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那些能气死人的无效辩论
辩论是一种独特的沟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在所难免,这时候可以各自亮出观点,通过辩论来达成共识,至少也可以求同存异。
不过这里指的是那种有效沟通,可你只要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掉进那种说不清道不明,能活活把人气死的诡辩陷阱中。
当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我们就应该明智的闭嘴,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辩不出来个所以然,这种辩论毫无意义,所以聪明人应该竭力避让。
第一种是不可证伪的命题。比如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所不能的上帝,这就是不可证伪的命题。因为上帝无所不能,所以可以让你知道他存在,也可以故意不让你知道他的存在。曾有一个物理学家,追问牧师一个自以为聪明的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是万能的上帝在6000年前创造的(此说法来自《圣经》创世纪),那么为什么我随便找来一块化石,都能证明它存在了几百万年呢?”牧师不慌不忙的回答:“既然上帝无所不能,那当然可以随便在6000年前造出一块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的化石。”这就叫不可证伪,也就没有对错之别,所以这种命题不适合辩论。
第二个是“无”不可证明。比如警察抓了一个小偷,那就要证明它偷了东西,这个是“有”,可以找证据去证明。但如果警察随便抓一个人,让他证明自己不是小偷(无),那就难了,这个人必须找到能证明自己每时每刻都是清白的证据,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法律中会有“谁质疑谁举证”和“疑罪从无”的原则,目的之一就是避免这种无效辩论的发生。
第三个是“否定性指控有界限”。比如我质疑你的大学学历,那么你可以给我看你的毕业证。那我会接着说,谁知道证是不是假的。那好,你找人证明毕业证是真的,那我又说现在真的毕业证也可以用钱买嘛……这个问题可以这样一直追问下去,没有边界和底线。所以你要不是实在闲着没事干,那还是别参与这样的辩论,容易气出毛病来。
所以,在辩论中一旦出现这三种特征,要及时避让,保持笑而不语,特显风度。心里可以这么想:有那闲功夫干点啥不比聊这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