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的总称
六淫致病
六淫是“风、寒、暑(热)、湿、燥、火”的总称。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四季气候变化的表现,加春天风和日暖,夏天暑气炎热,长夏湿气偏盛,秋天干燥凉爽,冬天冰冻寒冷,这些气候的不断变化,促进了自然界的万物牛长,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如果非其时而有其气,出现反常的气候,使人致病,则称为“六淫”。
六淫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因,关幼波老医生强调外因是条件,而人体的正气是依据,如果身体健康,虽然在气候反常的外因致病因素侵袭下,可以不发病。假如体质素来虚弱,又不注意锻炼,即使气候稍有变化,亦可发病。
出于人体的体质不同,在感受六淫之邪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出现转化,如风寒可以化热,湿郁可以化热,火热可以化燥,热极可以生风。人体感受六淫邪气也不是单纯的,如风就有“风寒”、“风湿”、“风寒湿”混合侵入的见症受六淫邪气也不是单纯的,如风就有“风寒”、“风湿”、“风寒湿”混合侵入的见症,在肝炎的病变中,以湿热为最常见、最顽固的致病原因此外由于脏腑本身机能失调,亦可产生风、寒、热、湿、燥、火的病理现象,这并非外来六淫之邪.而是内生的脏腑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外来的六淫之邪.与内生的风、寒、热、湿、燥、火在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伯是它们的临床表现队;既可有相同之处又可有密切联系
下面扼要介织 一下六淫的致病特点:
●风:风为百病之长.多与寒、湿、热等邪相兼.一年四季都可出现。风性善行而数变,发病急、变化快。风为阳邪.易袭人体阳位.如人体上部、外部 风性主动,如高热、惊厥。外风为邪侵肌表,肺卫不固;内风多为肝阳上亢、化火生风。
●寒: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在肝炎患者中,脾阳不足则腹胀便溏。肾阳不足则腰膝发凉,阳萎或女子带下清稀。脾肾阳虚还出现水肿、腹水。寒邪犯脾,脾虚寒湿停滞可出现脾阳不运的阴黄证。 寒性收引主痛,盛寒较重,可出现骨节疼痛、脉痛、脉沉肢冷、手足挛痛、甚至昏迷僵直。人伤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 外寒则恶寒.得温不减;内寒则畏寒.得温则减。
●暑(热:暑为热邪的—种。特点是最易耗气伤津,而出现汗出气促、唇干烦渴。夏天感寒出现发热、恶寒、肢体疼痛、腹痛、吐泻,名为“阴暑”。暑热侵袭。突然晕倒,冷汗自出,手足发凉,名为“中暑”。热(暑)多兼湿邪
●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为脾阳。湿性重浊、粘滞、缠绵反复。湿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混为久居潮湿之地。外感雾露,或长期涉水淋雨所致;内湿为脾阳不振,过食生冷或酗酒人过,水谷运化失职所生,聚而生湿,停而成痰.留而成饮、积而成水 湿邪侵入人体可从寒化或热化,
脾阳素虚.过用寒凉药物,湿邪易以寒化以寒化;胃热,过用温燥药物,湿邢易以热化。
肝炎的病因与病理变比,与湿热关系最为密切。湿热相合如油裹回,湿得热愈甚,热得湿愈彰,湿伤阳耗气,热伤阴动血,缠绵不解,成为肝病向慢件转化的重要原因。湿热合邪,郁于肝胆,迫使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肌肤,遂成黄疸。湿热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与湿热并重三型。湿重者纳呆、厌油、头重如裹、肢体沉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滑;热重者,口喝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湿热并重者,两者兼见。关幼波老医生强调还应分清湿热偏于中上二焦,还是偏于中下二焦。湿热偏于中上焦则见口苦咽干、脘闷腹胀、头重如裹、纳呆厌油;偏于中下二焦则见纳呆腹胀、小便短赤、便溏或便秘。
●燥:燥与湿相反,是秋天的主气,燥则燥结干涩,易伤人津液,侵及肺胃。燥有湿、凉之分。秋深切凉,人感之多为凉燥;秋阳暴烈、久晴无雨,人感之多为温燥,温燥、凉燥均为外燥,系外因所致。此外尚有因汗、叶、下、以及失血等引起的内燥。不论内燥还是外燥,都以阴液缺乏为特征,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干咳、大便干等。
●火:火与热只是程度的不同,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惭,热极即可以化火。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灼阴伤津动血。外感诸邪,郁久不解都能化火,内伤七情和腑腑功能失调.也能生火。
火有虚火与实火。如高烧、神昏、面红目赤、溲赤便秘等火盛的症状明显,而阴伤的症状不明显,为实火;午后低烧,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无苔等阴伤为主的里热症,为虚火。实火迫血妄行可出现的衄血、出血l、发斑。疮疡肿痛也属火证,叫“火毒”。
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化火,而相应出现有关脏腑火盛的表现,在肝炎病患者,常可出现肝胆火盛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口苦目赤、胁痛善怒、溲赤便结。肝肾阴虚火内生而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症。在重症肝炎中,火毒炽盛,耗伤津液,迅速内陷营血,致衄血发斑,黄疸加深.昏迷不醒,是为病情危重的“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