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高座 | 一把黄花梨交椅的来龙去脉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座面长70,宽46.5,座高58,通高109厘米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座面长70,宽46.5,座高58,通高109厘米

此例为成对交椅中的一件,原为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庄氏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集萃》等著作著录。

1993年由香港庄氏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现于明清家具馆中长期陈列。

这件交椅以珍贵的材质、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著称,它特色鲜明,显著地区别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同类坐具,是中国明式家具中的代表性作品。
01
| 华堂高座 |
交椅因腿足交叉而得名,又称折叠椅,它不仅适于居家使用,也是达官贵人外出携带的常备之器。
这种造型的椅子在两宋时期已经出现,它下半部分的形态与交杌完全相同,都是由八根直材组成的折叠结构,似可表明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 北齐《校书图》中的交杌

□ 明 黄花梨有踏床交杌

交杌是从域外传入的家具,早期实物不存,而“交椅”一词始见於宋代文献,目前虽未发现当时的实物,但在宋人绘画中可见其形象。
如《蕉阴击球图》中画有两小儿在击球戏耍,后一妇人倚靠长桌,身后就是一把圆后背交椅;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出现了直后背交椅的形像,可知这种椅子在宋代十分流行。

□ 宋《蕉阴击球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直背交椅(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交椅至宋代流行与技术上的因素没有关系,因为以榫卯为核心的细木工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发达了,足以应付像交椅这样相对简单的结构。
家具的器形都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坐具尤其如此。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决定了坐姿,坐姿决定了坐具的造型。
在漫长的席地起居时代,受跪坐礼仪的约束,早已传入中原的交杌,不会在短时间内演变成交椅并且得到广泛使用。

□ 战国 青铜跪坐俑

交椅分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形式。直后背交椅不是中国的原创,它的使用可追溯到3500年前。
1922年发现于埃及的图坦卡蒙王墓中出土了把结构复杂装饰华美的交椅, 它没有扶手,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制作和移动,但使用的舒适度远不及圆后背交椅。

□ 第十八王朝 图坦卡蒙王墓中出土的交椅

□ 第十八王朝 图坦卡蒙王墓中出土的折叠凳

圆后背交椅是中国人的创新,因为大曲率的圆弧形木制靠背在其它国家的古代交椅中都没有出现过。
这一创新打破了原有的设计理念,采用了曲线形态的部件,颠覆了直后背交椅直来直去的构造模式。
这种设计等于是给一个没有靠背的交杌安上了一个椅圈,这个不是很圆满的椅圈,制作起来非常麻烦,所以必有其独特的优点,才能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始终保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广为流行。
这个优点就是既美观又实用,所谓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同时,也要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只有在木作技术极为发达的中国,才会发展出这样的家具部件。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座面俯视图

任何技术都具有完成商业化过程的内在特性,一旦条件成熟, 就会进入商业化过程。
制作曲线造型的木构件的技术,在椅圈出现之前已经存在,直到宋代高型家具普及,交椅制作进入商业化运作,条件成熟了才会应用到位,实现创新。
不单交椅如此,所有本土的高足坐具都一样,在起居方式彻底改变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需求和市场规模。
折叠式的坐具本非中土之物,交椅能在北宋晚期发展到家喻户晓、朝野皆用,其风靡的程度可想而知。
比如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几外很普通的住家和店家,都能发现交椅的使用。
□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交椅
文献记载屡称北宋晚期以后,民间侈靡之风极盛,就交椅而言,与明、清更为普遍的使用和精细的制作相比,宋人并不过分,只是开了民间奢靡风气之先而已。
交椅在南宋使用更为广泛,随着商品多样化以及社会风尚的转变,这种随处可用的折叠式坐具不再是豪门贵室中的奢侈品。
《梦梁录》 在“家生动事”条中列有“卓、凳、凉床、交椅、兀子、绳床、竹椅、裙厨、衣架、基盘、面桶、脚桶、浴桶、大小提桶”等物品。
“家生”在吴方言里泛指在居室内使用的器物,其中包括家具,在某些语境中常常特指“家具”。
可见在南宋时期,交椅与其它日用器具一样,已经成了普通商品。
圆后背交椅是一个坐具样式的创新, 但是创新也不会凭空产生,而应该是渊源有自。
回顾低坐时代的弧形凭几,三足落地,供人倚靠,与这把交椅的上半部构造异曲同工,其形式和意匠充满了汉文化的特色。

□ 三国 三足漆凭几 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

在明代马轼《归去来兮图》中,车内画着一个凭几,造型与椅圈十分接近。图像资料显示,早期交椅的椅圈都很低矮,没有理由否认它是受了凭几的启发。

□ 明代 马轼《归去来兮图》辽宁博物馆藏

凭几的三足,在交椅上仍然表现为三点式支撑,至今都没有改变。
在《十八学士图》中,有两人坐于榻上桌后,其中一人身后倚靠之物,就是椅圈的形状。这是目前所见用法最接近凭几,而造型又最接近椅圈的例子。

□ 宋《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所有的资料都能说明,交椅的演变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它越来越符合人的尺度,给人带来更为舒适的感受。
这把交椅采用的是攒框装板的纵向靠背结构,扶手的支撑位于后腿弯转处,这些做法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春游晚归图》和《蕉阴击球图》上 都能见到这些结构。

□ 宋《蕉阴击球图》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腿部支撑结构

羊群庙的三个元代石雕交椅,结构清晰,连接椅圈和腿足的弯曲构件与这把黄花梨交椅在形态上很接近。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羊群庙1号元代祭祀遗址石雕像中的交椅
明刊本《鲁班经》中则除了圆后背交椅的图像,还出现了详细的说明文字,记录了当时交椅制作的具体尺寸。
□ 明刊本《鲁班经》中的交椅图像
明代交椅使用较前代更趋普遍,屡见于著录图画之中。除《鲁班经》外,万历刊本《三才图会》中也有交椅的图像。
□ 万历刊本《三才图会》中的交椅图像
而交椅使用的各种场景则常见于当时的文人画中。
仇英《桐阴昼静图》中描绘文人闭目坐在交椅上假寐,交椅靠背与座面为藤编,靠背倾角较大,上端有荷叶形托首承托颈部,为躺椅式样,可以半仰而坐。椅前画一造型简洁的书桌,桌上备文具书卷,在读书赏景的画面主题下,蕴涵着人物清心寡欲、寄情山林的思想境界。
□ 仇英《桐阴昼静图》
唐寅的《桐阴清梦图》中,梧桐老树下,一狷介之士坐在躺椅式交椅上小憩,敞胸露怀,一派清狂不羁之态。唐寅自题:“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点明了画中人摈除功名欲念、蕴藉洒脱的身心状态,正是文人逍遥自在幽居生活的传神写照。
□ 唐寅的《桐阴清梦图》
02
| 凿枘方圆 |
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座面为绳编软屉,腿足交叉形成折叠结构, 展开腿足后屉绳拉紧,限定腿足,形成座面。腿足折叠后能缩小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座面俯视图

由于腿足的倾斜角度可以改变,所以交椅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调整绳编软屉的长度,来调整座面的进深以及靠背的倾角和高度。
该交椅软屉为后配,使用不多,屉面紧密如新。座面进深小,椅圈倾角大,扶手前端位置较低,搭脑位置较高。
靠背板为攒框镶板的纵向形式,上为透雕螭纹中为透雕麒麟纹,下为壸门亮脚。在该椅的主要构件的交接部位、弯转部位,以及部分榫卯结合处,都镶有铜饰件。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部件示意图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靠背板

交椅因频繁的折叠和搬运,很容易受损,这些铜件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使之经久耐用,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其古旧而幽暗的金属光泽,衬托着靠背板上精美的主题雕刻,且无喧宾夺主之嫌。
整体设计在形式和功能的平衡上把握得当,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上的铜饰件

椅圈的形状即宋人所谓'栲栳样'。《通雅》对于'栲栳'的解释是'屈竹为器”,外观上很形象,可若用木材来制作,则完全不是'屈竹'那么简单。
椅圈分五段接成,每段都要用大料挖做,将这五段弯材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的是楔钉榫,这种榫卯结构有两个榫头作合掌式交搭,榫头前端又各出小舌入槽,使椅圈不会上下松动。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楔钉榫示意图

木质楔钉贯穿搭口中部的方孔,使椅圈不会左右松动。这种榫卯结构在外观上很隐蔽,不显眼,却是成造该椅外形的关键。
整个椅圈圆婉柔和,左右对称,一顺而下,对主人的身体形成合抱之势。
由于常常需要移动、搬运,交椅是最容易损坏的家具。尤其是椅圈,极易脱榫或断裂。
这把交椅以金属棍连接腿足弯转部位,这样既可以稳定椅圈,又可将椅圈的承重通过金属棍导向腿足。
交椅的椅圈不能像圈椅那样直接连接前、后足,否则将无法折叠,所以在腿足上端安装弯转部件,屈曲向前,辅以金属杆,加上靠背板,形成五个支撑点,共同承托椅圈。相比直后背交椅,工艺难度明显增加。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受力示意图

与早期交椅相比,这把交椅的椅圈位置要高得多。
山东济南司里街元墓壁画、山西永济永乐宫纯阳殿元代壁画上所绘交椅,以及蒙古国出土的石雕交椅、内蒙古元代祭祀遗址的石雕交椅,椅圈的高度较低,尺寸较小,略高于交椅上所坐的人物的腰部,人物前臂及肘部搁在扶手前端,上臂和肩背部都得不到承托。

□ 山东济南司里街元墓壁画“开芳宴”中的交椅

□ 山西永济永乐宫纯阳殿元代壁画上所绘交椅

□ 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甘加地区出土的石雕交椅

椅圈较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靠背板的高、宽比很小,呈现宽阔方正的形状。而目前所见传世的黄花梨交椅,已经普遍使用大椅圈,椅圈位置升高,靠背板向上延伸,其高宽比增大而显得狭长,还有着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度。
这种改进使人的背部与靠背板的接触面更大,整个手臂都能得到椅圈的承托。从早期交椅仅仅满尼坐靠扶的基本功能,到后来功能逐渐完善,达到较高的使用舒适度,其间必然存在这样的演变过程。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侧视图

椅圈最高处距离座面51厘米,闲时小憩,头稍后仰,椅圈托住头颈,可得倦偃之姿,从宋人对交椅使用情况的描述上看,当时交椅的设计更加注重对于坐姿的规范,而不是特别重视对于舒适度的追求。
宋代张端义《贵耳集》:

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今诸郡守停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样,非古制也。

文中'校椅”即交椅;“宰执” 即宰相;'秦师垣” 即秦桧;'栲栳样' 即圆后背式。
大意是说吴渊为了奉承秦桧,做了四十只荷叶形托首,派人装在秦桧及其侍从的交椅上,成为交椅新款式”太师样”。
由此可知宋代交椅的椅圈的高度不足以在偃仰之时承托颈部,只能通过安装'荷叶托首”以弥补这一缺憾。
南宋王明清《挥麈录》中也记载:绍兴初年,临安知府梁仲谟在待漏院见有些等候上朝的官员坐在交椅上打瞌睡,觉得很好笑。有人告诉他新出来一种交椅的式样“用木为荷叶,且以一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寝。”
梁仲谟就照样子为那天在场的官员们都做了一件。此种装有荷叶形托首的交椅,后来成为达官贵人常用的式样。
因无实物留存,这种新式交椅的具体形像,只能在宋人绘画中观之大略。《春游晚归图》中一个侍从肩上所扛的交椅就装有荷叶形托首,可与上述文字记载相印证。

□ 宋人《春游晚归图》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交椅的靠背板采用了攒框装板的方式,这种做法早在南宋交椅的靠背上就经出现了。《蕉阴击球图》、《春游晚归图》 上的交椅都是如此。
采用这种比较繁琐的攒接工艺,是为了兼顾牢固与美观。脚踏的做法很常见,是可以上下翻转的活动装置,巧妙而实用。
这种折叠脚踏的形式在明代版画《鲁班经匠家镜》出现过,而明代绘画《临淮侯李言恭像》上的折叠脚踏, 有更为清晰的构造,其脚踏两端连接前腿下端,下有两足落在交椅前腿底端的横跗上。

《临淮侯李言恭像》

并非所有的交椅都会采用折叠结构的脚踏,有些交椅会另外配备单独的脚踏,还有些交椅原本就没有脚踏。
03
| 刚柔自禀 | 
圆后背交椅的造型在宋代以后就没有显著变化,有所改变的只是局部造型和装饰纹样而已。明代晚期以后,家具风格的转变与硬木的使用密切相关。
据文献和传世可信的实物看,明代早期的家具仍以漆木制品为优。当时的文物鉴赏类笔记《格古要论》记载,'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椅桌,螺钿、剔红最妙,六科各衙门犹有存者。”
1970年,山东邹城市九龙山发现的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家县, 也以漆木器为主。

□ 山东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家具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卒于洪武二十一年,以其墓葬规格之高而未见硬木制品,可见当时家具用材与晚期确实存在不同。
晚明时期,这种现象发生了变化。松江人范濂所撰《云间据目抄》记载:”细木家伙, 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
范濂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 ,他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嘉靖年间度过,而当时的松江地区仍以银杏金漆家具为主,只有莫廷韩(是龙)等贵公子才从苏州地区带回”细木数件”。
但到了接下来的'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又以据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 各种硬木家具已大为流行,连榉木都嫌不够名贵了。
硬木家具的流行一方面与晚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是明代海禁开放的结果。
明代自洪武年起,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永乐年间, 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直到隆庆年间才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
“隆庆开关” 的直接效应就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余艘,分市东西路”。大量海外洋货涌入国内,其中自然不乏来自东南亚的各种珍贵硬木,而当时的名贵家具,很多都由这些进口木材制作的。
当时的硬木家具颇有引|领时尚的意味,它们以“古雅'”为美,从简约的外形到内在的气质,都继承和延续了宋、元的风采。
按王士性《广志绎》所说:'斋头清玩、 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
□ 黄花梨木纹理
这件圆后背交椅即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其沉着坚致的质地与自然柔和的纹理色泽刚柔相济,既给人以挺拔卓立的质感,又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视觉效果,远观近睹各具其美,使家具的线条和造型有了极致的表现。
在设计和制作交椅的时候,当时的工匠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材质的优势,将椅圈加工成圆材,严密榫接,形成流畅的曲线,一气呵成, 使花梨木温润的光泽和细腻的花纹在最小的面积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呈现。

□ 明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局部)

而交椅的后撑腿与弯转而向前探伸的部分也一木连做,与椅圈以角牙加固连接,从侧面看去构成一个优美的S形曲线,和腿足成X相交的杌凳部分形成曲直异趣、欹正相生的线条变化,结构的坚固与外观的轻盈相得益彰。
从正面观察这把交椅,则可见它整体构成一个半包围的结构,椅圈和座面、靠板组成线与面的朴素几何构图,而面积比较大的座面和靠背板又分别为绳穿和透雕效果,虚实互用,统一中富变化,规范中见自由,体现出一种隐约的灵动感和含蓄的奢华气质。
资料来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0)

相关推荐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9

    (兴隆艺术馆二楼)继续. 无束腰霸王枨画桌前的圆凳. 大美不言. 成器大约10年,伍炳亮先生很欣慰地介绍:这件的包浆是经年使用后自然生成的. 来几张远景.艺术馆二楼的格局. 抚今追昔. 2006年12 ...

  • 艺尊宝物 | 国宝·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四椅成堂

    古时候,家具是人们地位和品位的体现,而四椅成堂更能象征主人的气度与风范. 传统的明式家具,保留至今.品相完好的成对家具已经难得,而四椅成堂者更是稀少.如果是出自名家设计又严选顶级臻材,其艺术和收藏价值 ...

  • 赵伟平||王家庄园    一座简朴的华堂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2018古典家具艺拍年鉴 | 黄花梨稳坐头把交椅

    随着王世襄等老一代学者们的不懈耕耘,中国古典家具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值都获得了国内外藏家的认同.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古典家具一跃成为了艺拍市场上备受瞩目的领域. 2018年的艺拍已经落下 ...

  • 艺尊宝物 | 国宝黄花梨·雕麒麟纹圈背交椅

    在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中,若论起帝王气度,首先想到的就是"交椅". 明代的历朝帝王像,要么坐在宝座上,要么就坐在龙椅上,前者朝坐,后者出巡.而这龙椅,指的就是那张仅供皇帝一人使用的交 ...

  • 一只玉笔筒350万,一把椅子6598万:香港佳士得一波玉器和黄花梨家具成交价来了

    收藏家聚乐部 收藏家自己的家园! 3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美玉诚可贵,花梨价更高.5月28日上午,香港佳士得刚刚结束两个非常重要的古董专场,首先开拍的『凝秀辉英:欧洲私人珍藏玉 ...

  • 黄花梨交杌长46cm宽39cm高39cm...

    黄花梨交杌 长46cm宽39cm高39cm 黄花梨木制,交杌直材制成,正面两足之间添置踏床.黄花梨交杌较为罕见,交杌木质细密,清晰绚丽纹理,包浆柔美.线条流畅,颇有古色古香之感!

  • 黄花梨高束腰卷草纹三弯腿独面香几

    黄花梨高束腰卷草纹三弯腿独面香几 黄花梨独面三弯腿香几

  • 历史眼丨武威有一对 稀世黄花梨雕花交椅

    原标题:历史眼 武威有一对 稀世黄花梨雕花交椅 武威西夏博物馆馆藏明代黄花梨圆后背五接雕花交椅(一对) 在武威西夏博物馆,馆藏着一对明代黄花梨圆后背五接雕花交椅.这是一对世所罕见的珍品文物,长68厘米 ...

  • 黄花梨图鉴

    黄花梨图鉴