠基者,这解释了为什么他能够成为殖民活动的守护神,以及为什么对他的崇拜散布在所有殖民地上。与此同时,这也将神谕置于了圣地的核心。
德尔斐的圣地实际上是“神谕性的”,在这里神的话语通过皮媞亚(德尔斐的女预言者)下达到凡人。这个女祭司传统上是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年轻处女(后期演变成了一个老年妇女,但仍著少女的服饰),她坐在一个三脚架上,这个架子支在产生神谕的沟壑中,下面就是产生天然气的裂缝。皮提娅手持着一个“phiale”(用于浇祭用的扁盘子)以及一支月桂(阿波罗的神树)。
保萨尼亚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这个地址上相继建有六个阿波罗神庙,最初可能是用月桂枝建的草房。后两个可能也是用不持久的材料所建,考古发掘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第四个神庙由特罗丰尼乌斯(Trophonios)和阿伽墨得斯(Agamedes)用灰墁所建,毁于公元前538年的大火。第五个和第六个神庙的布局相似,它们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前一个用石头所砌,采用了古风时期的风格,其中有些部分在第六个神庙的基底上被重新使用。
留存到今天的是第六个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它布局呈长方形,长宽分别是60.32米和23.82米,前后两面各竖有六个陶立克柱,侧边各排列15根同样风格的石柱。它的建筑师为科林斯的斯平塔罗斯(Spintharos of Corinth),着意模仿前一个例子而设计。而这个版本显得相对朴素,可能是由于重建时的经济条件所限造成的。
举行献祭仪式的祭台位于神庙的前面,于二十世纪在希俄斯城(Chios)资助下重建。因为古代的祭坛即为希俄斯的赠礼,可能是为了被公元前373年的地震所破坏的第五个神庙的重建工作。
在冬天的那几个月,阿波罗会离开德尔斐圣地去往极北之地自我洁净,因此在德尔斐他的位置就被狄俄倪索斯所取代。后者在冬天出现三个月,是帕尔纳索斯山上一个教派仪式,生食的(omophage)提阿德斯(Thyades,可能等同于迈纳德斯/Maenads)的崇拜对象。在“Adyton”里还有一个狄俄尼索斯的墓。
这个神的地位由于他和阿波罗的关系而渐渐地得到改变,最初他要低于太阳神,但是后来,因为他对等神的身份而逐渐融入了阿波罗的神性,二者变得不可分离。因此在德尔斐的声名远播的同时,狄俄尼索斯教派也借此获得了泛希腊的信仰。
其他遗迹
德尔斐圣地还拥有许多其他古迹,有一些比阿波罗神庙更壮观,其中大部分具有祈愿或是纪念的性质。所以该遗址的占地特别长;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纪念建筑不全是同一时期共存的,而现代对遗址的呈现中许多建筑都是重新绘出的。
同样,为了解释遗址所占地的演化,必须将该地地形考虑在内(可以将圣地的布局分为三个阶梯:剧场、神庙、其他建筑)。同样需要纳入考虑的还有自然灾害(火灾、地震等等)以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奉水平和建筑工程的那些政治事件。
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布非常不均匀,一些区域密集地布置了许多,而另一些则非常空旷。建筑物的大小也相差不少,但大多数的尺寸中等,可能是出于造价和空间使用上的考虑。
同时也需要注意宗教日程表上林林总总的礼拜仪式对空间的需求,特别是某些公共庆典(如“宗教讲演”/Panégyries);各种仪式、音乐竞赛以及戏剧的上演可能对建筑的安排也有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