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关:近现代建筑价值考
正阳关:近现代建筑价值考
崔小红
对我来说,这是第五次写正阳。对你来说,可能是第一次阅读我写正阳的文章。所以必要的背景知识还是重复一下吧。
正阳因居淮水之阳而得名,它在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被设关取银,是千里长淮上的一个收税大关,又被赋名正阳关。开关当年,就上缴国库6.24万两税银。在以白银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它是名副其实的银正阳。
正阳关自开关以来,依淮河水运,擅舟楫之利,多省货物在此集散与中转,它的经济繁华程度在数百年间一直高居寿州之首,目前遗存的三座清朝时期的老城门,就是见证。
五月之末,蜀葵盛开,初夏即将到来。如果有三分钟的热吻,我会把它送给正阳这位情人。在火红的季节里去看望这位老情人,我需要阵阵燥热起来的春之尾风。
正阳关在寿县老城西南约30公里处。这座位中华名关带有明显的市镇属性。清光绪33年(1907年),正阳关开通到怀远县码头城的客运航线,途径田家庵。
从此以后,水运带着近代气息联络起田家庵与正阳关。可以说整个寿县,与淮南最亲的是正阳关,最先耳濡目染并走进工业文明时代的也是正阳关。直到2004年,正阳关都是一个纯工业性质的市镇,它旗下只有街道,没有村庄。
我国历史教科书把1840年至1949年断为近代,把1949年以后归为现代。本文要写的正阳关的近现代建筑特指1840年以后,1986年之前落成并幸存的建筑。
比如,建于同治年间的老城门,建于1956年的正阳中学两座苏式大楼,还有本文重点介绍的与治淮有关,或印有计划经济标签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散落在正阳关的大街小巷,我们去看看它们,好不好?
从寿县南门南入310省道,在夹道的绿荫里一直向前,到了公路分叉的地方,就到了正阳关。它是一座最没有方向感的市镇,我每次涉足这里都无法判断方向。我在小巷里穿行,日头在天上,耳畔无风。小巷里新铺着青石板,平平坦坦,没有独轮车的辙印。
在七拐八磨中,我来到安徽省防汛物资仓库。它还在正常使用中,围墙高耸,部分地方被粉刷一新。门头上的屋檐太高,因为刷白的人操作不便,才有幸留下一片原来的风貌,那是水刷石的外墙立面。这种工艺流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看到它,等于看到旧有时光。
这可能就是建设部在2004年发文《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原则上不得进行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建设活动”的原因。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标签,这个标签被贴在建筑的外立面。
正阳关与临淮关并称“淮上双关”,它们在1949年以后都有过短暂的设市历史。资料显示,1950年3月,正阳关设市,早于县级淮南市成立半年时间。命运不仅弄人,还弄市。6月下旬,淮河流域普降暴雨,河水猛涨,最高水位近23米,正阳关一片泽国,墙倾屋倒。同月,正阳关撤市。
那时,这个防汛物资仓库还不存在,正阳关老供销社大院也不存在。下一站,我们就去供销社大院看看。
1954年,全国建立起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当时,这个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还是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对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到了正阳关,我会马上失去方向感,无法描述供销社大院主楼的朝向。只能说从主建筑的后面看,它两层的青砖高墙巍然耸立,与周边的民房相比,显得鹤立鸡群。走进拱门,拱门进向很深。在门内额上刻有文字“寿县百货公司正阳分销处,一九七零年九月至一九七一年四月”。
正阳关历史悠久,档案馆藏意识浓厚,在它遗存的近现代建筑上,大都留有关于建造的落款信息。在供销社拱门一侧的墙壁上,还有一块碑记被嵌入墙体,刻的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一九七一五月一日”。
这个标语口号太具有时代性,这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80句口号之一,那是1964年诞生的一份强国梦。我仔细辨认这块碑记,材质是水泥,时代发生变迁,传递时代信息的介质也在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历史的叠加。
观瞻正阳关的近现代建筑遗存,一定要去原六安市淮河防汛修防局大院看看。在这座大院的办公楼外墙上有毛主席题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院内还有两棵寿县境内少有的粗大法桐。这座大院里的一栋家属楼是寿县境内现存最早的带有卫生间的住宅楼。这个大院在北城门外木匠街的北边大约100米处。
太阳已接近中午,晃晃悠悠,那么明亮。酢浆草匍匐在小巷的路口,安静地开着豆粒一般大的黄花。修防局就在眼前,大门内粘贴着一张大红纸——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疫情无国界,协作才能共赢。不过,这种带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烙印的张贴,在眼下热心的似乎突兀。
修防局大院里的法国梧桐确实粗大,但远没有淮南市田家庵的粗大。在田家庵老街,粗大的法桐郁郁苍苍,成排成行。法桐与其它树木一样又不一样,对它的解读很有讲究,它是民国特定时代的承继,它具有向都性,与故都南京保持一致,它是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工业文明的绿色活性体现,是先进观念与经济实力的产物。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字还在墙上,树影婆娑,字迹被树影扫的斑斑驳驳。几排青砖的平房还在那里,爬山虎在木窗前挂着。石榴一朵朵的红艳,月季开在粉刷一新的两间房屋前。一个老妇坐在那里,说没有人来了。一个老叟双手吊在绳子上,看见有人走近,转身离开。几口水缸被弃置后,抱团在一旁,缸里有水,映着天光。
我们匆匆走过老医药公司,老百货大楼,在老警察局前留步。这些近现代建筑半带着当年的模样多被弃置一旁。当年,它们哪一个不是那个年代的顶级辉煌?
时间不早了,我们抓紧时间赶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南堤粮站。那儿距离正阳关镇区有点远,在淮河大坝上。为了预防淮河洪灾,粮站选址在那里。
1898年9月30日,正阳关的集市里人头攒动。有五、六顶轿子在密集的人流里前行。老百姓纷纷指着第一顶轿子说,看,这是沈家大小姐,去南堤祭祀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革命党人,被慈禧太后杀掉了……沈家大小姐是林则徐的外孙女,晚清重臣沈葆桢的女儿,她的丈夫是戊戌六君子中最年轻的林旭。去南堤祭祀,因为南堤有大王庙。好像是在大王庙的旧址上修建的南堤粮站。
今天的南堤粮站静悄悄,推开紧闭的大铁门,我在院子寻找寂寥。对称的两层门楼,对称的高大法桐,一位面色白皙,大耳高额有点驼背的老人。他是当年这个粮站的领导,人去屋空,他还在,辉煌时期的领导看着辉煌退去,守在辉煌不再的地方,会有什么感想?
历史是时代的叠加,它需要通过物质进行外化。由于各种原因,建筑物消逝了,历史不能断章的承继意识把它捞起,乡愁思绪把它唤醒。然后,现代人带着一厢情愿的想象去复建,去高大化它们。如果不够高大,那就拆掉小的,建大的。就这样逐渐然后演变成拆掉真的,建假的。
原来,我以为只有时间久远的事物才可能成为文保单位。其实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出台《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的监督”。2004年,建设部出台《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要求“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
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不可再生。我们在保护近现代建筑的时候,通常以随旧方式追求复原性的修复效果,这没有错。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拆掉新建的方式,这很容易陷入有意作假的困境,不仅破坏了建筑物的立面和建筑风格,还造成残败、岁月包浆等其他信息的缺失。要警惕以保护为名义的改造性破坏。
我形色匆匆,我在思考:为什么要写正阳关的近现代建筑?因为这座中华名关有据可查的2700年历史吗?因为它经济繁华程度在数百年间一直高居寿州之首吗?因为它在1949年之前是安徽省的八大要城之一吗?因为我给过它五次爱,它是我的情人吗?因为它现在没落的只是寿县普通的一个乡镇吗?是,又不是。我要写的是历史,历史是衔接的,不能断章。历史有外在的表现,那就是建筑。我写的是近现代建筑,突出的是历史不容忘记,正阳关的建筑遗存记录了某段历史。
建筑物的设计样式有其地域性和时代特征,凝结着时代精神与前任心血。现在,我们总要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过度留痕,总要千篇一律把所有建筑刷白,恨不得把古代仕女给改成今天的卷发,这样对吗?我们的后人对待我们会不会像我们一样对待前任?
《正阳关:近现代建筑价值考》
作者:崔小红
20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