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陈晓婷/陈欣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类型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一种最普遍的人际关系,而辅导员作为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更为特殊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学生工作者,工作职责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呈现良性的发展趋势,既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又影响青年学生的发展。

现代社会,在多元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以及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原先温暖的师生关系不再,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变质,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冲突。

因此,当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如何,如何审视新时代下的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不良关系类型

(一)权威型师生关系

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辅导员将自己看作绝对的尊严,学生都应该服从自己,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同时,学生很自然地承接了辅导员的这种观念,将其看作是自己的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平等,辅导员不可能成为学生亲近的对象。在这种权威型师生关系之下,学生被压抑在辅导员的威严之下,学生的发展被约束,也不利于师生沟通交流,许多由于缺乏交流而导致的冲突也就由此产生。

(二)淡漠型师生关系

当今大学生活,由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双方交流的内容只剩下了办理学校的相关手续,学生很少会选择向辅导员倾诉生活上的难题或向辅导员寻求帮助,而辅导员也很少会主动找同学谈心,两者的关系完全可以用“冷漠”来形容。由于缺乏交流,双方没有感情基础,无法理解、体谅对方,师生冲突也较为容易产生。

(三)功利型师生关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也免不了被打上功利性的烙印。师生关系更是容易受更方面利益的诱惑,向庸俗、功利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主动讨好辅导员,另一方面,辅导员为了自身职业生涯也要尽力迎合学生,这就导致了当代社会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少了人情味,多了物质性。以利益为基础构建起的师生关系是不稳定的,利益关系并非能够长期维持,一旦利益关系不存在,甚至产生了利益矛盾,那么师生之间的冲突也就产生了。

(四)冲突型师生关系

由于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角色、价值观、心理的不同,双方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辅导员属于学院的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强调集体的需要,这就有可能触犯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权益,由此激化双方矛盾。另一方面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辅导员作为教育者,向学生传授的是存在既定的教育目的的理想文化,这与学生在网络社会和社交上获得的价值观念相差较大(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虚荣主义等),学生无法接受,且表现出对抗性,造成了与辅导员之间的对立。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类型

(一)互动型师生关系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两者同为师生关系的主体,应该通过平等交往和对话相互理解,并最终达到共识。作为学生生活指导者和人生引导者的辅导员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给学生各种道理,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谋发展、求进步,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学生也应转变辅导员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把辅导员看作这段关系中的主导者,确立双方平等的观念,向辅导员倾诉自己的想法,拉近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互动是构建当代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的基础。

(二)朋友型师生关系

虽然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本质上是师生关系,但在相处的过程中,最佳的模式却是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在大学校园中,各门学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存在于学术方面上,很少会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生不乏“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却缺少比自己年长的“朋友”。辅导员的存在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空缺。亦师亦友般的存在更能使师生双方建立深厚感情。事实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又责任心强的辅导员确实更具有人格魅力,也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服务型师生关系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服务者。辅导员应该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辅导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处境,不断为学生的利益着想,积极向学院争取各种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定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同。自己的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四)情理交融型师生关系

所谓的情理交融是指辅导员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既要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向他们传递具体的价值、认知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情感表现,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每个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体,辅导员对学生要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师生之间融洽自在的关系自然的就建立起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