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注意到这个基金雷区
十买八亏
之前给大家聊张坤的时候,我说大部分买了他基金的人,基本都是处于亏损的。
当时很多人还不信,结果最近支付宝的数据一出来,80%以上买入易方达蓝筹的人当下都被套住,这里面还有71.2%的人亏损5%以上。
这个亏损比例结果比我预期的还要高,但也更能证明一个道理——主动基金的投资比大家想象中要难很多。
评估失误
从上图的原因来看,绝大部分的原因似乎还是在操作上出问题,并且现在大家似乎也很相信一个道理——只要是好的基金经理,不断抄底总能赚钱。
这个说法倒没有错,不过如果大家对基金经理的真实水平评估过于乐观的话,那么哪怕在高位上买入然后不断定投抄底,最后的结果可能也未必如大家想的那么好。
实际上,对于一个基金经理的评估,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比如张坤,15年那种全面股灾下,沪深300跌了45%的情况下,张坤的回撤也就24%左右。
但是最近的这一波下来,张坤的最大回撤也已经达到24%,在回撤控制上远不如15年。
反而是朱少醒,15年的回撤达到了41%,但是近期这一轮的回撤老朱也就15%左右,比15年要好很多。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单纯用历史数据来对这些基金经理进行线性外推的话,会很容易出现离谱的错误。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张坤的回撤控制要比朱少醒差那么多,背后显然就是张坤重度依赖白酒的风格跟朱少醒的均衡配置风格所产生的差异。
15年的时候,白酒在牛市顶部虽然估值不能算非常便宜,但跟现在相比其实要好非常多,并且那个阶段的白酒刚好处于复苏初期,随后几年迎来了第二春。
而现在白酒的估值水平远超15年,盈利能力却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所以张坤持有白酒所蕴含的风险,其实比之前都要高很多。
运气还是体系?
对某些板块进行重仓的基金经理,由于行业的持续长牛和市场风格的照顾,所出现的持续高光的业绩表现,其实很容易对投资者产生误导,这也是评估基金经理最难的地方之一。
进一步看张坤的港股基金,你会发现他的业绩表现是更加诡异。
这是张坤的亚洲精选,从业绩来看其实在19年这轮牛市之前张坤的表现并不算好,真正获取显著超额收益的主要是20年之后的互联网行情。
大家可能会觉得港股过去几年表现很差不应该这么比较,然而如果我们再看另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基金经理徐成,就可以发现他在港股的投资业绩是远超张坤的。
并且,徐成的持仓特征比张坤要分散很多,这意味着徐成的业绩基于体系的可能性要更大,而张坤的业绩则包含相当部分是基于市场风格的恩惠。
换句话说,张坤在A股过去数年的超高收益,是大幅建立在白酒的持续戴维斯双击,一旦未来白酒出现估值回归(比如在当下基础上估值再杀20%),或者说哪怕估值不回归只依靠业绩来推动,张坤的基金的表现可能都会远不如过去几年,毕竟白酒相当部分的涨幅都是依靠估值提升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我并不是说张坤没有体系,而是张坤的业绩包含了相当部分的运气,当这一块不奏效后,他的真实体系水平我们当前不好评估。
这是大家当下投资张坤的基金所必须弄清楚的,基本上这几年依靠风格做起来的基金经理,都会存在这个问题。
当然,更加好的方法其实是尽可能挑选一些“不那么依赖风格”的基金经理。
而要挑选这种基金经理,我认为大家可以从下面两个层面去考量。
首先,回溯的业绩还是得足够长,至少能有5年以上,组好经历两轮以上大的牛熊切换,这样还能安稳渡过的基金经理,大概率是有比较不错的体系。
其次,持仓方面尽可能分散,有的行业或许会出现长达5年甚至更多的长牛期和市场风格(反映出来就是持续的估值提升)。
能买到这种行业的基金经理确实不错,但如果只是高仓位押注这种行业的基金经理,背后所蕴含的运气成分其实不低。
相比之下,能够通过足够分散的持仓,并且不过渡持有市场热门板块,也能获取不错业绩的基金经理,更值得大家关注。比如朱少醒、董承非、谢治宇,他们的持仓其实有不少相对冷门的品种,并且行业非常分散。
如果有两个基金经理,都有20%左右的年化收益,一个是重仓白酒,一个分散持仓,那么显然分散持仓的那个是比重仓白酒要强不少的。
这里面的原理,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巨坑的一天。。。。
市场逐渐分化,接下来要认真识别优质品种,规避风险。
喜欢今天动图的朋友可以点赞支持一下,觉得文章内容不错的朋友可以分享给身边想做投资的人哦~
新朋友关注后即可全面了解老严的投资体系
回复小牛,获取年化13%的基金定投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