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会错吗?家里要不要讲理?

01

常听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无不是,意思是说,父母不会错。

这话初听感人,细究却有问题。

问题何在?

父母是人,对吧?

是人就可能犯错,对吧?

那么,这话就站不住脚,是悖论。因为它不符合事实。

不符合事实,是一个事实判断。

于是,我们重新审视。

审视之下我们发现,这实际是一个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

事实判断,判断是非黑白的问题。

价值判断,判断对错善恶的问题。

对这句话的理解,反映了对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混乱。

现在让我们把这话归于价值判断范畴。

实际强调的不是“是非”,而是“善恶”。

其本质是强调“孝”的价值,为使人人孝顺父母。

而“孝”是中国文化下的产物。

孝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正是道德问题与伦理问题。

一个人若不孝,基本就等同于这个人人品不好,甚至数典忘祖。这就很严重。尤其对于以孝治天下的时代,不孝,非但是道德与伦理问题,甚至还是法律问题。

既然这话是为“孝”服务,而“孝”被我们惯常表达为“孝顺”。就有必要对“孝顺”二字加以梳理。

“孝”,原始字意是一个少年人搀扶一个老年人。就是奉养、赡养的意思。

奉养与赡养老人,是人类基本道德与基本伦理秩序,也是生存法则。

传统农业文明时代,父养子、子承父,这既是血脉传承的需要,也是伦理道德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基于此,孝成为一种最高价值。由于传统中国认为家国一理,治家相当于治国,治国就是治理一个大家。所以有君父,所以有子民。最高统治者其实就是一个大家长,是全体民众的父亲;而作为家庭最高地位的代表,父亲就成为家长。所以,封建统治实际施行家长制,是父权治理体系。

于是,“孝”在中国道统下超越了道德与伦理观念而上升为国家治理观念。因而一直为各封建王朝所重视。

既然“孝”是最高价值,那么实现“孝”的根本途径,就是“顺”。

所谓“顺”,就是顺从,不违逆。

归于家庭,就是一切顺从家长;而归于国家,就是凡事不能违逆君父。

因为父权神圣,所以父亲不会错;因为君权至高无上,所以君主不会错。

所以,要无条件顺从父母,要无条件忠于君王。

于是“顺”就是“孝”,“孝”意味着“忠”。

“孝”与“忠”达成统一。

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下,于国家治理层面所体现的“孝”的内涵。

旧时代既去,让我们回到现代,回归现实家庭生活层面。

西方现代文明下,不说“孝”,而说爱,其实质是人本关怀。“孝”作为农业文明延续下的一种道德与伦理观念,实际更强调了一种秩序。

而所谓“顺”,正是这种秩序的反映。

“孝”是价值,“顺”是以道德伦理的秩序实现价值的手段。

以顺为孝,在特定历史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到了今天,这个强调尊重多元价值与崇尚自我实现的时代。顺还符合孝的全部价值吗?

一味地“顺”着父母,行得通吗?

如果父母做法明显错误,还要不要顺?又该不该坚持正确观点?

如果一味顺从父母,任父母在错误的观点指引下一路滑行,导致不良后果,究竟是孝父母还是害父母?

但如果不顺从父母,只要父母错了就跟他们对着干,又如何呢?

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大多由新旧观念与新旧习惯的差异引起。

而由于父母所处时代的落后,获取信息手段的贫乏,接受新事物能力的迟钝,以及身心方面的退化,于思想方法与生活理念方面注定与年轻一辈有冲突。

这就给我们一个思考。

既然差异与冲突不可避免,而一味地顺与一味地对抗又都不对。

那么就该找到另一条途径——

就是“道”的加入。

与其讲“孝顺”,不如讲“孝道”。

有了“道”作调适,孝的是道,而不是一味顺从某种秩序,即遵守的是道德规范与人伦准则,而非无理要求与盲目顺从。

于是,当父母出现无关紧要的错误,而并无害公序良俗或家庭伦理秩序时,子女当多体谅包容,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困境;而当父母的错误足以为他们自己或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害处时,子女当然要及时阻止。

子女的理解与包容,并非对父母错误的默许与放任;而子女对父母错误的规劝与阻止,是基于对父母的保护。两者指向同一个“道”。就是“孝道”。

而就现代公民社会而言,个人更希望所谓“孝道”,其本质内容为爱。

爱是无功利无差别的,爱可以超越一切偏见的藩篱而直指人心。同时,唯有爱,才是真正的平等。

所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话,应当改为“天下无完美的父母”。

02

又听到一句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这话猛听也挺感人。好像只要家里一不讲理,就充满和谐幸福甜蜜。

这倒好。大家都不讲理好了,一下子实现和谐社会。

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

家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进而又组成国家。按照这句话的逻辑,既然家不是讲理的地方,那么社会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国家也不是讲理的地方。

那么,到底哪里可以讲理?

“理”是什么?

理是规矩、是准则。

有道德准则与法律准则。

人人都活在准则之下。设想一下,如果家不讲理,人不讲理,国不讲理,那将是什么局面?

于是,有必要讲一下这个“理”。

如果把法律准则归为“法理”,体现在实际方面就是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制定出来当然是要遵守的。于是便产生了“法院”等专门机关,负责讲法律方面的“理”,维持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共识,当无争议。

那么,家中的“理”,就该是社会道德准则下的“理”。

家里究竟要不要讲理呢?

家里讲理,是谁在讲呢?

是人在讲。

那么人要不要讲道理?

当然要讲。

人不讲理还怎么好意思叫人?

既然人要讲理,讲的是社会道德准则,维持的是社会道德秩序,那家里讲理也应当是一个共识。

理是规则,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但现实是生活中的事大多是鸡毛蒜皮一类的事,大多上升不到法律层面。而为人又不可能不犯错。如果事事讲理,处处讲理,家庭成员之间还怎么相处?

于是,在“理”之上加一个“情”字,使讲道理变成讲情理。

即有情加持的道理。

因为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是亲情,亲情中必然含着爱。

情与爱是柔软的东西,可以打破理的冰冷与坚硬,创造一个适宜的缓冲地带。于是一些小错误小过失,完全可以在情与爱的调适下得以化解。当理有了情、有了爱的滋润以后,再讲起理,就不是一副陌生的冷面孔,就可能把理讲到温情委婉、缱绻缠绵、爱意融融。

我们可以看到,但凡稳定和睦的家庭与恩爱和谐的夫妻,都是讲理的。不过他们讲的是情理。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从而安定幸福。

那为什么有的家庭越讲理越散得快?

因为只讲理,没了人情味。

所谓人情味,是理解,是宽容,是体谅,是推己及人,是设身处地。

本质是有爱。

当爱不在了,再多理,不过是借口。

理,可以为爱提供一个基础保障。大家都讲理时,爱得安放,情被供养;当大家都不讲理,理则成为相互要挟的工具。

常见一方对一方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说这话的人潜台词其实是说,他在对方那里可以不讲理;而当对方也对他不讲理时,他就认为自己被欺负了……

这是什么?

这是绑架。

这不是爱。

爱不会绑架,爱只会滋养与成全。

于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改为“家是讲情理的地方。”

家里要讲理,这是前提,但讲的是情理。

习惯家里讲情理的人,在社会上就容易讲道理。讲道理的人,冒犯法理的概率就小一些。

由此可见——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推卸责任。

因父母的身份掩护,给自己一切行为打上合理标签,于是从无反思反省,把这一代的错误向下一代延续。有“无不是”的金钟罩护体,就可以堂而皇之为自己开脱,让后代为他们的错误买单。子女却可能因此背上沉重身心负担,成为家庭问题与社会舆论的受害者。

而“天下无完美的父母”是说,体谅父母的观念陈旧与年华老去,疼惜他们的恩养之功,接纳他们的局限。反过来,父母也要勇于坦承自己的错误。不以身份使人伦之爱变色变味。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纯属绑架。

以爱情、亲情为名义绑架对方,为自己的错误与荒唐寻找借口。实则自私自利。

而“家是讲情理的地方”则既维系了家庭道德秩序,又关顾到人伦常情。

让我们以爱的名义,感恩与父母与子女有缘来人世相处一场;以有情有理为我们的家庭保驾护航。唯爱永在,情不褪色。

作者简介:
韩乾昌,甘肃天水张家川县人,70后,汉族,现居兰州。喜欢文字,崇尚自由。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悲悯的现实主义者。偶有心结,小撰成文。出版有乡土散文集《乡关何处》。
(0)

相关推荐

  • 孝道的最高准则

    孝道的最高准则: 孝道的最高准则:爱祖国,爱人民. 六.道德的基本原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孝父母,尽孝道. 七.什么是孝? 孝,是对父母.公婆.岳父母的敬养:还包括对祖父母.叔父母.伯父母.舅父母.姑 ...

  • #读书# #易中天# 道德、秩序、礼乐、...

    #读书# #易中天# 道德.秩序.礼乐.宗法.法律,都是约束中国人行为的准则,现在看来,法律只是约束人的最低准则,如果只靠法律,那么很难想象我们的文化到底能不能坚持几千年而不中断. 中国就像一辆向远方 ...

  • 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论探析

    中国古人有一个最具基本性的哲学理念,那就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宇宙观,在"天人合一"的理论框架上去思考各种哲学和美学问题.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天人关系的和谐,并在这理论前提下阐述文化主题,追 ...

  • 孝这个问题

    我决心这次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 谈孝,不能不谈儒这个问题,儒家,儒学,儒教,三位一体,主张知识分子修身明礼,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是仁,社会理想是大同.仁在孔子看来是爱人,克己复礼,提 ...

  • 2020社工考试重难点解析: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心优雅 2020年社工考试季,[社工客]推出考点重点解析系列内容,协助你学透每一个知识要点,掌握各个专业技能.助力百万社工成长,[社工客]陪伴每 ...

  • 李泽厚:人是什么?什么是人?

    我希望几十年或更长时间以后,"情"(Qing)与"度"(Du)这两个在我的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中文词汇,能与"道"(Dao)."气 ...

  • 亲情关爱与理性——父母要不要在家里讲理?

    亲情关爱VS理性 --亲子关系幽思录(二) 文/老庄友华 01 不少朋友爱说,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也有朋友明说,自己奋斗就是要让子女及身边的人,都能过得好一些.这些话里含有满满的亲情关爱,还透出一份男 ...

  • 双方父母抱错孩子,两个孩子互换28年的人生,结局让人意外

    双方父母抱错孩子,两个孩子互换28年的人生,结局让人意外

  • 我们的自卑怯懦,不是父母的错

    经常有人问,天性和人性的区别.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饿了吃饭是天性:想吃的更美味,是人性:冷了穿衣服是天性,是天理,想穿名牌是人性,也叫人欲.天性纯洁.至善,没有欲望.‌‌人性却多了贪婪.有了贪着和欲望 ...

  • 宝宝多大时候才要用“枕头”?很多父母用错,伤了孩子还不自知

    今天是跟闺蜜视频聊天的日子,当我们的视频连通的时候,她兴高采烈地抱着她的儿子,我的干儿子跟我互动,小宝宝才刚满月,不过已经长得十分的乖巧,很容易讨得许多大人的欢心.不过在我们聊着天的时候,宝宝慢慢的睡 ...

  • 南怀瑾:发现父母有错,子女要如何劝谏?

    宋明以后的理学家们有一句话,"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我反对这句话!天下确有"不是之父母".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反问一下,我们样样都对吗?随时都有做错的可能,也有教 ...

  • “家里孩子不讲理怎么办?”宝妈别抱怨,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来帮你

    "你家孩子道理能讲得通吗?为啥我家孩子一点都不讲理?哎呦,只管喂养,不用教育该多好,我不想当妈妈,我好累呀--" 朋友小敏和我抱怨. 相信很多升级为妈妈的人都认为孩子是不讲理的,因 ...

  • 家里为什么不能讲理

    家不是我们索取爱的地方,而是我们练习爱的地方 夫妻间可以同床共枕,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茶,但千万不能同对方讲理. 在家里争理最伤人,因为谁也不愿意被改变,谁也不原意承认自己是错的. 解决家庭矛盾最无效 ...

  • 弟子规 | 当父母有错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人在小时候,父母是权威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以父母的话为准则.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到了父母老年的时候,孩子的家庭地位会更加的突出.在这个家庭主导力转变 ...

  • 【父母必读】给所有父母的忠告: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给所有父母的忠告: 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     现在,多数父母都意识到,从小狠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获得学历上的优势,将来孩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