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中的“接笔”和“引”的手法及书写弹性

陈海良书法艺术2019-09-03 09:42:42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系列

上文讲到王羲之摹本和《十七帖》中的一些表现为“引”的运笔等,它们的核心意旨是向下“纵引”,形成上下连贯,虽然在《十七帖》中的“纵引”现象不多,但偶尔的一个长线条和点画的组合却是章法中的一个善良电荷别致的景观,起到提升作品意境的作用。

所以,在临习《十七帖》中应该好好训练和利用“引”的手法,在意临或拟作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今天这个“眩目”的时尚年代,合理的、奇妙的、意味深长的“引”一定能在创作起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掌握了书写中“接笔”和“引”的手法,在临习《十七帖》时就轻松多了。

另外,在进行临习《十七帖》的过程,还应该注重“弹性”二字。“弹性”就是指一个笔画到另一个笔画之间的组合是有一个跳跃性的动作,或者是一个物理中的“加速度”现象,当第一个笔画将近结束时,依靠力量的积蓄后弹跳进入下一个笔画的开始。当一个笔画或者笔画的组合具有了“弹性”之后,这个笔画就具有了生命力(如图)。

上述图是根据《远宦帖》来进行分析的,其中圈阅处不仅体现了“接笔”、“纵引”的笔法,也提示出了在书写中“弹性”运笔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临习《十七帖》时,应该“接笔”、“纵引”、“弹性”三者有机结合,方能在运笔中得心应手,直入《十七帖》书写要害。

原创首发

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